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孤陋寡闻什么意思和充耳不闻什么意思 词语充耳不闻什么意思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孤陋寡闻什么意思和充耳不闻什么意思 词语充耳不闻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孤陋寡闻什么意思
- 2、充耳不闻什么意思 词语充耳不闻什么意思
- 3、“新闻”的“闻”是什么意思
- 4、闻字的意思是什么
- 5、“闻”是什么意思
- 6、谁知道闻的意思
- 7、闻是什么意思
- 8、闻的意思
- 9、闻的字义是什么
- 10、闻的意思 闻的含义
孤陋寡闻什么意思
孤陋寡闻意思是指简单的知识,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作谦辞。
如果用于别人,则含有很重的讽刺。
近义词:鼠目寸光、井蛙之见、坐井观天、才疏学浅、一孔之见。
反义词: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满腹经纶、见闻广博。
举例造句:
1、由于孤陋寡闻,他老是闹笑话。
2、井底之蛙不知井外天地之大,就推销井底的好处,真是孤陋寡闻。
3、小弟孤陋寡闻,望你们多指教!
4、可别以为乡下人都是孤陋寡闻,谈到五谷杂粮,他们可见多识广得很。
5、关于电脑,我孤陋寡闻,得多向你请教。
6、如果你从没听说过它,也不必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7、我真是孤陋寡闻,这种植物我竟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8、你真是孤陋寡闻,连这么有名气的人都不认识。
9、我们不要就事写事,孤陋寡闻,眼光如豆。
10、在企业家给同行的忠告里,没什么比这个更为愚蠢,更为孤陋寡闻的了。
11、早年生活境遇的不同,使他们中的不少人对现代生活隔着一层膜,这种隔膜,既有使他们专心致志潜心学习的好处,也有使他们孤陋寡闻少见多怪的毛病。
充耳不闻什么意思 词语充耳不闻什么意思
1、充耳不闻,汉语成语,拼音是chōngěrbùwén,意思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3、近义词: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4、反义词:洗耳恭听。
5、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新闻”的“闻”是什么意思
新闻的闻是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2、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
/iknow-pic.cdn.bcebos.com/f636afc379310a55bb850e46ba4543a9832610d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636afc379310a55bb850e46ba4543a9832610d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
/baike.baidu.com/item/%E9%97%BB/8396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闻(汉语汉字)“》百度百科-闻(汉语汉字)
闻字的意思是什么
一、意思如下:
1.听见:听而不~。耳~不如目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新~。奇~。
3.有名望的:~人。
4.名声:令~。秽~。
二、闻的笔顺:
三、组词:
新闻琐闻丑闻风闻
预闻讣闻要闻遗闻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1.文言版《说文解字》:闻,知闻也。从耳,门声。
2.白话版《说文解字》:闻,听说,了解。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门”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新闻
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记者。~广播。采访~。
引证:曹禺《日出》第二幕:“我都想过,画报上一定登那么老大的照片,我的,胡四的,我们俩的,报纸每天登着我们蜜月的新闻。”
2.琐闻
零碎的见闻:~逸事。旅日~。
引证:丁玲《莎菲女士日记·十二月二十四日》:“报来了便看报,顺着次序看……国内新闻,然后又看国外要闻,本埠琐闻。”
3.丑闻
指有关人的阴私、丑事的传言或消息:官场~。
引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4.要闻
重要的新闻:国际~。一周~。
引证:鲁迅《故事新编·补天》:“他临死的时候,才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授徒弟。”
5.遗闻
遗留下来的传闻:~轶事。
引证: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只有近来的诬陷,倒像是颇为出色的花样,但其实也并不比古时候更利害,证据是清初大兴文字之狱的遗闻。”
“闻”是什么意思
“闻”的意思是: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出名,有名望。
4.名声。
5.用鼻子嗅气味。
6.听说:
7.姓。
闻,读音:【wén】
相关词汇:新闻、闻达、闻名、听闻、见闻、琐闻、闻人、要闻、丑闻、珍闻、闻诊、闻、。闻讯。
相关造句:
1、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2、他不发表有关战争的新闻。
3、它的纺织品是世界闻名的。
4、我闻到了英国人的血味儿。
相关记载:
1、闻,知声也。--《说文》
2、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4、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5、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6、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7、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谁知道闻的意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使动用法。
一、闻的释义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声。
5、用鼻子嗅。
二、字源解说
一个人跪坐着,用手掩嘴,夸大了的耳朵在听着什么声音。——这就是甲骨文“闻”的字形,本义是“听见”。后来用鼻子嗅物也叫“闻”。
三、组词
新闻、丑闻、琐闻、要闻、遗闻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闻是什么意思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使动用法。
一、闻的释义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声。
5、用鼻子嗅。
二、字源解说
一个人跪坐着,用手掩嘴,夸大了的耳朵在听着什么声音。——这就是甲骨文“闻”的字形,本义是“听见”。后来用鼻子嗅物也叫“闻”。
三、组词
新闻、丑闻、琐闻、要闻、遗闻等。
扩展资料:
一、新闻
1、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
2、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
二、丑闻
指有关人的阴私、丑事的传言或消息。
三、琐闻
零碎的见闻。
四、要闻
重要的新闻。
五、遗闻
遗留下来的传闻。
闻的意思
新闻的闻是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2、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您可以搜索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
扩展资料:
新版《辞海》的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图片新闻、电视新闻等。”
新闻的特点: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显著性、接近性、开放性、广泛性、变动性。
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百度百科-闻(汉语汉字)
闻的字义是什么
闻,是汉语汉字,拼音为wén,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闻也做姓氏。“事闻,神宗震怒,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繁体字:
基本字义
1.听见:百闻不如一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3.听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4.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5.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6.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7.姓。闻一多。
【近义词】听见
闻,也可做动词
1.形声。从耳,门声兼表词义,合起来后意思是“门里面的耳朵听到了”。本义:听到心里去了。
2.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听说;知道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宋·苏轼《超然台记》
想闻风节,望其(袁可立)乘时大展。——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不可得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5.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接受。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传布,传扬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8.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报告上级。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趁,乘。如:闻早(趁早,赶早)
11.闻名,出名,驰名。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事闻,神宗震怒,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2.嗅;嗅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又如:自不可闻
14.通“问”。古字闻、问同音同义。《礼记·檀弓上》:“问丧于天子乎?”问本作闻——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询问;问候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也可做名词
1.知识;见闻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又如:闻见(见闻)
3.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4.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声望;威望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6.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闻的意思 闻的含义
1、闻(拼音:wé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人跪坐以手附耳谛听的样子,本义为听到、听见。
2、引申指知道、听说,又引申为传达、达到,再引申为报告、使听到,还引申指闻名,并由此引申为名声。另外闻也指听到的东西,主要指知识,也指传闻、事迹,用作名词。后来用鼻子嗅气味也叫闻。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