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惊蛰诗句和二十四节气之惊蛰谚语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惊蛰诗句
关于惊蛰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谚语里这样说: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惊蛰至,雷声起。
当然民间还有谚语这样说大麦豌豆不出九、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惊蛰未雷,小满发水。
也还有一些民间谚语是这样说的,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谚语
导语:惊蛰描述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惊蛰节气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二月打雷麦成堆。
2、 惊蛰地气通。
3、 惊蛰断凌丝。
4、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5、 惊蛰蛾子春分蚕。--(四川) 农业科技谚语
6、 地化通,见大葱。
7、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8、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9、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10、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11、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12、 大麦豌豆不出九。
13、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14、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15、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16、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17、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18、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19、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20、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21、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22、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23、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24、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25、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26、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27、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28、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29、 惊蛰不藏牛。
30、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31、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32、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33、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34、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35、 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36、 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37、 惊蛰至,雷声起。
38、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39、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40、 冷惊蜇,暖春分。
41、 惊蛰前打雷,四十五天云不开。
42、 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43、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惊蛰的谚语和诗词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我国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关于惊蛰的谚语和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农事谚语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诗词
《春晴泛舟》(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秦娥月/忆秦娥》(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水龙吟 寿族父瑞 堂是日惊蛰》(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惊蛰》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闻雷》
白居易(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舒岳祥(宋)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骤雨》
陆文圭(宋)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游景仁东园(节选)
苏辙(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关于惊蛰诗词谚语
1、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根据惊蛰这天是刮北风还是刮南风,也能判断出未来的天气,还有适不适合耕种。如果这天刮得是南风,耕种就要推迟。
2、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其寓意是说还没有到惊蛰节气就已经打雷下雨了,那么在后期就很容易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
3、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这是在山区地方的农谚,在惊蛰节气前出现了雷雨天气,那对于山区来说更容易种植专家,因为山区的农田方便排水,这样对于庄稼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关于惊蛰的农谚,你知道的都有哪些?
4、惊蛰闻雷米如泥
意思是说在惊蛰当天打雷了,那表示着这一年会风调雨顺,稻谷都会大丰收,这样当年的米价就会相当便宜了。
5、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九尽桃花开,天气转暖,过了惊蛰时节再种豌豆就晚了,即使开花也不会结出果实了。
6、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意思是说惊蛰刮起北风,气温会骤然下降。
7、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这是一种表意的说法。惊蛰这天春雷响动,万物开始复苏。
关于惊蛰的农谚,你知道的都有哪些?
8、春雷响,万物长
春雷响,大地回暖,植物开始生长,动物也开始出洞觅食,繁衍生息。
9、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垫春雷响,农民就开始无闲日,整日在田里耕作。
10、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时节打雷下雨,粮食大丰收。
惊蛰的俗语农谚或古诗名句
关于惊蛰的谚语:雷雨篇
一、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二、春雷响,万物长。
三、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四、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五、二月打雷麦成堆。
六、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七、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八、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九、惊蛰闻雷米如泥 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十、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关于惊蛰的谚语:种植篇
一、地化通,赶快耕。
二、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三、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四、地化通,见大葱。
五、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六、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七、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八、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九、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十、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关于惊蛰的谚语:天气篇
一、惊蛰冷,冷半年。
二、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三、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四、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五、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六、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七、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八、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九、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十、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关于惊蛰的谚语:其他篇
一、惊蛰蛾子春分蚕。(四川)
二、牛老怕惊蛰,人老怕大寒。(壮族)
三、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四、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五、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六、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七、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八、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九、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十、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惊蛰的风俗谚语或古诗
关于惊蛰的古代诗词
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惊蛰(jīng 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
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