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和英语翻译史记第一篇中“载时以象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史记周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周本纪原文如下: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其行。
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以收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秦信周,发兵攻三晋。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同“纵”),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 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秦灭周。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史记周本纪翻译如下:
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韩、赵、魏三国与秦国相持对抗。周派相国前往秦国,周相国因为怕遭到秦国的无视,就半路返回来了。
有人对周相国说:“秦国对待你的态度,现在还不知道。秦国最迫切的是想要了解韩、赵、魏三国的情报。您不如赶快去拜见秦王,就说‘大王就让我来帮你打探韩、赵、魏三国的军情吧’,秦王一定会重视你。秦王重视你,就表明秦国对待周国的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因此周国也取得了秦国的信任。
至于齐国对周的重视,那么早就有周冣和齐国联络好了:这样,周就可以永远不会失去与强国的交情。”经过忽悠秦信任了周,然后发兵去攻打韩、赵、魏三国。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两座城池,西周国非常害怕,于是背叛了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参与了诸侯联军出伊阙塞攻打秦国的战役,使得秦国本土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
秦昭王大怒,派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只好来到秦国,给秦昭王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献的投降,然后还让他居住在西周故地。
周国国君、周赧王逝世后,周地的百姓都往东流亡。秦国收取了周朝的传国宝物九鼎和近八百年珍藏的各式珍宝器物,又把西周公迁到狐居住。此后七年,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国。到此东、西二周的领土全都归属于秦,周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当今学者都说周伐纣之后,定都在洛邑,我经过综合考察和分析后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洛邑是武王测量的,成王又派召公去进行了占卜,把九鼎安放在那里,而周都仍然是在丰邑、镐京。一直到犬戎击杀幽王,周都才东迁到洛邑。所谓“周公安葬于毕”,毕在镐京东南的杜中。
秦灭周。我大汉建立九十多年后,天子将要去泰山封禅,向东巡视到河南时,访求周的后代,然后把当地三十里的土地封给周的后代嘉,号为周子南君,和其他列侯平列,让他供奉对周朝祖先的祭祀。
英语翻译史记第一篇中“载时以象时”那一段怎么翻译
是“载时以象天”谢谢-=我不是告诉你我明天给你答复吗你一个晚上都不能等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记载时令与观察天象变化.第二句话,你那个版本的丫?我的史记上就是“高辛于颛顼为族子”啊.大概是通假字吧?族子是侄子的意思,所以意思就是:高辛氏是颛顼的侄子(确切的说是堂侄).
总结:以上问答均搜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