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嗣圣的大事记和武则天爱过李世民吗为什么后来嫁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嗣圣的大事记和武则天爱过李世民吗为什么后来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嗣圣的大事记
- 2、武则天爱过李世民吗,为什么后来嫁给了他的儿子
- 3、裴行俭有几个儿子
- 4、武则天手下的周兴怎么死的
- 5、百岁挂帅佘太君的生平简介
- 6、武则天掘开徐茂公的坟,却只挖出十个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巨猾
嗣圣的大事记
弘道二年春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公元684年1月23日),改年号为嗣圣,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把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的职位从普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安岳县)参军提升为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阳县)刺史。
正月初十癸巳日(684年2月1日),任命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太府寺卿(九卿之一)、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宰相级别),接替于去年十二月三十除夕(684年1月22日)被罢免的宰相郭正一。
同年,杞王兼沔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刺史李上金、鄱阳郡王兼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刺史李素节以及义阳(随驸马权毅在袁州做刺史,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宣城(随驸马王勖在颍州做刺史,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两位公主得知父皇高宗的讣告后,从外地赶赴东都洛阳奔丧。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将军黑齿常之升迁为左武卫大将军。
唐中宗想把国丈韦玄贞再从豫州刺史提升为侍中(门下省长官、宰相中的第二位),还想封自己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中书令(中书省长官、首席宰相)裴炎据理力争,坚持认为不可。中宗发怒,对左右侍臣说道:“我就算把整个天下让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难道就稀罕一个侍中的职位吗?!” 裴炎害怕了,退出后把此事向太后禀报,两人便密谋定下了废黜中宗、另立新帝的计划。 嗣圣年间最重要的大事即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所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结果对后世的影响也颇大,直接导致了此后李唐王朝的灭亡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的先奏。
1、武后谋废中宗的原因
中宗的无能和急于求成:中宗的无能是他被废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急于求成,挑战武则天的权威。中宗继位后,由于为先皇守丧,政事都暂时取决于母后武则天,但丧期过后,母后仍无意还政,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便提拔妻子(韦后)的娘家人试图向母后挑战,任人唯亲,更说出“让天下”的气话,却反而成为母后废他的把柄。
武后的政治野心:武则天自成为高宗皇后以后就开始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高宗驾崩后更无人可制,擅自临朝称制,无意还政,而且已经图谋自立为女皇帝了,她当然不愿意不听话的中宗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废黜他,让更听话的睿宗来当傀儡皇帝。
2、裴炎助武后废中宗的原因
有关裴炎历史上颇有争议,因为其人心术不正,曾经排挤多位名臣(如裴行检),被人猜测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临朝称制(见弘道大事记)以后,又助武后废中宗,但终于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而被杀(见光宅大事记),死后也没多少人同情他,反而认为他活该;但也有人认为他对唐室忠心不二;还有人认为他只是贪图权位的普通政客,并非想要篡权。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废中宗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若他真有篡位野心,那么废中宗只是他行动中的一步,之后他就要全面控制朝廷,效法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权臣(如曹操、司马懿、刘裕、高欢、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后取而代之。
②若他真对大唐无二心,那么他参与废中宗是因为他不想让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韦后一族)手中。
③若他只是贪恋权位的普通政客,那么他参与废中宗是为了防止宰相权力受到削弱,或者是纯粹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够当上皇帝,权势可以更加巩固。
3、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掌控了军队的力量:太后掌控了羽林军,政变当天羽林军的参与是政变成功的军事基础,即获得了武将的支持。
有宰相集团的相助:政变时裴炎是中书令、宰相之首,宰相中的其他人也多是裴炎门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们相助,便获得了文官的支持。
突袭的成功:太后发动政变当天是农历的双日,按理不上朝。太后在双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来不及准备,政变时只能束手就擒。
4、武后废中宗后的影响
武太后发动废中宗的政变是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大唐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变,只是玄武门之变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发动的是一次极成功的不流血政变。
太后废黜中宗后,立傀儡皇帝睿宗,从此正式临朝称制,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史称“则天朝”或“则天时代”的正式开始,为她成为千古第一女皇铺平了道路。
太后废黜中宗也遭来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业反应最强烈,他于该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为光宅)的九月在扬州发动反对太后的兵变,号称“匡复”,复称“嗣圣元年”,但很快被镇压。
武则天爱过李世民吗,为什么后来嫁给了他的儿子
你要说武则天爱过李世民没有,那应该是爱过的,但这个爱情应该是没有那么深刻的,因为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并不得宠。
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一直都是一个小小的才人。但是后来在李世民已经快不行的时候,武则天就开始和李治眉来眼去。
所以李世民一去世,李志跟武则天两个人干柴烈火了,武则天在盛宠的时候给李治生了有六个孩子。
而且在唐朝,其实民风特别开放,所以说在宫廷里面有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况且武则天也不是李治亲生母亲。
所以对于李治来说,武则天只是一个他父亲后宫的不怎么得宠的妃子而已。李世民后宫得有多少妃子,所以说这也算不上乱伦。
李治对武则天那么好,基本上是逢求必应。所以对于一个感性的女人来说,李世民就算不上什么了。
再加上后来李世民病入膏肓,你说对于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是一个正直年少的男人好呢,还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男人好。
再加上那个正值年少的男人对她还特别好,那个病入膏肓的老男人还对她不是那么的宠爱。正常的女性,应该都会在这个阶段选择李治这样的存在。
就算武则天性格再强时再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她还是一个女人。所以说武则天的内心还是希望有人来宠爱她,来爱护她的。
不管武则天有没有爱过李世民,反正她可以看得出来是挺喜欢李治的。
裴行俭有几个儿子
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高宗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因私议论,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后来还朝,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
调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
开耀元年(681),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682)四月,裴行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著有文集20卷和《选谱》。又撰《草字杂体》及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46诀,今均佚。
裴行俭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延休、裴庆远、裴光庭。
子:裴延休,并州文水令。
裴庆远,协律郎。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升任侍中。他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后封正平县男。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谥号忠献。
孙:裴稹,唐玄宗时起居郎。
曾孙:裴均,唐宪宗时宰相。
武则天手下的周兴怎么死的
周兴少年学习法律,入仕后在尚书省任都事,累迁司农少卿、秋官侍郎,执掌刑狱。他极力支持武则天当政,曾上疏要求取消李唐宗正属籍,因而受武则天重用,擢任尚书左丞。他“屡决制狱,文深峭,妄杀数千人”。 公元683年12月27日,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以新兴政治势力的总代表,操纵了李唐王朝的最高权力。嗣圣元年(684)二月,她废了中宗李显,自己临朝称制,独揽朝政。为了巩固最高统治地位,武则天除了动用军队镇压武装反抗势力之外,又大兴告密之风,大开诏狱,推行高压控制政策,“内纵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数十人为爪吻,有不慊若素疑惮者,必危法中之”。周兴正是在这种政治条件下,仗势横行,肆意滥杀的。他与别的酷吏相互勾结,揣测武则天之意,专以告密诬陷为事,捕将相,杀官吏,以致“朝野震恐,莫敢正言”。 周兴等人为了逼供,发明了“定百脉”、“喘不得”等十号大枷和种种骇人听闻酷刑法,使囚犯一看到这些刑具就“战栗流汗,望风自诬。”他们可以任意给别人罗织一个罪名,以酷刑带供,或于狱中摧残而死,或斩杀抄家,当时的正直大臣们入朝前“必与其家诀曰:“不知重相见不?”左史江融为官有才干,周兴便指控他与扬州起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曾有联系,立遭杀害。广州都督冯元常虽有战功,但遭武则天的厌恶,周兴见此,便乘机诬陷,冯元常被下狱处死。垂拱四年(688),太子通事舍人郝象乾被家奴诬告,周兴审讯,将其判诛灭家族。周兴与宰相魏玄同有私怨,便在永昌元年(689)闰九月,向武则天诬奏魏玄同曾说:“太后老矣,需复皇嗣。”武则天闻言大怒,即赐死于家。同年十月,周兴等又诬告右武卫大将军黑齿常之(百济人)与右鹰扬将军赵怀节等人谋反,下狱后受不了酷刑,被迫自杀。载初元年一月(690年春),宰相韦方质有病,武承嗣、武三思前往探视,意欲拉拢为私党。但韦方质不愿与武氏苟合,没有起床迎送,武承嗣反感。周兴、来子珣迎合武承嗣之意诬告韦方质谋反,将韦方质流放,后来不久又派人去贬地杀害。同年,周兴又受武承嗣的指使,诬告唐高宗第三子泽王李上金和其弟许王李素节,致使兄弟二人被杀,他们的十几个儿子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杀害。 在酷吏横行的时期,也有一些正直的朝臣站出来与之作斗争。如徐有功前后平反了数十百家的冤案,周兴对他恨之入骨,几次向武则天诬告徐有功是“故出反囚,罪当不赦。” 天授二年(691)初,酷吏丘神勣被处死,有人告周兴与丘神勣通谋,武则天命来俊臣审问,于是便发生了“请君入瓮”的故事。周兴在酷刑面前,也只得叩头称罪。按法律,周兴当处死刑,武则天赦他一死,命改判为流放岭南,在路上被仇家所杀
百岁挂帅佘太君的生平简介
佘太君,又作折太君,名为赛花,云中人,后汉隐帝时期府州团练使折德扆的女儿,宋朝名将杨继业的妻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岁挂帅佘太君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佘太君的生平简介
佘太君,名折赛花,佘太君是折太君的同音。现在我们普遍认为佘太君就是宋代名将杨继业的妻子,折德扆的女儿。佘太君大概生于公元934年,到公元1010年去世,享年77岁,民间流传的佘太君百岁挂帅只是小说中的 故事 。
正史上关于佘太君的 事迹 鲜少有所记载,但在许多 历史 书籍和小说里都有佘太君的存在,现在佘太君与杨继业的结合有两种说法,一说佘太君与杨继业同为武将后代,二人青梅竹马,门当户对,同为抗辽英雄,彼此倾慕而结婚。另一种说法就是杨继业为宋朝名将,而佘太君是内蒙古佘王的女儿,在战场上相识,并私定终身。
佘太君从小受家庭影响,所以自幼习武,少女时期就能骑善射、文武双全,与名门闺秀不同的是她从小研习兵法,协助父亲、兄弟练兵守关,是一位巾帼女将。佘太君与杨继业结婚后,就住在陕西太原的“杨府”,后迁开封,由于潘美的错误,杨继业于公元986年战死,佘太君就为夫鸣怨,佘太君的故事从此流传下来。
佘太君真的存在吗那
由于历史上很少有佘太君的记载,所以许多人都质疑杨门女将的存在,因为如果佘太君真的生活在北宋,那么她为夫伸冤、挂帅的英勇事迹为何没有被记载呢,即便正史不记,那么野史也总该有吧!但是在宋代却没有人提及,反而到了元代,佘太君才出现。
但是在元代能出现佘太君那肯定是有出处的,而且在元代戏曲中佘太君的形象与普通妇女无异常,但是据考证,北宋确实有个佘太君,且是女中豪杰,不过她是丰州王承美的妻子,所以我们现在知道的佘太君很有可能是小说家移花接木来的,在《宋会要辑稿》中,王承美夫人的事迹和 传说 中杨继业的佘太君的故事较为相似,而且王承美夫妇是曾与契丹军交战,并立战功的,这里面的折太君非常有谋略,是令契丹军闻风丧胆的人物。而且《宋会要辑稿》里面的太君与杨继业、杨延昭是同时代的人物,而且她的儿子文玉、怀玉在《杨家将》中也有类似的名字,所以佘太君很有可能是杨继业妻子与王承美妻子的结合体。
佘太君的故事从古流传到今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准格尔地区依然流传着十二寡妇各守一城的故事和杨家将里面西政的十二寡妇飞故事一样,所以佘太君在历史上是存在的,不过有可能是两个人的事迹被移花接木,增加了英雄事迹,而且历史上杨家将在北宋政坛里并非中心人物,但在民间杨家将是十分重要的人物,说明人们敬佩的是这些人的爱国精神。
佘太君百岁挂帅
《佘太君百岁挂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在1959年根据杨剧团出演的 戏剧改编的电影作品。主要剧情是,宋仁宗年间,西夏王文进犯边疆的时候,大将杨宗保不幸中箭身亡。
正在给杨宗保庆祝五十大寿的杨门女将悲痛万分,为了给国家报仇,百岁高龄的佘太君亲自挂帅,带领杨家将十二女将上阵杀敌,佘太君布阵制敌,在混战中,敌将王文被斩于马下,为国家报仇雪恨。
北宋年间,西夏王文进犯三观,三关主帅杨宗保和敌人激战,不幸中箭身亡,为国捐躯,他的部下将这个消息带回京城,当时正在给杨宗保祝寿的杨家上下听到这个噩耗,都非常伤心。
但是为了不让百岁的老太君受刺激,大家强颜欢笑,没有宣布这个凶讯。在宴会上,杨广请母亲穆桂英代替父亲饮酒,穆桂英掩盖不住悲伤含泪饮下,杯子摔倒地上,人几乎晕过去。
佘太君觉得不对劲,再三盘问,知道自己孩子身亡的消息。佘太君以国家利益为重, 决定 亲自挂帅率领杨家女将出征。有人为了保存杨家香火,不同意杨文广去,穆桂英被杨文广感动,在相互比试的时候故意让一手,杨文广才被同意出征,为父报仇。
杨家十二女将率领大军进攻西夏,但是被王文的计谋破坏,佘太君将当年杨令公用过的金刀授予杨文广,让他和穆桂英从敌人背后偷袭,断其后路。杨家将大败王文,王文逃跑的时候,被杨文广截住退路,将他斩于马下,终于为国家报仇雪恨。
猜你喜欢:
1. 隋朝末年将领裴仁基生平简介
2. 唐朝著名将领封常清生平简介
3. 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生平简介
4. 北宋政治家王雱生平简介
5. 南朝宋名将沈庆之生平简介
武则天掘开徐茂公的坟,却只挖出十个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巨猾
若说曹操是摸金校尉的“一哥”,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便可称得上摸金届的“一姐”。与曹操一样,武则天也爱掘坟。不过曹操只是求财,而武则天是既泄愤,又劫财。
徐茂公,也就是正史中的徐世绩。他原本是义军首领,其后加入了瓦岗军。李密失败后,徐世绩投降唐朝,被赐予李姓,为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李世勣处于避讳的考虑,又改名为李勣。
和评书里一样,李勣是个足智多谋的智将,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所以作战很少失败。在为官方面,李勣也同样谨慎,绝不会为了富贵而冒险。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想获得他的支持,但李勣却装聋作哑,拒不参加。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李勣又防又用,时常用小恩小惠拉拢他。比如李勣病了,李世民亲自剪胡子给他做药引。而李勣也很识相,在内外战争中赤膊上阵,为李世民打头阵,立下不少功勋。
然而李世民去世前,这对“塑料”君臣的关系便有了破裂的趋势。首先,李世民无缘无故将李勣贬出京师,让他做叠州刺史。其后,他又对太子李治说:“你无恩于李勣,他必不服你。如今他被贬出京师,若李勣有怨言,则定斩不饶;若他没有怨言,你便应将他官复原职,那样李勣就服你了。”
当然,老谋深算的李勣非常识相,接到诏令后二话不说,便去往叠州赴任。对此,李治非常满意,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便招他回京,并委以重任。
在为官方面,李勣没有什么原则。他出身布衣,好不容易有了三公之位。而他的同僚如张亮、侯君集、薛万彻等人都因事被斩,因此他决定没有原则的迎合君王之意。
永徽六年( 655), 高宗欲以武则天取代王皇后,并以此事询问老臣们的意见。对此,作为武则天政敌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然极力反对。而李勣呢?他却借口“生病”,不发表意见。第二天,李勣的病又奇迹般的好了,他偷偷溜进宫,对李治说:“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
也就是说,皇后的废立都由皇帝自己做主,大臣干嘛掺和家务事?听了李勣的话,李治如吃一颗定心丸。有了李勣支持,还怕什么长孙无忌?就这样,武则天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皇后。之后,长孙无忌等老臣纷纷倒台,而李勣却安然无恙。
李勣深知,只要有自己坐镇,家族必然安然无恙。但自己百年之后,就很难说了。大谋士房玄龄曾经深受李世民信赖,但由于儿子房遗爱不肖,最终人亡家破;而杜如晦的家族,早在贞观年间就因不肖子孙而败落。
为了防微杜渐,李勣决定正家风,防止灭家之祸。在他眼中,最值得担心之人便是自己的爱孙——李敬业。李敬业继承了李勣的智谋,而胆量更是过之。他曾以奇谋镇压蛮族叛乱,李勣甚至称赞道:“连我都做不到”。然而李敬业的不谨慎却让李勣忧虑不已,他说:“此儿可兴我家,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李勣去世前,仍忧虑于子孙的安全。他命令自己的弟弟,在自己死后入驻自己的英国公府,若子孙有不轨之行,便可立即打死。其后,李勣又对自己的后事进行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安排:
“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布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个木人,此外一物不用。”
唐初风俗,当时的达官显贵都喜欢厚葬。但李勣却力主薄葬,陪葬唯朝服、石马和十个木人而已。此外,立即发狠道:“若不按我的话作,如同戮我尸体”。
李勣死后不久,他的担心果然应验。武则天连续废黜皇帝,争权夺位之形昭然若揭。李敬业一向认为富贵险中求,于是打出扶植李氏的旗号,悍然造反。不过最终,李敬业被黑齿常之击败,兵败身死。
在李敬业的牵连下,李勣的子孙都遭了殃,而心胸狭窄的武后更是决定掘了李勣的坟,丝毫不顾念旧情。打开坟墓后,李勣尸体保存十分完好,而陪葬唯有朝服和十个木人,十分寒酸。朝服说明了李勣的忠诚——因为他要穿此衣服去见先帝;木人说明了李勣的低调,而谨慎而不僭越,根本不是乱臣贼子。
或许,足智多谋的李勣已经料到自己坟墓可能被打开,而他临死前的遗嘱,证明了自己忠诚和清廉,也反衬了掘墓者的卑劣。对此,武则天自然大怒,大骂李勣老奸巨猾。她命手下烧毁了李勣的尸体,挫骨扬灰,同时还收回了他的“李姓”,重新变成了徐世绩。
不过神龙革命后,李氏复位,徐世绩又重新成了李勣,而他的子孙也重新被起用。不过他的子孙再也不能姓李了,而是以徐姓示人,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