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苏轼黄守寒食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和寒食帖是什么书体,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轼黄守寒食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和寒食帖是什么书体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苏轼【黄守寒食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元丰三年(1О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О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寒食帖是什么书体
寒食帖是行书
苏轼本人却自嘲自己的字体是“石压蛤蟆体”。
《寒食帖》部分内容: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那么苏轼为什么自称自己的行书字体是石压蛤蟆体呢?其实这是苏轼的一种自嘲,因为在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体会到了人生百味,懂得了很多道理,也看淡了很多的东西。
在那个人人都炫耀自己的年代,人人都以华丽表象取得人们关注的年代,苏轼反其道而行之,把美留给了哗众取宠的世人,把“丑”留给了自己,不过也正是因为苏轼的自嘲,让行书界又多了一种别致的字体。
其实纵观《寒食帖》这份传世之作,也确实如同苏轼自己所说的那样,其中的很多字就真的像石头压着蛤蟆一样,这也是行书本身独有的魅力,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格式,有的只是随意和表达,他要把字体的结构随意化,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手下的笔完全的表达出来。
当然了苏轼的《寒食帖》也就是自己抒发感情用的,确切的说那就是一份即兴写下的草稿,但一个不小心就得到了天下第三行书的美誉。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