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望江南苏东坡这首诗如何解释和怎么赏析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望江南苏东坡这首诗如何解释和怎么赏析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望江南,苏东坡这首诗如何解释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苏轼于熙宁九年(1076)暮春,在密州任上。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
怎么赏析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的这首《望江南-春未老》真的非常优美,又具有人文哲理,小编从字、句、意、理等四方面替大家赏析一下。
超然台:在密州的城北;壕:指护城河;寒食:寒食节;咨嗟:指皆叹声;故国:故乡,也可理解为故都。新火:指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成为新火。“风细”既表明了季节是晚春,又表明当时的环境是微风吹拂,杨柳依依;“试看”则说明是登台远眺;“暗”这个字极细腻的表现了烟雨笼罩下的万家灯火的光线感;“咨嗟”表明当时作者的情绪是感叹万千;“休”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宽慰。
”半壕春水一城花“这句话将城、花和水两三种物象分开,却又在一起叙说,形象而又细腻的表现了寒食时节落花纷纷,流水潺潺的景象,表现了当时的美好景色;“烟雨暗千家”描写了迷迷茫茫的细雨飘散在城中,使千家万户都变暗了;“酒醒却咨嗟”,作者在酒醒之后却非常悲伤,而下一句“故人思故国”则表明了作者感叹的原因。
这首词情景交融,将晚春的景色与作者的愁绪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细微而又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作者作为游子对于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委婉而又含蓄,其中又蕴含了作者对情绪的排遣,从而表明了自己豁达而又畅然的人生态度。文章的最后一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也蕴含了人生哲理,告诫我们在青春时一定要珍惜时间,忘却心中的苦闷,不负青春韶华,潇洒度年华。
《望江南》经典古诗词鉴赏
【原文}
望江南
作者: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
超然台:苏轼被贬密州时整修旧台,常登临其上休憩游玩,苏轼的弟弟苏辙听见这件事,就为这座台取名为“超然”,来称赞兄长超乎凡俗之外的达观态度。
壕:护城河。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时间大致在清明前几天。
咨嗟:感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
新火:古代习俗,寒食节禁火。吃冻食,节后重新把灶火点燃,称为薪火。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本人学识渊博,思想通达。苏轼为官后一直坚持着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是因为政见问题多次受到排斥打击。然而即使被贬到地方,他也一直坚持多做实事,政绩卓著。苏轼在逆境中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精神,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在苏轼之前,人们多认为词的地位不如诗,但是苏轼努力打破这个观点,将诗词相提并论,并且努力丰富词的.内容,开拓词的境界。例如:他将以前词人不曾关注过的乡村情景融入词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意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重修超然台后登台游览时所作。春未老,就是还没到春末,青春正好,但作者用“未老”两字,便透出作者对生命和时光的积极乐观态度。微风习习,杨柳枝在清风吹拂下斜飞。在这样的美好春日,作者登上超然台远望。说“试”上,更体现了作者的跃跃欲试,如顽童一般可爱。下句写远望之景,半壕春水,一城春花,还有烟雨暗沉中安然的千家万户,尽收眼底,可见作者心境开阔而愉悦。下片点出正是寒食的时候,作者在酒醒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要面对旧人思念故乡了,还是赶紧趁着寒食后开新火试试今春新出的茶叶吧。写好诗,喝好酒,都要赶在正好的青春年华。这样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劝说,却是作者在逆境中发出的,其超然豁达的心胸令人叹服。
望江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江南》通过对梦境中游上苑情景的描写,表现词人囚居汴京时的哀痛心情。
用以乐写悲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词人重温旧时帝王之梦的悲恨,同时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这种悲愤的情感被词人概括为一个“恨”字,表现了词人抱恨终生的强烈情感。
《望江南》简析
《望江南》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原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
1.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2.壕,指护城河。
3.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极易牵动思乡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国“。
4.咨嗟,嗟叹声。
5.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6.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新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引《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节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译文:
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简析: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务闲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样“超然“?风儿以“细“状摹,可知正吹得轻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见得飘拂动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带环城的碧水;辉照满城的,则有缤纷竞放的春花。而后看鳞次千家的.檐瓦,迷蒙在飘飘洒洒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牵萦一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赏析: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望江南》简析]相关文章: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