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敦煌飞天仕女图排列顺序和茅源酒怎么分仙女图和仕女图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敦煌飞天仕女图排列顺序和茅源酒怎么分仙女图和仕女图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敦煌飞天仕女图排列顺序

敦煌飞天在同类题材中跨越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数量最多,风格最典型,艺术价值最高,影响也最大。
从敦煌建窟伊始,飞天就出现于壁画中。从十六国北凉至元代,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从未间断。由于敦煌地处边陲十分偏僻,远离战火,加上气候干燥,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石窟,绝大多数的飞天壁画完好如初。敦煌为飞天荟萃之地,据统计仅莫高窟画492个洞窟,就有270个绘有飞天图像,共计4500身之多。最大的飞天在130窟大佛殿内,每身约2米之高。最小的飞天只有5—6厘米高。绘制飞天数目最多的石窟是209窟,共有飞天156身,加上敦煌地区的榆林窟、东西干佛洞等,飞天的数目近6000身之多。敦煌之所以为世界瞩目,在于它曾汇集了大量的古代艺术家,用了近千年的时间,完成了宏伟壮观的传世杰作。至今仍为人们惊叹不已!其中飞天作品,亦居全国之冠。因绘制时代不同,风格迥异,每个洞窟的飞天,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下面具体谈一下敦煌飞天几个发展时期的艺术特征:
一、北凉至西魏时期
4世纪初,飞天经西域东被,首先出现在敦煌壁画上。北凉时期,飞天吸取了西域画风,也继承了河西一带晋魏葬画法。以粗犷的线条,浓重的色块,晕染结合,形成了当时的画风。在构图和造型上虽简单稚拙,但亦生动可爱。比过去单线干涂的墓葬壁画,已进了一步,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这个时期的飞天造型为男性,身体粗短,矫健,束发髻,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坦臂赤足,腰系围裙,肩披大巾,似西方僧侣模样。动态僵硬、笨拙,用身体扭曲表示飞动,身体呈V状居多。当时飞天在壁画中比重很大,其位置直接画在壁面画中,也见于窟顶、龛楣,及平棋格中。
北魏时期飞天艺术有发展,造型趋向汉化。脸型略长,五官匀称,身材也渐修长,动势也稍轻缓,开始运用巾带表示飞翔。着色渐丰富,线条渐流利,装饰趣味浓厚。西魏时期,乐伎飞天增多。人物造型趋向女性化,体态婀娜,轻柔飘逸。所持乐器品种增多。由于岁月久远,北凉至西魏时期的壁画颜色发生退变,原来粉红色硫化汞和碳酸铅氧化,因而使晕染层次和线条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眉目间原来的粉红肉色退色后,只留下白色和青灰色。面部变为两个大黑圈,形成一种“小字脸”(即白眉、白鼻、白眼、白牙、白下巴)“五白”效果。变化后的壁画,别有一种稚拙、夸张、粗犷,质朴的艺术趣味和魅力。
二、北周至隋时期
这个时期较短,北周时,敦煌为鲜卑族宇文氏统治,共24年(公元557—587年)。;隋代柞短,但对敦煌来说却是一个极重要的阶段。北周建了15年石窟,隋代建了70个石窟。这是敦煌壁画从早期进入中期的一个过渡、变革时期,在风格和画法上有很大变化,如采用了线条粗细对比的画法,衣服、身体用线较粗,给人以厚重、结实的感觉,而五官和手足则用细线勾描,给人以清秀、灵活的感觉,粗细相间,很富有层次感。在精神氛围上亦逐渐转化,从沉闷压抑的情调过渡到和平、安祥、朴素、自然的格调。
飞天的形态,一部分还保持“小字脸”的风格,为上身裸露,服系长裙,头戴宝冠,体态健美的男性飞天。另外一部分,进入隋代,主要为女性的造型。特点为眉清目秀,身体修长,曲线娟淑,动态舒展轻柔,服饰、发髻明显为宫娥仕女,飘带流畅,多呈牙形旗状。飞天数量也日增,除环窟四周绘制外,在窟顶藻井四周,及佛龛、背光左右也是飞天云集。在背景云纹、火焰文、花卉图案印衬下,显得色彩斑烂。画面讲究色块的搭配,用色多为土红、白色、蓝色相间,形成了这一时期格外华丽生动的风格。隋代常见的佛传故事画“夜半逾城”,“乘象入胎”中的马和象之四蹄却是飞天托举,在天空飞行,极富浪漫色彩。
三、唐至五代时期
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佛教文化成为当时社会主体的意识形态。在朝廷、官署、民间三结合的推动下,全国寺院林立,建窟造像以显示功德,已成社会风尚。敦煌莫高窟的遗存,正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兴盛。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十分盛行,因为这题材,正好表现了当时繁荣昌盛,歌舞升乎的景象。同时飞天创作也提倡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施展才华。所以从初唐之后,飞天就进入高潮。洞窟中原来的天宫伎乐,尚窟上方四周的这宫门栏墙从此消失,位置为飞天取而代之。同时在藻井四周、龛楣背光处,说法图上端,都必画飞天,并成为固定程式。
此时飞天已全部女性化,成为翩翩起舞的仙女形象,因此而成为宫廷贵族仕女写照,脸型丰满,姿态妩媚,明目皓齿。衣饰、发髻雍容华贵,人体比例适当。上身均裸露,下为长裙,飘带旋迥,衣纹流畅。这个时期的飞天乐伎聚增,所持乐器的品种亦多样,而且极具演奏情态。托花盘、香炉,散花飞天甚多。其中321窟西壁的佛龛南侧双飞天最为生动、优美,堪称绝世佳作。
从晚唐进入五代,飞天创作意识日渐淡薄,多为因袭前朝之作。绘制水平下降,但仍然不乏富丽堂皇的场面。从动态和装饰上看,已趋于平庸和衰落。人物造型已不是那么丰满婀娜,转为清瘦素雅,已无盛唐那种昂扬、激荡之势,略有呆板、沉重之感,程式化倾向已开始显露。
四、宋(归义军晚期)、西夏、元时期
这个时期为敦煌壁画的晚期。一般认为此时敦煌壁画已进入衰落和程式化的尾声阶段。由于当时战乱原因,也因佛教教派兴衰的影响,建窟和绘制壁画,已濒临惨淡经营境地。因此飞天艺术亦不景气。曹氏归义军时期(中原北宋王朝)建窟不多,多为修改重绘,飞天也逐渐减少。继唐、五代之画风。墨线勾画,平涂,但用色缺乏亮丽,较为淡雅。线条虽纯熟,但缺乏力度。造型干篇一律,面孔长圆,吊眉细眼,削肩柳腰,均为仕女画风格,但神情呆板,缺乏神韵。
西夏时期,河西地区为党项族统治。此时违窟很少,多是将前期洞窟改建重绘。风格在继承前期壁画艺术的基础上揉和了本民族的成分,如部分飞天略有西夏党项民族的特征,鼻高直,腮大面圆,衣饰裙带也有变化。这个时期作品格调不高,世俗性强,精品不多。
元代为敦煌壁画之末期。这个时期建窟很少,同时佛教密宗教派兴起。蒙古族信奉藏密,所以壁画中很少绘制飞天。但莫高窟3号窟,南壁干手干眼观音像上方,仍绘有一组飞天,造型为头梳长髻,脸型丰圆,长眉秀眼,手执莲花。和唐代飞天相比,已相差甚多。敦煌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一种风格独特的佛教造型艺术,其中包含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飞天之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佛教造型艺术渐次中国化、民族化进程。飞天在敦煌的出现,宛若锦上添花,为这一文化宝库中干添了一束耀眼的光芒。

敦煌飞天仙女图敦煌飞天

返回目录

茅源酒怎么分仙女图和仕女图

图案不一样。茅台酒的“飞天仙女”图形选自于中国古代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仙女飞天,是佛教中的人物造型。飞天仕女图则是商标所_用的图案,在1951年国营茅台酒厂成立后,一直使用“五星”商标。

返回目录

中国佛教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变迁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三个阶段:

1、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公元366--535年),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

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

最具有隋代风格的飞天,是第427窟和第404窟的飞天。第427窟是隋代的大型洞窟之一。亦是隋代画飞天最多的洞窟,此窟四壁上沿天宫栏墙之上飞天绕窟一周,共计108身。这108身飞天,皆头戴宝冠,上体半裸,项饰璎珞,手带环镯,腰系长裙,肩绕彩带,多有西域飞天的形旬、服饰的遗风。肤色虽已变黑,形象仍十分清晰,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朝着一个方向绕窟飞翔。其姿态多样,体态轻盈,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迎风舒卷。

2、鼎盛时期:从初到晚唐(公元618--970年),贯穿整个唐代,大约300年。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从十六国起,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代五个朝代,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敦煌飞天中外、东西、南北的互相交流、吸收、融合、完成了中国化历程。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

唐代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亦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一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真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描写的诗情画意。

3、衰落时期: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公元907--1368年),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图形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虽有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推动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返回目录

茅台飞天图是男的还是女的

是女的,在南北朝初期,飞天的造型其实多数都是男性,到了南北朝后期才开始出现非男非女、以及男身女相等女性造型。

飞天的来历:

1、1958年,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茅台酒厂用两位手捧金杯的飞天仙女图案,作为“飞天”商标,代替了之前使用的“金轮”商标,专用于外销的茅台酒。“飞天”商标一出,大受欢迎,直到今天也是茅台酒最显著的标识之一。

2、茅台酒瓶上的飞天仙女,出自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仙人。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乐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歌神。

3、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4、后来被佛教吸收,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5、莫高窟的近500洞窟中,有270多座洞窟内绘有飞天,总数多达4500多身。她们的形象充满着生命力,有着美好、和谐、吉祥的象征,由此敦煌飞天成为美丽的代名词。敦煌飞天既有广泛的国际知名度,能充分代表中国元素的符号。

返回目录

这是什么朝代的图案

莫高窟壁画伎乐图之反弹琵琶图
此图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
中文名
莫高窟壁画伎乐图之反弹琵琶图
类别
中国壁画
年代
唐代
文物原属
莫高窟112窟
【文物现状】敦煌莫高窟藏品
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
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突然,她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于是,整个天国为之惊羡不已,时间也不再流逝。

返回目录

敦煌飞天图一共多少

郭煌莫高窟飞天图片143。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姿态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如敦煌飞天的鼎盛时期,即整个唐代,敦煌飞天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敦煌飞天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