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卧龙凤雏、冢虎鬼才4位三国真正的顶级谋士和袁绍大军因其覆灭这位三国中最坑的谋士究竟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卧龙凤雏、冢虎鬼才4位三国真正的顶级谋士和袁绍大军因其覆灭这位三国中最坑的谋士究竟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卧龙凤雏、冢虎鬼才4位,三国真正的顶级谋士究竟是谁
- 2、袁绍大军因其覆灭,这位三国中最坑的谋士究竟是谁
- 3、三国最坑主的谋士是谁主意一个比一个坑,连续坑死主公
- 4、三国著名的四位谋士分别是谁呢,第二个视第三个为死对头
- 5、三国四大谋士哪四大要正史的,还有三国人物智力和武力排行榜
- 6、三国时期的4位“蠢”谋士,本可有很大作为,为何非要自己作死
- 7、谁是三国最坑的谋士呢
卧龙凤雏、冢虎鬼才4位,三国真正的顶级谋士究竟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争之世的三国时代,造就了一批顶级的谋士,给予了谋士一个施展才能、指点江山的绝佳平台。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谋士阶层主导了三国时期格局的演变,并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谋士当属以下四位,即:卧龙、凤雏、冢虎和鬼才。以下是这四位的简介:
第一位:卧龙
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都无果而终。
事实上,诸葛亮的一生,是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刘备正是遇到诸葛亮后,才开启了人生的转择点,才使得兴汉大业有了真正的起步。
基于此,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第二位:凤雏
即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诸葛亮相似的是,庞统也是闻名于山野。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
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
为表彰他的功勋,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陈寿对其有如下评价: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第三位:冢虎?
即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在三国时期,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可以说,在三国中期,能够与蜀国军师诸葛亮比智慧和谋略者,大概只有司马懿一人。
所以,魏明帝曾对司马懿说:“西方事,非君莫可付者。”司马懿对诸葛亮,攻无力取胜,守足可以自保。诸葛亮北伐曹魏,在第四、五两次最有威胁的出兵中,都是因司马公的巧妙拒守而使其无功自撤。
第四位:鬼才
即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他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
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那么,在上述四位顶级谋士中,谁才能称得上是三国第一顶级谋士呢?
个人认为:三国第一顶级谋士,非冢虎司马懿莫属。
一方面,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真正笑到最后的人。他熬死了曹丕、曹睿,耗死了卧龙,从而以自己的谋略使魏国游刃有余的应对蜀汉和东吴,并奠定了西晋代魏的基础;
另一方面,庞统和郭嘉二人,都是英年早逝,平生功绩无法与诸葛亮和司马懿并论。
而诸葛亮谋略水平虽高,但对司马懿却是无可奈何,致使北伐屡屡受挫,最终含恨病逝于五丈原。
袁绍大军因其覆灭,这位三国中最坑的谋士究竟是谁
郭图。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个势力称霸一方,每一方势力都想要建立打起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最终胜利的只有魏国曹操、东吴孙权以及西蜀刘备三个队伍。而在魏蜀吴三国当中,每位君主身边都少不了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谋士。曹操的身边有许攸,荀彧以及郭嘉郭奉孝、孙权身边有周瑜周公瑾、鲁肃鲁子敬、刘备身边有号称卧龙的诸葛亮、法正等谋士。但是当时的时期,并不是所有的谋士都是足智多谋的,有为主公建言献策,夺得一方土地的诸葛亮,也有让主公陷入万劫不复境地的谋士,而其中最坑的谋士就要数袁绍身边的谋士郭图了。
郭图是袁绍身边的谋士,许攸最初也是袁绍身边的谋士,许攸之所以在后来会投靠曹操帐下,主要是因郭图和袁绍。袁绍在当时是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但最后会被灭亡就是因为他始终相信的郭图为他献出一计让自己元气大伤,让自己在数次战役当中输得一败涂地。
在汉献帝没有被曹操控制的时候,有位谋士就建议袁绍可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增加自己的实力,本来袁绍已经认可这个计谋了,但郭图却插言认为汉献帝没有任何作用,把他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就是一个累赘,而袁绍也是个立场极为不坚定的人,随后听取了郭图的这个建议。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许攸会选择背叛袁绍,投靠曹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官渡之战之际,许攸提议让袁出兵攻打曹操大本营,因为许攸早已获取了曹营的重要情报,曹军军粮缺乏,是攻打曹军的最佳时机。但郭图又从中作梗,他认为这个情报是曹操故意泄露放入,目的是引诱袁绍大军自投罗网,而许攸再次强调这次攻打曹操的必要性,而袁绍这次还是没有听取许攸的建议,这件事也是许攸投靠曹操的导火索。
在乌巢受袭之时,袁绍本准备派军支援,但郭图却制止了袁绍的这几计划,认为曹操已将主力派到了鸟巢,而大营是空虚的,便建议袁绍去直接偷袭曹军大营,但曹操早已设下埋伏,导致袁绍70万大军所剩无几,这让袁绍气的口吐鲜血。
三国最坑主的谋士是谁主意一个比一个坑,连续坑死主公
三国最坑主的谋士是郭图,他效忠的主公没有一个正常死亡,全都成为了砧板上鱼肉。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三国,在这个群群英璀璨的时代,有太多的杰出人物被人们所铭记,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周瑜。司马懿。郭嘉程昱等等都是能够左右三国时代时势的人物,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很多传奇的经典故事,到现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们是智慧的化身,聪明的代表。
但是在三国时代,同样也有着愚不可及的人物他们自取为天下第一。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的自以为是,更加重要的是他们把自己都无知当做一种才能,郭图就是这个人物的典型代表。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声,很多的人才都来投奔他,郭图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在袁绍的帐下可没少出一些馊主意。
当初袁绍有机会能够挟持汉朝天子,他本可以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人。但是郭图建议他现在英雄崛起,根本就不需要天子,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才能在这个乱世之中获得自己的地位,这显然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言论,但是袁绍竟然相信了他的建议,袁绍失去了最大的政治资源,曹操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二人,袁绍在看到曹操发家之路之后,也感慨自己当初后悔听取了郭图的建议。
袁绍打算在曹操立足未稳的时候攻打曹操的地盘,很多人都站出来反对袁绍的这个想法。因为他们刚刚和公孙瓒展开了一场恶战,这个时候士兵需要休养生息,国内需要一定的稳定时期来对战争进行准备,郭图又再次跳了出来,支持袁绍和曹操进行大决战,结果众人皆知,袁绍败给了曹操。
三国著名的四位谋士分别是谁呢,第二个视第三个为死对头
郭嘉、周瑜、诸葛亮和贾诩。其中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己的死对头,但是说实话我觉得诸葛亮完全不在意。先来说一说郭嘉这个人,他以前是袁绍门下的,但是在这里壮志难酬,他就转投了曹操门下。曹操待他极好,他也没有辜负曹操的赏识与厚待。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五万人马,在郭嘉的理论下竟然敢和袁绍的百万精兵直接对上,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当然这场战役曹操赢得很漂亮,郭嘉作为谋臣功不可没。
周瑜这个人有旷世奇才,在行兵布阵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和孙策是发小,十二多岁就开始领兵打仗。后来还是他提出联合刘备一起攻打曹操,两个势力联合起来,终于是大败曹军。周瑜除了非常有才能之外,还是一个著名的美男子,不然小乔也不会对他一见钟情。不过周瑜这个人肚量比较小,他认为诸葛亮是自己的最大对手,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诸葛亮的才名早已在外,所以才有刘备三顾茅庐只为请诸葛亮出山来帮助他兴复汉室。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谋划出来的,包括空城计等等,都因为诸葛亮被人熟知。诸葛亮一生为匡扶汉室的大业兢兢业业,可最后还是没有保住老刘家的天下。
最后一位贾诩。他本来是董卓的手下,董卓有他,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也是贾诩献计,董卓那时候才会挟天子。之后多次辗转,他来到了曹操门下。虽然贾诩不怎么贡献自己的智慧,但是他每次提出想法,都能够使战争获得胜利。可见这三国第一谋士的地位非他莫属了。
三国四大谋士哪四大要正史的,还有三国人物智力和武力排行榜
三国志的记载就有对当时的各个人物作出评价,虽然从各人的事绩上来看,三国志的评价虽然不能说百分百准确,但也可以说是相当中肯,至于我们应否认同陈寿的评价,也都可以从记事和历史背景来自行分析,本人也认为除了个别人物的评价有待思考外,三国志里的大部分评价都评得很实际了,至于说(四大谋士,并没有任何正规的史书和评书支持这种说法,大概是后世某些人自己的看法,这也不很合符实际)。三国的曹魏谋士应该是最为鼎盛的,而且谋士的级别也是非常优良,例如: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等人,论谋略,他们都是不相伯仲,各有所长,三国志陈寿评价他们仅次于张良、陈平。而说到这些谋士与诸葛亮相比,可能谋略上不会低于诸葛亮,但相差的应该是才华上不如诸葛亮那么全面性。而诸葛亮,陈寿对他的评价是高于曹魏的谋士,依据的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以独立一卷作记,一般史书对人物的记载本来是分了级别,独立一卷作记的只有皇帝级别的人马才有这个荣誉,其根据是表达人物的功勋和能力,而三国志的蜀书与吴书中就只有蜀诸葛亮和吴陆逊才有这个非皇帝身份而用皇帝级卷忠作记录d荣誉,就吴书陆逊传所记的陆逊可算是个兵神,生平战事从未试过不成功的,政治方面也是很出色,这种成绩于三国里是再没第二个的了,我看过陆逊传后,觉得他就似韩信一样用兵如神,但韩信没有他的政治才干,而诸葛亮传虽然也是获得独立卷忠记载,但所记之事就不如陆逊的精彩,陈寿对他的评价更是只强于治国,而不善于军事,后世所著的诸葛亮传中评价他早期未有军事经验,经过累积经验,到后期则也善于用兵,而其它的史书也一般只作记事而不作评价,对诸葛亮作出评价的除了史书三国志外,其余的都全是近代的著作,例如:易中天(品三国)、黎东方(细说三国)、朱子彦(评三国),还有裴松之、袁子等等,这些评说都各有不同的观点,众说不一,本人也在这里提出几个诸葛亮的记载问题:1、据说,陈寿的父亲在早前也是诸葛亮的部属官员,马谡失街亭战役后,诸葛亮处死马谡,陈寿的父亲也被牵连在内,被处于须刑(古代一种侮辱性的惩罚,但非死刑)后被罢免,而于这种事件之下,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中还赞扬他是个奖罚分明,大公无私的好官,仍是以皇帝级别荣誉来为他记事,这于表面上就似是证明了陈寿这个人的胸襟广阔,不过他对诸葛亮所记之事就都只是其它史书(例如资治通鉴等)已经有记的事为主,几乎是没有什么新鲜记事了,而对于生长于三国时期的陈寿而言,应该是众多史学家中对三国时期的见闻了解最多的一人才对,令我感觉到,记载是否有些隐瞒了其它精彩的事件,应该不至于这样单调,故此,三国志的诸葛亮传所记之事就可能有着不祥和隐瞒的动机,例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益损连弩等,都没有祥细的记载,以至失传于世,所以说一则陈寿家庭与诸葛亮之间有仇怨,二则也可能因为政治因素(因陈寿后来为晋朝的史官,而晋朝的前身就是曹魏,与吴蜀两国是仇敌,三国志也是晋朝所编的史书),综合这二点因素来说,陈寿的记载和评价不能完全尽信。2、据三国志所记,诸葛亮注有兵法等用兵典籍传世,而强似陆逊这样善于用兵之人也未曾注有兵法书籍,整个三国的人物,除了曹操和诸葛亮外,也没有其它人有兵法之作,故此说诸葛亮不善于军事这点很难令人信服。3、后世有些史评家的观点认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就是必须要经长年累月地累积战役经验才能成才,这点也是有待思考,本人却认为有些人天资聪颖,底子雄厚,从兵书、战役例外、天文地理学等理论上就已经可以很有效地融会贯通到实践上,当然这种人是万中无一的,但说到底还是有这种人存在,有些人读书多而不能应用于实践之上就是纸上谈兵的材料,有些人就算熟读一世理论,但就连纸上谈兵的能力也未达到,这些一切一切都有别于个人的天份问题,没有绝对的,吴国陆逊于开始打仗时也是毫无实践经验,他所学的全部都是理论和例子,但他也是一出道就战无不胜,一生未打过败仗,春秋时的孙子,名气由未出道起就极大,未曾领军就已注下兵法十三篇,他开始也只是止于理论,但由他出道起也是战无不胜,战国时的孙膑,他开始领军作战时也不见得他有什么军事经验,但事实证明他就是个用兵出神入化而不是靠经验累积而成的,所以说一个出色的军事谋略家靠的是作战经验的累积才行的论说是有点不合情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出色的将领岂不是必须要先失败个十次八次后才能学会如何取得胜利?打仗本来就是兵凶战危的事,大军一发,连自己在内就牵涉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性命,要绝对地先败后胜的话,那么有多小将领能保障到有命等到学习会如何胜利呢?所以这般论说不为准确,眨低所有人的才智了。三国的武将:魏:张辽、张颌、于禁、乐进、徐晃,这五人被三国志评为一列,后到许诸、典韦等都是稍低一筹的评价。蜀: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被三国志评为一列。吴:黄盖、韩当、程普被三国志被为一列。以上人物武力排名不分先后,由于都他们没有单挑过,更没有单挑的战绩可比较,故此不可能定得出来的,古代的武将排名的条件首先是在于他个人领军和指挥作战的能力和在军队中的威望,并非单挑能力。
三国时期的4位“蠢”谋士,本可有很大作为,为何非要自己作死
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出现了许许多多著名的谋士,他们都是一些足智多谋之人,比较有名的就是诸葛亮,司马懿,还有郭嘉等人了。既然有才智过人的谋士自然就有蠢笨的谋士,当然不是他们的智谋不够,是因为他们情商太低,最后把自己害死了,三国时期比较知名的有四个人,那么是哪四位谋士呢?硬生生把自己害死?
第一位是许攸。
袁绍在攻打许都的时候,许攸建议袁绍可以派骑兵突袭,只可惜这个建议被袁绍拒绝了,许攸这时候就有了逆反之心,最终投奔曹操。在曹操手下,许攸将自己前主人的信息全部出卖,因此曹操对他还算不错。但是许攸觉得自己和曹操关系不错,经常和曹操套近乎叫他的小名,曹操很不高兴,最后忍不住就杀了许攸。
第二位是陈宫。
陈宫原来是跟随曹操的,但后来因不满曹操的为人处事,就离开了曹操,自己投奔了吕布,最后跟着吕布被擒,死活不投降就被曹操杀了。
第三位是沮授。
说他愚蠢是因为他愚忠,明明知道袁绍是一个不可托付的人,但为了他却宁死不肯投降曹操,如果他肯投降的话,最终的结局一定不错。
第四位也是最蠢的一位就是杨修。
杨修原本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除此之外,他出身很好,为人好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俊。但他错在才能太外露了,让曹操很不满意,最终把他杀掉了。
谁是三国最坑的谋士呢
三国时期是一个大乱世,但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大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方势力都有众多谋臣辅助,曹操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等人,孙权有周瑜、鲁肃等人,刘备更是是有天下闻名的卧龙凤雏。反观输得最惨的袁绍,手下也有一大堆谋士,沮授,田丰等人,都是天下的大才。但是袁绍手底下有一个人,却一步一步将袁绍集团带进深渊,这个人就是郭图。
郭图,字公则,颍川人士,虽然跟郭嘉都是颍川人,但是他们俩没有任何关系。郭图第一次活跃在史书上的时候,就是劝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而在袁绍有了大的地盘之后,郭图就成了袁绍的谋士。
在后续袁绍的发展历程中,汉献帝食不果腹的时候,郭图也曾经向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只不过袁绍本人不愿意,这个计策最终没有采纳。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提出《后汉书》跟《三国志》的说法不同,《后汉书》记载的是郭图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三国志》则相反,笔者觉得陈寿离历史发生的时间更近一点,应该《三国志》的记载更准确一点,笔者不是历史权威,就不作过多分析。
接下来就是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了,也是郭图表演的重头戏了。公元199年,袁绍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心腹大患公孙瓒,一举拥有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大州,尽得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也就是要跟南方的曹操发生军事碰撞。袁绍集齐兵马就准备攻打许都。但是诅授提出发对意见,认为袁绍此时应该休养生息,慢慢骚扰曹操。但是郭图却认为袁绍势力正旺,应该一鼓作气消灭曹操的势力。于是乎,造成袁绍走向失败的官渡之战就此打响。
在官渡之战打的比较焦灼的时候,许攸因为家里人被害,赌气投降了曹操,并且向曹操献出了奇袭乌巢袁绍粮仓的计策。当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后,张郃提出救援乌巢,却遭到郭图的反对,郭图出了一个良计就是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结果曹操大本营守军比较顽强,张郃久攻不下。郭图担心攻打不下曹营是因为自己计策不行还收到袁绍的指责,就诬陷张郃不尽全力。结果逼得张郃等人直接投降曹操,袁军也瞬间土崩瓦解,而袁绍本人因为官渡之战的大败,忧郁而终。
官渡之战虽然失败了,袁绍也去世了,可袁家的实力还在,但是郭图的出现,却把袁氏集团带入了更大的深渊。
袁绍生前一直想立自己喜欢的后妻刘氏的儿子袁尚为继承人,但是从来没有正式表态。等到袁绍去世后,袁绍的手下们就准备立袁绍的长子袁谭为继承人。但是袁尚的逢纪、审配一派与袁谭的辛评、郭图一派不和。审配等人害怕袁谭上位后,会遭到袁谭的报复,就偷偷改了袁绍的遗诏,立了袁尚继位。
而袁谭没能得以继位,就带着他的死忠粉们(当然郭图也在其中)驻扎在黎阳,袁谭自称车骑将军。公元203年,曹操攻打黎阳,迫于压力的袁谭向袁尚求援未成。这个时候,郭图等人就煽风点火,让袁谭窝里斗。结果可想而知,袁氏兄弟斗得两败俱伤,而曹操则是轻松加愉快地收下袁绍的地盘。而郭图本人也被曹操捉住后,直接就杀掉了。
袁绍的这么大的基业,就是因为有郭图这样的存在,一点点作没了。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