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相信很多人对马嵬驿兵变是怎么回事和世人皆知马嵬驿兵变陈玄礼逼死杨贵妃最终怎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马嵬驿兵变是怎么回事和世人皆知马嵬驿兵变陈玄礼逼死杨贵妃最终怎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马嵬驿兵变是怎么回事

颜杲卿被安禄山残忍地杀害之后,唐王朝指派的大将李光弼、郭子仪先后率领唐军从井陉打进了河北。在安禄山的后方燃起了更猛烈的打击叛军的烈火。

李光弼、郭子仪两人长期镇守在北方和西北的边境上,是有名的大将。他们到了河北之后,靠着当地爱国人民的支持,多次打败了安禄山的大将史思明。

安禄山慌了手脚,连忙派了5万兵马去支援史思明,要他保住从洛阳到范阳的退路。郭子仪、李光弼见叛军兵力大增,就避其锋芒,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他们白天把自己隐蔽起来,叫叛军摸不着;晚上则去偷袭叛军,使叛军日夜不得安宁,弄得疲惫不堪。最后,两位大将决定反击叛军,在常山以东的嘉山,与史思明展开了决战。唐军奋勇出击,个个争先,消灭叛军4万多人,活捉1000多人,史思明侥幸捡了条命,狼狈不堪地逃走了。

安禄山听到史思明大败的消息,惊恐万状,把他的两个谋士严庄、高尚臭骂了一通:“你们叫我造反,说是万全。现在好了,前面的潼关打了半年还打不进去,后面的退路又被截断;我只有汴州、郑州这几个孤城了,万全在哪里?”两位谋士战战兢兢,建议安禄山赶快撤军。

正当反抗叛军的斗争取得大好形势的时候,腐朽昏庸的唐王朝却帮了倒忙,使安禄山走出了困境。

原来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接受唐玄宗任命去防守潼关的是大将哥舒翰,哥舒翰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他领兵到潼关之后,面对攻势正盛的叛军,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略,叛军一筹莫展,被死死地挡在了关外。

可是唐玄宗、杨国忠听说哥舒翰按兵不动,就怀疑他别有企图,几次派使者催促哥舒翰赶快出兵,打出关去,收复失地。哥舒翰说明坚守不出的道理,唐玄宗、杨国忠哪里肯听,仍是接连派人催促哥舒翰出战,还说再违抗圣旨,就要对他严惩不贷。

哥舒翰见君命难违,顶不过去,于是痛哭起来。

他知道,凭着手下的那十几万老弱残军,根本不是叛军对手,出关作战,无疑就是送死啊。

哥舒翰领兵出关不久,就在灵宝县西南(今河南三门三峡境内)一带中了叛军埋伏。经过几天苦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仓皇逃回潼关的哥舒翰被叛变的部将抓住并送往洛阳,后来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

潼关丢了,京城长安再也无险可守,唐玄宗忙找来杨国忠,问他该怎么办。杨国忠劝唐玄宗放弃长安,逃往四川避难。唐玄宗无法可想,只好听杨国忠的。

唐玄宗、杨国忠便急忙做起了逃跑的准备,整整忙了一个通宵。天刚发亮,唐玄宗就命龙武将军陈玄礼领着禁军,他自己带杨贵妃和她的三个姐姐、皇子、公主、亲信大臣等一大班人,悄悄离开了皇宫,从西门出了长安。

皇帝逃走了,大家都还不知道。早晨,文武官员照常来早朝,可是宫门一开,宫里的人纷纷往外乱跑。大臣们惊讶极了,一打听,才知皇上不知跑哪儿去了。顿时,整个长安一片混乱,到处是慌慌张张、四处逃散的人群。

唐玄宗一行出了长安,走了大半天,一个个又饿又累。可是直到中午,也没人给他们送吃送喝的来。唐玄宗与大家一样,为了逃跑,早饭都没顾得上吃,已是饿得头昏眼花,就派人到百姓家去弄了点粗饭和麦豆之类的东西。有些好心的人,听说皇上逃难来了,没吃的,就主动做了一些饽饽送去。那些娇贵的皇子皇妃,平日见了山珍海味都没胃口,这时一个个像饿狼似的,什么也不讲究了,抄手抓起来就吃。食少人多,也不讲什么谦让礼貌了,你争我抢,狼吞虎咽,一会儿就把食物吃得个精光。

唐玄宗默默地坐在一边,手上拿着饽饽,肚子虽然咕咕直叫,他却难过得咽不下去,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有个送饭的老人,看着皇上那一副伤心的样子,就忍不住上前数落起来:“安禄山想造反不是一天两天了,底下的人都看出了他的野心,听说有人不断向朝廷告发,可不是被关就是被杀了,结果才把事情闹到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些年来,在皇上的面前,尽是些溜须拍马的小人,正直能干的人都不知被弄到哪儿去了。皇上受小人蒙骗,对宫外的真实情况一点儿也听不到了。今天,要不是皇上出来避难,我怎么能见到皇上,给皇上说说我们百姓的心里话啊!”唐玄宗那往日的威严一点儿也见不到了,只是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的不是。唉,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唐玄宗站起身,心慌意乱,挥挥手,让队伍继续出发。一路上,少吃少喝,又没有个像样的地方睡觉,真是凄凄凉凉,人心惶惶。到了第三天,来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

又饿又累的士兵们,脚步越来越沉重,心情越来越沮丧。他们想到,走到这步田地,吃这种无谓的苦,都是因为安禄山这个贼子搞叛乱,而这叛乱是唐玄宗和那个奸相杨国忠引起的。一想起这些,士兵们的心里就觉得有一团火在烧。

正在这时,跟着一起逃难的20多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大声嚷嚷,要杨国忠发给他们吃的。杨国忠官腔官调,那样子叫人看了实在又恶心又气愤。士兵中不知谁大叫起来:“杨国忠和胡人一起谋反啦!”接着,一支利箭向杨国忠飞去。杨国忠吓得赶忙逃跑,几个士兵追了上去,一刀把他砍下马来。愤怒的士兵一拥而上,一阵乱刀,把杨国忠剁了个粉碎。然后割下他的脑袋,用枪挑着插在驿门上示众。一些士兵又扬起刀,干脆利落地把杨国忠的儿子、杨贵妃的几个姐姐都杀了。

可是士兵们仍是怒气冲冲,他们自发地聚集起来,把驿站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诉说着心中的愤怒,发出一阵高似一阵的喧声和喊叫。在驿站里的唐玄宗听到外面吵吵嚷嚷,不知怎么回事,就问左右的太监。太监把情况禀报玄宗。唐玄宗一听,吓得一身冷汗。没办法,他只好站起身,拄着拐杖,慢慢走到驿馆门口,对士兵们说了些安慰的话,然后要他们去休息。

士兵们谁也不想走,一张张脸上都带着愤怒的神色,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昏庸误国的老皇帝。唐玄宗不敢面对这些士兵,羞愧地低下头,斜倚在驿门上。正在僵持,龙武将军走上前来,对唐玄宗说道:“士兵们杀了杨国忠,觉得贵妃也不能再留在皇上的身边啦。请皇上考虑士兵们的要求,忍痛割爱,把皇妃处死吧!”这话就像一记闷棍,直打得唐玄宗晕头转向。呆了半晌,他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事我自己来处理吧。”

士兵们一听便开始起哄,杂七杂八地叫道:“处死贵妃!处死贵妃!”

旁边一个大臣忙向唐玄宗劝谏道:“众怒难犯啊!皇上应该马上做出决定,否则危险就更大了。”

可唐玄宗怎么割舍得下他的宠妃呢?他想了想,就辩解起来:“贵妃一直住在深宫,她又不知道杨国忠的谋反行为,何必要牵扯到她的头上去呢?”

士兵们怒不可遏,叫嚷声越来越大。大宦官高力士一看情形不妙,怕再僵下去对唐玄宗不利,就把士兵要杀贵妃的原因说给唐玄宗听:“贵妃虽说与谋反无关,但士兵们已杀了杨国忠,要是杨贵妃仍留在你身边,士兵们怎能不担心自己的安全?现在,只有让士兵们感到安全,皇上才不会有危险啊!”

唐玄宗见高力士也劝他,知道自己已没有选择了。他又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引进一座佛堂,用白绫子把杨贵妃勒死了,然后让陈玄礼等去验看。

陈玄礼见杨贵妃面色惨白地倒在地上,便走出驿馆,对士兵们喊道:“杨贵妃已处死了,大家回去吧!”

士兵们这才陆续散去,一场兵变终于平息下来。

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就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则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

不久,官员们劝李亨做了皇帝,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就是唐肃宗。

返回目录

世人皆知马嵬驿兵变陈玄礼逼死杨贵妃,最终怎样的归宿

马嵬驿兵变是唐玄宗逃亡途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关于马嵬驿兵变,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玄宗与太子分道扬镳,而是贵妃之死。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洛阳很快陷洛。高仙芝和封长清固守潼关,叛军一时难以攻取。晚年的玄宗已经利令智昏,听信小人谗言,误杀了二位将军,潼关很快失守,西京长安岌岌可危。此时的长安乱作一团,玄宗一面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一面带领众人秘密出逃四川。

马嵬驿兵变就发生在玄宗出逃途中。玄宗一行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当天晚上走到了马嵬驿。此时,将士饥疲,六军不发,群情激奋。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于是由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拿不定注意。这时,吐蕃使者刚好带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士兵们大喊杨国忠与胡人谋反,并伺机杀死了他。杨国忠死后,杨贵妃自然难以幸免。陈玄礼带领士兵包围驿站,请求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自是不答应。不过当时形势危急,老态龙钟的玄宗,一时发抖,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随后,陈玄礼过去验视,脱去胄甲,请求谢罪。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喜欢的女人。贵妃之死,一定程度上是陈玄礼逼死的,至少他是直接出面人。玄宗对陈玄礼一定是异常痛恨的,但马嵬驿兵变后,玄宗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还是带着他一起进入四川。而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不久便在灵武称帝,这就是唐肃宗。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丧失爱妃,但并没有把陈玄礼怎么样。这是为何呢?

从以往履历来看,陈玄礼都是玄宗的心腹爱将。早些年任职果毅都时,陈玄礼就曾追随玄宗参与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功劳很大。玄宗掌权后,直接提拔为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跟随玄宗素以忠信著称,而玄宗也视其为心腹。

具体到马嵬驿兵变,陈玄礼虽然是直接出面人,但并不是幕后主使,其作用也是从中沟通协调,平息事态,推进事情解决,保全玄宗安全。玄宗应该是深知这一点的。况且士兵哗变时,陈玄礼又代表玄宗出面与士兵进行沟通。种种迹象来看,陈玄礼并没有主观逼迫处死贵妃的意愿。退一步讲,如果他真有这个意思,恐怕就不是杀杨贵妃这么简单了。

唐玄宗为人精明,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都是形势所逼。所以,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依旧带着陈玄礼入四川。当然,玄宗不猜忌陈玄礼是其一,但不能代表没有情绪,或许发泄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玄宗也得考虑另一种现实,太子另立炉灶后,自己可以任用并且信任的人并不多,而陈玄礼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玄宗与太子隔阂的消除,玄宗自巴蜀回长安后,陈玄礼也迎来了他仕途的顶峰。不久,陈玄礼受封蔡国公,食邑三百户,荣誉之至,少有人及。又过三年,陈玄礼病重去世。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陈玄礼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好的。

返回目录

马嵬坡兵变,以杨玉环的香消玉殒终结,你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马嵬驿兵变是唐玄宗一生最痛苦的时刻,杨妃在众人的逼迫下香消玉殒,比翼鸟与连理枝的化为了无数眼泪,两人的爱情最终被一个休止符。那么,这次兵变究竟是突发事件还是有人蓄谋为之?马嵬坡兵变,以杨玉环的香消玉殒终结,

陈玄礼认为正是杨国忠的胡作非为导致了安禄山谋反,此话由宦官李辅国转告了随行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而吐蕃使者此时带领20多人来围堵杨国忠,怒不可遏出租车兵们高喊,伺机杀死了他。之后,便向玄宗的心爱的女人杨贵妃动了手,随后,陈玄礼过去验视真实性,并脱去胄甲,请求亡灵谢罪。

之后的事情,就变得有些奇怪了,按说陈玄礼是当时禁军的核心人物,也是力主要杀死贵妃之人,但即便事后唐玄宗痛彻心扉、悔恨交加,也没有对身边的陈玄礼动手,还是带他一起进入天府之国——四川。而作为当时的太子李亨就此与唐玄宗分手,自己一路向北收拾残兵败将,不久便在灵武称帝,遥祝玄宗为太上皇。

认为当时马嵬驿兵变的真相是太子李亨是主谋,而并不是完全由陈玄礼主导的,当时的太子李亨掌握着唐玄宗随军的大部分兵力,且都是精锐,而马嵬驿兵变真正的矛头应该是是唐玄宗。但是在除掉杨国忠、杨贵妃的问题上,陈玄礼都与太子李亨保持一致,唯独在最后关头,陈玄礼始终不肯妥协,马嵬坡兵变,以杨玉环的香消玉殒终结,

马嵬坡兵变,以杨玉环的香消玉殒终结,西行的太子,一路上多次发生战斗,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灵武,也正因为如此,让太子李亨忌恨上了陈玄礼,认为如果当时马嵬驿兵变的目的达成,自己就可以早一点继位,也不用平白无故遭这么多罪。

返回目录

马嵬驿兵变的主要内容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时任皇帝的李隆基好像一直都是被人推着走,禁军哗变杀杨国忠,他被迫对既成事实予以追认,把杨国忠的党羽都处死了,又迫于压力把同出杨氏一族的杨玉环赐死。一切看起来都很符合逻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基于以上对陈玄礼和太子李亨作案动机和可能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出以下情况:李隆基授意陈玄礼(太子李亨一开始是否参与其中并无肯定答案)除掉杨国忠。陈玄礼怕自己搞不定,就拉太子入伙,为自己撑腰。太子与杨国忠本就势不两立,自然会努力促成此事。于是杨国忠被人斩杀于马嵬驿的西门附近。至于杨玉环的死,小编认为她只是个政治牺牲品。虽然杨玉环备受皇帝宠幸,但与江山和皇权相比,一个女人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世人只知道李隆基的多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残忍。李隆基为了守住手中的权力,先杀掉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又废掉了自己的原配妻子王皇后,甚至还曾亲手除掉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对他来说,只要威胁到自己的江山和权力,杀你没商量。
可能有人会问,杨国忠不是深得李隆基信任吗?为何皇帝要除掉自己的心腹呢?其实,这可能就是深奥的帝王术,表面上对你非常的信任,但真到了需要丢车保帅的关键时刻,该做的牺牲在所难免。如此操作不但可以去除安禄山起兵谋反的口实(大家不要忘了,安禄山起兵时的口号就是“清君侧,以讨伐杨国忠”),还可以消除渐成尾大不掉的杨家势力,倒是个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李隆基从来都是玩弄权术的好手,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会不惜牺牲掉一切他认为可以舍弃的东西。此时的杨国忠对他来说就是一根鸡肋而已,或许他还惦念着杨玉环的美色,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是,此事过于残忍,有失君王颜面,李隆基觉得自己不好直接出面,便秘密交代陈玄礼如此如此,于是就有了马嵬坡之变。

返回目录

马嵬坡兵变是唐朝的一痛,那马嵬坡兵变究竟有多可怕

当时禁军发动了马嵬坡兵变之后,李隆基直接就布了隋炀帝的后尘。宰相被杀,连一代美人杨玉环也当了兵变的牺牲品。

在当时那个情况,因为潼关沦陷之后,长安城已经算是别人嘴里的肥肉,叛军很有可能随时就攻到城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放了一个烟雾弹,明面上是对外宣布说要御驾亲征,实际上就是交代后事,然后又是点兵点将,好像跟真的似的,但其实他就是趁着凌晨时期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溜之大吉,一路上向西逃跑。

有句古话叫做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这种情况对于皇帝也是同样适用的,因为李隆基平日里面养尊处优,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在逃跑的路上肯定待遇没有那么好,但是李隆基即使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是照样摆架子,他还想指望着路上沿途的地方官员可以款待他,谁知道这些官员一听说皇帝都已经溜了,也都鸟兽散尽各自逃跑去了。本来饿肚子也就是一件小事,但是最可怕的是护送他的那些禁军,心里却越来越不满。

当时李隆基逃跑的时候并没有告诉这些禁军他们要去哪里,但是护送他的禁军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所以情绪非常浮躁,且他们的一家老小都在长安城,如今一路上都在往西行走,也不知道最后到底会去往哪里,再加上饥饿和疲惫,所以人心就开始动摇,大家的情绪互相影响,抱怨越来越大,一直到了马嵬坡附近,士兵们就开始有了叛变的风险。

后来为了找人当出气筒来平复大家的心情,就拿杨国忠来当靶子,后来由于士兵真的把杨国忠杀了,大家神情兴奋,一群人简直杀红了眼,后来有一个是从报告李隆基说“杨国忠谋反被禁军给杀了”,这本来就是很荒唐的事情,所以李隆基心里也已经知道进军已经谋反了,李隆基本来还想走出来,劝一劝那些进军,谁知道士兵们都置若罔闻,而李隆基为了去车保帅,最后一代美人杨玉环也被高力士派人杀死了。

返回目录

马嵬坡兵变到底有多惨烈,杨国忠居然被砍成肉酱,胖美人香消玉殒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唐王朝毫无准备,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随着潼关的陷落,叛军可能随时抵达城下,李隆基选择带兵弃城而逃。一路上因为饥饿和疲惫,很多士兵都有所抱怨。大家的情绪相互影响,到了马嵬驿附近,士兵们变得群情激奋,有了兵变的风险。

当时禁军的首领陈玄礼,为了平复将士们的抱怨,想要找一个人来当大家的出气筒,最后选定了杨国忠。杨国忠为人恃宠骄纵,残害忠良,朝廷大军的惨败都与他脱不了干系。如果能够杀掉杨国忠,不仅是为国除害,同时还能平复军心。于是陈玄礼就立刻召集手下将领,下令诛杀杨国忠。

一个士兵对外宣扬说,杨国忠企图谋反,同时,很多箭头就射向了杨国忠。杨国忠惊慌失措,想要逃跑,士兵立即蜂拥而上,抡起手中的刀就剁杨国忠,最后杨国忠还没有明白过来,就已经成了肉泥,头颅也被悬挂在了门上。

杀了杨国忠之后,这些官兵开始担心一件事,这个杨国忠是李隆基的宠妃是堂哥,他们担心杨贵妃给李隆基吹吹枕边风,到时他们就自身难保了。于是他们跑到李隆基面前说杨国忠谋反了,杨贵妃是他的同伴,理应处死。

李隆基当然不乐意,但是看着士兵们神情激动,担心会发生兵变,只有选择丢车保帅了。最终,一代佳人,杨玉环被高力士派人勒死。士兵们高呼万岁,一场危机就这样过去了。

返回目录

马嵬坡兵变时 士兵杀死宰相杨国忠 唐玄宗为什么不追究士兵责任并救下杨贵妃呢

那是因为随行军将哗变后,他身边已经没有任何军队可以可以将其镇压,甚至自己都处于危险之中,这时如果他不断然丢卒保帅,将杨贵妃和杨国忠抛出去平息叛军愤怒,那他就自身难保了。另外,唐玄宗将天下搞成这样混乱局面,也有借此举来撇清责任的意思,表示自己只是受了奸臣宠妃的蒙蔽。

返回目录

杨国忠成肉酱,美玉环成亡魂马嵬坡兵变究竟多么惨烈呢

之所以说惨烈也不过是因为惨烈的对象是无辜的美人罢了。在马嵬坡的时候士兵哗变,但是他们却无知的以为只要杀掉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就可以挽救一个国家的命运。士兵哗变后的马嵬驿就是一个针对杨家人的屠宰场,杀红眼的士兵们眼里只有仇恨,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观念,他们又不会大逆不道的对皇帝下手,所以就瞄准了杨国忠和杨贵妃,可怜的杨国忠虽然当权的时候也是为非作歹但是也不该是这么惨烈的死法。他们承受的是士兵们长久积压的对当时上位者的仇恨,和对国家衰败的痛苦,士兵们将这些情绪全部都发泄到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身上。

书中有这样的描写,听到外面如此嘈杂,御史大夫魏方进走了出来,没想到,他的一句话,把自己的小命也搭了进去。他说:“你们怎么敢杀宰相?”还真是不要命了,杀红了眼的禁军士兵上去就是一刀,魏方进顿时倒在血泊中。另一个宰相韦见素跑出来看看情况,刚站稳,也被一棍闷倒在地,顿时满脸是血,好在有几个士兵认识他,阻止了行凶士兵,韦见素才勉强逃过一劫。此时,士兵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将驿站团团包围,杀声震天。

李隆基忙问出了什么事,侍从出去看了看,回来报告说:“杨国忠谋反,被禁军给杀了。”李隆基大吃一惊,什么?杨国忠谋反?这简直是荒唐,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李隆基也不是傻子,他顿时就明白了,禁军哗变了。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李隆基还必须走出来,给大家鼓鼓气。演说完毕,李隆基说,如今反贼已死,大家散了吧。可是,士兵们却置若罔闻,纹丝不动。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听了,这是要干什么?士兵们大声叫喊:“贼本尚在!”

这样看来当时的士兵们完全已经失去了理智,只知道见到不顺自己心意的人都杀掉。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马嵬驿有多惨烈简直不能想象。

返回目录

马嵬驿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