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醉翁亭记的问答题和谁有南方新中考 语文 醉翁亭记的练习题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醉翁亭记的问答题和谁有南方新中考 语文 醉翁亭记的练习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醉翁亭记的问答题

醉翁亭记中考习题
1.益阳市(09湖南省)
9.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
(3)行者休于树于:(4)临溪而渔渔:
11.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2.燕山区(09北京市)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2)佳木秀而繁阴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1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
5.温州市(09浙江省)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2)野芳发而幽香(3)朝而往,暮而归(4)弈者胜
18、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6.綦江县(09重庆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2.在第③段中,作者描绘了出游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3.欧阳修游玩山水,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长沙市(09湖南省)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苍颜白发()(2)醉翁之意()(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9.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翼然临于泉上者()(2)佳木秀而繁阴()(3)山肴野蔌()(4)觥筹交错()
11.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甲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分)
答:
13.“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
2008大连市古诗文阅读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08年河北省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环:(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野芳发而幽香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答:
2008年临沂市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2004·哈尔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时_________陈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答: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十七)(2004·温州)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1.益阳市(09湖南省)
9.(2分)D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分。)
2.燕山区(09北京市)
9.B;1分10.①暝:昏暗;②秀:滋长。(共1分,每空0.5分)
11.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2分)
12.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分)
5.温州市(09浙江省)
17、(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香花(花)(3)傍晚(黄昏、晚上)(4)下棋
18、C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0、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6.綦江县(09重庆市)
10.(1)离开(2)就(3)取名或命名(4)钓鱼(捕鱼)11.(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水光山色之中。(2)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12.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3.具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9.长沙市(09湖南省)
10、(1)脸色苍老(20的)(3)遮盖(4)用11.(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2.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3.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14.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10、9.六一居士北宋或宋10.(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答“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答“茂盛”(3)“菜蔬”或答“蔬菜”(4)酒杯11.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浩,冬天水落石出。或者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12.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者答“引出后面的置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13.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共3分)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008大连市古诗文阅读答案:8.(1)到、靠近(2)的(2分。每小题1分)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2008年河北省答案:6.(1)围绕(环绕)(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8.琅琊(山)酿泉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2008年临沂市
答案: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
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四、答案: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2004·哈尔滨)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十七)(2004·温州)
(十七)1.欧阳修2.C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返回目录

谁有南方新中考 语文 醉翁亭记的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字音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
三、通假字
四、古今异义词
五、词类活用
六、一词多义
七、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八、特殊句式
九、朗读节奏
1、佳木/秀而繁阴,
2、山行/六七里
十、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十一、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十二、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十三、开放性试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下联:
3、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
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返回目录

醉翁亭记课内文言文

1.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小题1:B

小题2: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小题3:作者的“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句中“芳”是“香花”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回”“转”“翼然”“临”,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题目中要求“结合文中语句”,找到关键句子即“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理解作者与发同乐的思想。

2.醉翁亭记最有可能和哪篇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2)山阴之兰亭,修禊(xì)(3)事也。

群贤(4)毕至,少长(zhǎng)(5)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6),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7)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8)。

或取诸怀抱,悟言(9)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0)。虽趣舍(11)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1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13),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4),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5),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16)为虚诞,齐彭殇(shāng)(17)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2、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3、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5、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少长:形容词做名词。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7、骋:尽情施展,不受约束。骋:使动用法。

8、俯仰一世:周旋应酬度过一生。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

9、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亦通。10、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1、趣舍:通“取”。舍,舍弃。

12、老之将至: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俯仰之间: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14、死生亦大矣: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15、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6、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

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17、齐彭殇:把长命的和短命的等量齐观。

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

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句式】古汉语句式:a)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c)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d)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二)一(1)一起。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

或通“趋”,趋向。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

3.文言文《醉翁亭记》的课文和翻译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粟润湘篆书《醉翁亭记》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旅游。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酒甘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4.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有哪些最好多一点儿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经典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给点《醉翁亭记》的古文阅读练习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15.名篇名句默写(1)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写出了山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佳”“繁阴”“崩”“摧”“栈”“钩连”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如“钩连”就要特别注意。

7.求一篇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渤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绕过册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最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看吧,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散发着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浓荫遍地;西风起,霜雪降,天空显得空阔明亮;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晨进册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这就是太守举行酒宴。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是说有人弹琴奏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错,人们是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纵横错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们欢乐起来。

然而鸟儿只懂得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巴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醉翁亭记》学习指要《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因参与范仲淹等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滁州知州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笔者在研读这篇课文后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一、在句子的翻译上应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古文中的句子表达习惯与白话文常常不一样,在翻译的时候就要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遗憾的是教材中的几个注释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这一点,让读者总觉得别扭。⑴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里有两个句子,第一句不难译成: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问题出在对第二句的“太守自谓也”翻译上,想必教材的编写者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在P132(人教版初语第五册,下同)注释④中翻译成: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笔者查阅了好几种教参,对此翻译莫不如此。

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翻译前言不答后语。因为原句问的是“名之者谁?”意思是说“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自然应回答是哪一个人才合乎情理。

再者也只有回答是哪一个人才能与前一个句子的意思相连。所以笔者认为这里应译成:是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

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也更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整个句子应译成: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字的人是谁?是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⑵风霜高洁……乍一看这一句是个主谓词组,主语是“风霜”(而“风霜”又是一个并列式词语),谓语是“高洁”。

仔细一想,就发现不对头了。因为“风”可以“高”却很难“洁”,“霜”能够“洁”又怎能“高”?根据常理,应是“风高霜洁”才是。

这一点教材在P132注释14倒是注明了——“就是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为什么会这样理解,教材并没有注明。我想只要用事实常理来作依据,就不难理解。

⑶苍颜白发,颓然乎其。

    返回目录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重点句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重点句:

    《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文章的主线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