亲爱的读者,对于晋书卷五十八周处的翻译和在“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里危害,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晋书卷五十八周处的翻译和在“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里危害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晋书卷五十八周处的翻译

《世说新语》 一、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二:句子解释 原句: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翻译:有的人劝说周处杀老虎斩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一个。 三: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更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浮沉。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最终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四:字词解释 1.凶强:凶暴强悍。 2.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3.并:一起,指蛟,虎和周处三者。 4.暴犯:侵害。 5.三横:三害。横,横暴,祸害。 6.尤剧:更厉害。 7.说(shui,四声)劝说。 8.冀:希望。 9.没:沉没。 10.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沉浮。 11.彰:显露。 12.为乡里所患: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13.更相庆:互相庆祝。 14.二陆:指陆机、陆云。平原指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清河指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15.朝闻夕死:《论语 里仁》:“朝(zhao 第一声)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身了。 16.彰:显露。 17.忠臣:周处后来发愤攻读,官至御史中丞,为官正直。氐(di第一声,我国古代民族)人齐万年起兵,处奉命出征,当时他老母犹在,但他坚持领兵出征,力战至矢尽弦绝而死,故称之为忠臣。 18.尤:更 19.实:实际 20.经:经过 21.始:才 22.正:正好 23.具:详细 24.改:交替 25.贵:以.为贵 本段早年生平 周处年幼丧父,年少时轻狂放荡,纵情肆欲,成为乡里中恶名昭彰、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 有一日,周处问乡里的长辈:“当今时局平和,又是丰年,大家为何苦闷不乐呢?”长辈叹道:“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周处追问哪三害,得到的答案是:“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龙,还有欺负百姓的恶人。” 于是周处自告奋勇,先入山杀了猛虎,又下水与蛟龙缠斗,浮沉数十里,飘流到阳羡东方的震泽(今太湖),一连三天三夜没有消息,乡人以为周处死了,全都互相庆贺。周处活著回来看见了,才知自己在乡民眼中是何等祸患,心生悔意。 接著,周处拜访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告以实情,他想改过自新,但已蹉跎岁月,恐怕将来一无所成。陆云勉励周处朝闻过而夕改之,立定大志,尚有前途。于是周处励志好学,文章有思想,志向存义烈,言谈讲忠信而守分寸。一年后,周处果然接到诸多州府下的聘书。周处在吴天纪(277年-280年)年中担任东观令、无难督。 280年,晋灭吴。晋军大将王浑在建业宫中开庆祝酒会,半醉时问底下的吴臣:“你们的国家亡了,不难过吗?”周处站出来说:“汉朝末年天下分崩,三国鼎立,魏国灭亡于前,吴国灭亡于后,该难过的岂只一人?”曾是魏臣的王浑面有惭色。 本段仕晋生平 吴亡后,大批吴臣出仕于晋,周处名列其中,出任雍州新平(今陜西彬县)太守,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成功,外族归附而有美名。之后周处转任梁州广汉(今四川射洪)太守,处理争讼详细正直,平息缠讼经年案件。后因母亲年迈而辞官归里,不久后周处再被征为楚内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周处认为应当“辞大不辞小”,先到楚国赴任,有安抚教化等治绩,然后才入朝为官,此行为人称道。 周处在朝中以正直出名,迁任御史中丞,纠劾对象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违法也遭到纠举,两人于是结下梁子。 296年,西北少数民族氐羌反叛,首领齐万年称帝。十一月,晋朝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为建威将军,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周处是吴国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得罪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线。周处自知身处险境,必被司马肜陷害,但为尽人臣之节,便不推辞,抱著必死决心西征。朝中有中书令陈准为周处讲话,警告说夏侯骏、司马肜都是皇亲国戚,不会打仗,若其令周处为先锋,必败无疑;朝廷不听。连周处的敌人齐万年分析局势,也认为若周处当主帅,则无法抵挡;若周处受制于人,则必可擒获。 297年正月,齐万年屯兵七万于梁山(位于今陜西乾县),司马肜、夏侯骏逼周处仅以五千兵力发动攻击。周处抗议:“我军没有后援,必然失败,不只会死,而且为国取耻。”司马肜不听,逼迫周处前进,与齐万年军战于六陌(位于今陜西乾县),士兵连饭都没吃就被推上战场,没有后援。周处知必败无疑,奋勇杀敌,数以万计,终于弦绝矢尽,友军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劝周处撤退,他却按著剑说:“这是我效忠死节、以身殉国之日!”遂力战至死。 周处死前在战场上留下一首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翻译如下: “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经完结了, 就骑上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 我将低劣的野菜甘心当作美食(我这个出身低微的人听命于尊贵的皇亲), 只希望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啊。” 周处死后追赠“平西将军”头衔。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二人也留下不少史绩

返回目录

在“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里,危害乡里的第三害是

“周处除三害”里面,第三害是周处自己,因为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邻门与山中猛虎、水中蛟龙并称三害。

“周处除三害”出自《世说新语》。

原文为: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

译文: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犯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

扩展资料:

人物典故:

周处(236—297年),字子隐,义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市)人。西晋大臣,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年轻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性情行事,祸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被任命为东观左丞,后来贬为无难都督,所建立的功业要超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在西晋担任官员,被任命为新平太守,后来变为广汉太守,治境有方。

元康七年,被任命为建威将军,前去关中,讨伐氐羌齐万年的叛乱的事,在战场上战死。被追赠为平西将军,谥号为孝。

个人著作:

周处著有《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也曾撰集吴国历史。《风土记》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

返回目录

风土记的翻译是怎么样的

风土记的翻译是 Fudoki。风土记由西晋周处所编。此周处即是,周处除三害的周处。此书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是迄今为止我国较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比另一部同类性质的地方性岁时节令专著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要早好多年。

风土记的简介

风土记是由西晋周处所编,这个周处即是“周处除三害”的周处。此书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是迄今为止中国较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比另一部同类性质的地方性岁时节令专著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要早好多年。

此书对于端午、七夕、重阳等等民俗节日,都有重要记叙。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据有关考证,风土记也应该是宜兴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地方风物的书,可惜现今大部分均已散失。

返回目录

周处文言文原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为了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了周处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

《周处》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字词解释

1、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2、为……所:被……认为。

3、患:认为是祸害。后文的是担心的意思。

4、又:另外

5、并:一起。

6、暴犯:侵害。

7、三横(hèng):三害。横:祸害。

8,尤剧:更加厉害。

9 、或说(shùi):有的人劝说。或:有的人

10、冀:希望

11、蛟或浮或没:或,有时。

12、始:才

13、为:当作

14、更:轮番。

15、改励:改过自勉。

16、蹉跎(cuō tuó):年岁已大。

17、二陆:指陆机,陆云。陆机曾任平原内史,陆云曾任清河内史。

18、平原:指陆机,字士衡,世称陆平原。

19、清河:指陆云,字士龙,世称陆清河。

20、患:祸害。

21、修改:修,提高修养;改,改正错误。

22、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23、朝闻夕死:早上听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

24、之: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

25、皆:都。

26、彰:显露。

27、竟:最终。

28、朝:在早上

29、夕:在晚上

30、没:沉没

31、谓:认为

32、俱:一起

《周处》阅读答案

1、给加粗字注音。

有蛟( )三横( )朝闻( )更相庆( )

2、解释加粗字的含义。

(1)或说处杀虎斩蛟_______________

(2)始知为人情所患_______________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_____________

(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过自新?(不少于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iāo;hèng;zhāo;gēng

2、(1)有人;(2)才;(3)希望;(4)就,于是。

3、(1)才知道被人们当成了祸害,自己有了改正的意思。

(2)古代的贤人很看重“为了追求到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4、人有了过错不要紧,但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5、“略”。

返回目录

正劝友文言文解续

1. 劝朋友改邪归正的文言文

(周处) 出自刘义庆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人物介绍及翻译:周处(242-297),字子隐,晋朝阳羡仍(宜兴)人。

他的父亲周鲂,做过吴国的太守,再周处少年时就去世了。周处年轻时,力气过人,性情蛮横,常与人斗殴闹事,乡亲门很憎恨他。

那时,长桥下有条独角蛟,南山上有条白额虎,一起危害百性,因此,人们连同周处在内称做“三害”。当时,有人劝他射虎宰蛟。

周处就上山射死白额虎,又下河跟蛟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以为他死了,高兴的庆祝起来,这时,周处居然回来了,看到乡亲们庆祝不是因为他射了虎、宰了蛟,而是以为他死了。从此,决心悔改,努力求学,后任吴国东观左丞。

尽忠报国,战死疆场。 周处在史学、文学上都有所建树,著有《默语》30篇及《吴书》,惜已失散。

他还撰写了《风土记》,这是我国最早一部介绍地方性岁时节令,风土习 俗的著作,它最早记载了端阳裹粽、七夕乞巧的习俗,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处除“三害”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类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些脱离实际的荒诞无稽的怪话。

这种谈话叫作“清谈”。这种人,往往名气很大,地位很高。

这也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了。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比较正直肯干实事的人。

像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是这样的人。他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

周处一到任,就把积案都认真处理完了。后来调到京城做御史中丞,不管皇亲国戚,凡是违法的,他都能大胆揭发。

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年青的时候,长得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小伙子大。

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不肯读书;而且脾气强悍,动不动就拔拳打人,甚至动刀使枪 义兴地方的百姓都害怕他。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服不了它。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

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有一次,周处在外面走,看见人们都闷闷不乐。

他找了一个老年人问:“今年年成挺不错,为什么大伙那样愁眉苦脸呢?”老人没好气地回答:“三害还没有除掉,怎样高兴得起来!”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称,就问:“你指的是什么三害。”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吗?”周处吃了一惊。

他想,原来乡间百姓都把他当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会,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把它们除掉。”

过了一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背着利剑,进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处,只听见一阵虎啸,从远处窜出了一只白额猛虎。

周处闪在一边,躲在大树背面,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额,结果了它的性命。周处下山告诉村里的人,有几个猎户上山把死虎扛下山来。

大家都挺高兴地向周处祝贺,周处说:“别忙,还有长桥的蛟呢。”又过了一天,周处换了紧身衣,带了弓箭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去了。

那条蛟隐藏在水深处,发现有人下水,想跳上来咬。周处早就准备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

那蛟受了重伤,就往江的下游逃窜。周处一见蛟没有死,紧紧在后面钉住,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面游;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钻。

这样一会儿沉,一会儿浮,一直追踪到几十里以外。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下子周处和蛟一定两败俱伤,都死在河底里了。本来,大家以为周处能杀死猛虎、大蛟,已经不错了;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

街头巷尾,一提起这件事,都是喜气洋洋,互相庆贺。没想到到了第四天,周处竟安然无恙地回家来了。

人们大为惊奇。原来大蛟受伤以后,被周处一路追击,最后流血过多,动弹不得,终于被周处杀死。

周处回到家里,知道他离家三天后,人们以为他死去,都挺高兴。这件事使他认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被人们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吴郡找老师学习。那时候吴郡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

周处去找他们,陆机出门去了,只有陆云在家。周处见到陆云,把自己决心改过的想法诚恳地向陆云谈了。

他说:“我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现在想干一番事业,只怕太晚了。”

陆云勉励他说:“别灰心,您有这样决心,前途还大有希望呢。一个人。

2. 古代关于劝解人多交朋友的文言文

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况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 ——荀况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香如兰。 ——《易·系辞》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贾谊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司马迁

不知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贾岛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皮日休

百年心如同,谁限河南北? ——姚合

恩情须学水长流。 ——鱼玄机

浅近轻浮莫与交。 ——贯林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 ——孟郊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人生交结在终始,莫以开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 ——李成用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韩愈

当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王昌龄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范晔

贫游不可忘,久交念敦敬。 ——鲍照

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王通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王梵志

3. 古文中的友怎么解

同本义

友,同志为友。——《说文》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联朋友。——《周礼·大司徒》

与朋友交。——《论语》

太丘与友。——《世说新语·方正》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偕数友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是芋视乃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职官名。王官之近臣

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号。——《晋书》

4. 司马光救友文言文的解释

1、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扩展资料:

一、故事背景介绍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字词注释

1、生:长,长到。

2、凛然:稳重的样子。

3、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4、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5、至:至于,到达,甚至。

6、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

7、去:离开。

8、迸:流出来。

三、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