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和说说《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和说说《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 2、说说《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写作特点
- 3、采莲曲二首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体现在哪一句诗中
- 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 5、采莲曲王昌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唐代李白《夜宿山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贺知章《咏柳》
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宋代:刘攽《雨后池上》
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唐代: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说说《采莲曲》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写作特点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俯鸡碘课鄢酒碉旬冬莫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采莲曲二首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体现在哪一句诗中
采莲曲二首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对偶】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对偶,比喻,拟人】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王昌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采莲姑娘比喻(将采莲姑娘的罗裙比荷叶)(2)以实衬虚,实是写荷叶与罗裙“乱入池中”和“闻歌”,虚写采莲女在池中劳作。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