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新安吏》的意思和杜甫写新安吏的时候是什么心情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安吏》的意思和杜甫写新安吏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新安吏》的意思

是杜甫著名的作品“三吏”之一(《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其中,新安是地名,吏,即官吏,当差的。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阳),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来支援安庆绪,与官军战于安阳河北。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返回目录

杜甫写新安吏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急啊)

新安吏这个背景,是安史之乱,唐朝围攻安庆绪于邺城,不料史思明发十万骑兵从范阳杀到,唐军大败,死亡数字不清楚,但是估计在三十万,没有兵来守卫刚刚收复的失地,中原惶恐。史思明势力复振。这个时候,杜甫从洛阳避兵返回华县,过新安县,写诗,真实地记录了朝廷官兵补充兵员的过程。
杜甫是支持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所以,新安吏的前提是,这个向民间索壮丁从军是正义的。民族主义战争中,应该同仇敌忾的。所以,没有对统治阶级的控诉。相反,有对郭子仪的赞扬,相信在郭仆射的带领下,朝廷必然反败为胜。
杜甫更是为人民的不幸和负担感到哀伤,认为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生死离别,生灵涂炭,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讲,杜甫是极度哀伤人民遭遇的。

返回目录

新安吏 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是说征兵,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和对百姓的同情
百度百科里有更详细的解说
作品原文
客行新安道①,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②?”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③。”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④。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⑤,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⑥。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作品译文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阳),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来支援安庆绪,与官军战于安阳河北。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返回目录

杜甫三吏、三别创作的历史背景

唐至德二年(757年),杜甫冒着生命危险从长安逃出,到达陕西凤翔,肃宗褒奖他的忠心,授予他左拾遗之职。但他却因上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几乎定罪。第二年六月,他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春,往河南旧居探亲,写下《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简称“三吏”、“三别”)这两组名垂千古的诗篇。同年秋天,杜甫因不满李辅国专政,毅然辞官,一路辗转,十二月到达成都投靠高适等故交旧友。这一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段,他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生活体验非常丰富,创作较多,今存诗二百多首。由于他和人民一起感受到战争的痛苦,在作品中更能客观地记述时代真实,有着“诗史”的伟大意义。公元759年,写下《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简称“三吏”、“三别”)

返回目录

杜甫的《新安吏》全文及标注拼音

kèhángxīnāndào,xuānhūwéndiǎnbīng。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jièwènxīnānlì:“xiànxiǎogèngwúdīng?”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fǔtiēzuóyèxià,cìxuǎnzhōngnánháng。”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zhōngnánjuéduǎnxiǎo,héyǐshǒuwángchéng?”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féinányǒumǔsòng,shòunándúlíngpīng。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báishuǐmùdōngliú,qīngshānyóukūshēng。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mòzìshǐyǎnkū,shōurǔlèizònghéng。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yǎnkūjíjiàngǔ,tiāndìzhōngwúqíng!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wǒjunqǔxiàngzhōu,rìxīwàngqípíng。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qǐyìzéinánliào,guījun1xīngsànyíng。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jiùliángjìngùlěi,liànzúyījiùjīng。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juéháobúdàoshuǐ,mùmǎyìyìqīng。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kuàngnǎiwángshīshùn,fǔyǎngshènfènmíng。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sònghángwùqìxuè,púshèrúfùxiōng。”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唐代·杜甫

【译文】: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注释】:

1、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2、更:岂。
3、次:依次。
4、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5、伶俜(pīng):形容孤独。
6、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7、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8、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9、旧京:指东都洛阳。
10、借问新安吏:作者问新安吏。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创作背景】: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阳),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来支援安庆绪,与官军战于安阳河北。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返回目录

新安吏的翻译和背景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折叠注释
客:杜甫自称。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点兵:征兵,抓丁。
更:岂。
府帖:指征兵的文书,即“军帖“。
次:依次。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绝短小:极矮小。
王城:指东都洛阳。
伶俜(pīng):形容孤独伶仃的样子。
白水:河水。
眼枯:哭干眼泪。
天地:暗喻朝廷。
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
岂意:哪里料到。
归军:指唐朝的败兵。星散营: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粮:到有粮食的地方就食。
旧京:这里指东都洛阳。
壕:城下之池。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王师顺:朝廷的军队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
抚养:爱护。
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折叠译文
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点名征兵。
于是便问新安吏:新安是个小县,人口不多,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
“兵府的文书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怎能守住王城呢?“
肥胖的青年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孤零零的无人陪送。
河水日夜向东流,时至黄昏,青山里还留着送行者的哭声。
把你们的眼泪收起吧,不要哭干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
官军去攻取相州,日夜盼望着平定它。
可贼心难料,官军溃败,归来的兵士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着原先的营垒就食,练兵也在东都洛阳近郊。
他们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这一场战役里朝廷官军是正义之师,一切必然顺利。主将对于战士的爱护,也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的人们,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郭子仪像你们的父兄一样爱着这些士卒。
折叠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返回目录

新安吏是什么意思

新安县里派来的吏役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都是著名的作品。现在从“三吏”中选讲一首。许多选本都选取
《石壕吏》,最近又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我就不选了。改选《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今河南安阳),
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
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魏州(今河北大名)引兵来支援安庆绪,与官军战于安阳河北。
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
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
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http://cache.baidu.com/c?word=%B6%C5%3B%B8%A6%2C%D0%C2%B0%B2%3B%C0%F4&url=http%3A//www%2Eoklink%2Enet/99/1125/szc/123%2Ehtm&b=0&a=69&user=baidu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