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柴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

回答者:喜庆的苹果i8日期:2023-01-15

柴是翘舌音。柴的音节是由声母ch和复韵母ai组成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读错的,但由于不同地域发音习惯不同,有的时候常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

例如天津人就喜欢平舌发音,尤其是上年纪的老天津人,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更为常见,有些年轻的孩子家长,都不敢让老人带孩子,就怕孩子学会板不过来。

回答者:用户3759972474427192日期:2023-12-12

  柴的读音是“chái”,声母是“ch”,是翘舌音

返回目录

用力劈柴的韵母?

回答者:青涩麻酱0N0日期:2023-09-06

ong,i,i,ai

yong用,这是一个两拼连读音节,是零声母y和后鼻韵母ong,相拼组成的。

即,y-ong~yong。

li力,这是一个两拼连读音节,是舌边音声母l和单韵母i,相拼组成的。

即,l-i~li。

pi劈,这也是一个两拼连读音节,是声母p和单韵母i,相拼组成的。即,p-i~pi。

chai柴,这是一个两拼连读音节,是翘舌音声母ch和复韵母ai,相拼组成的。

即,ch-ai~chai。

回答者:天高云也淡1971日期:2023-01-16

用力劈柴的拼音you li pi chai,韵母分别是ou,i ,i,ai

返回目录

炊是多音字吗?

回答者:用户是知道日期:2023-09-05

不是多音字

形近字:吹,坎。

组词:吹风,吹牛,坎坷,坎肩。

例句

1. 当电风扇变成了电吹风,我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2. 一个人吹风只有酸楚,两个人吹风不再孤单无助。

3. 不如在投资感情之余,间中自我吹风唱淡,假装无欲,则刚得起来,人也潇洒可人一点。那不屑之情扮到真作假时假亦真,替自己减压之余,对方也得到从容呼吸的空间。

回答者:颍州西风169日期:2023-09-01

不是多音字。

组词:1、炊桂[ chuī ɡuì ]

释义::烧价昂如桂的柴。比喻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炊骸[ chuī hái ] 释义::犹炊骨。

3、炊火[ chuī huǒ ]

释义::烧饭的烟火。比喻子嗣或人烟,,,,烧火

4、炊烬[ chuī jìn ] 释义::草木灰。

回答者:用户7377892797020日期:2023-09-01

炊不是多音字,它只有一个读音,读作chui第一声,声母ch为翘舌音。炊可组词为炊烟、炊具、炊事班、野炊、炊火、断炊、无米之炊等。

回答者:用户3740796948496日期:2023-09-12

答:炊不是多音字。

炊,只有一个读音chui,声绸第一声。

炊,是左右结构的字,共八画。

炊,部首是火。

炊的意思是:烧火做饭。

炊组词:炊事班、炊烟

炊的形近字:饮。

回答者:平常日期:2023-10-28

炊”字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读音为chuī。

“炊”的基本含义为烧火做饭,如炊事、炊烟;引申含义为烧火,如炊桂、炊骨。

“餐”字基本含义为吃,如餐具、餐厅;引申含义为饮食,食物,如早餐、西餐在日常使用中,“餐”多用作量词,指一顿饭,如一日三餐。

返回目录

普通话卷舌平舌口诀?

回答者:素颜9139日期:2023-01-16

一、单韵母练习




1、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


宽宽的河,肥肥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


山上五棵树,架上五壶醋,


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条裤。


伐了山上树,搬下架上的醋,


射死林中的鹿,取出箱中的裤。




3、


山前有只虎,山下有只猴。


虎撵猴,猴斗虎;


虎撵不上猴,猴斗不了虎。




二、复韵母练习




1、


磨房磨墨,墨碎磨房一磨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灰。




2、


圆圈圈,圆圈圈,圆圆娟娟画圈圈。


娟娟画的圈连圈,圆圆画的圈套圈。


娟娟圆圆比圆圆,看看谁的圆圈圈。




3、


哥挎瓜筐过宽沟,过沟筐漏瓜滚沟。


隔沟够瓜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




4、


从前有个崔粗腿,山后有个崔腿粗。


二人山前来比腿,


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


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三、鼻韵母练习




1、


扁担长,板凳宽,


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2、


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




3、


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


任命不能说成人名,人名也不能说成任命。




4、


山前有个严圆眼,山后有个严眼圆,


二人山前来比眼,


不知是严圆眼的眼圆,


还是严眼圆比严圆眼的眼圆?




四、唇音练习




1、


老方扛着黄幌子,老黄扛着方幌子。


老方要拿老黄的方幌子,


老黄要拿老方的黄幌子,


末了儿方幌子碰破了黄幌子,


黄幌子碰破了方幌子。




2、


一堆粪,一堆灰,灰混粪,粪混灰。




3、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


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4、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五、舌尖中音练习




1、


你会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


你不会炖冻豆腐,


别胡炖乱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2、


老罗拉了一车梨,老李拉了一车栗。


老罗人称大力罗,老李人称李大刀。


老罗拉梨做梨酒,老李拉栗去换梨。




3、


有个面铺面朝南,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


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门朝南;


挂上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门朝南。




4、


瓜棚挂瓜,瓜挂瓜棚。


风刮瓜,瓜碰棚。


风刮棚,棚碰瓜。



六、舌根音、舌面音练习




1、


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


七加一,再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




2、


你也勤来我也勤,生产同心土变金。


工人农民亲兄弟,心心相印团结紧。




3、


一班有个黄贺,二班有个王克,


黄贺、王克二人搞创作,


黄贺搞木刻,王克写诗歌。


黄贺帮助王克写诗歌,王克帮助黄贺搞木刻。


二人搞写作,黄贺完成了木刻,王克写好了诗歌。




4、


小郭画了朵红花,小葛画了朵黄花,


小郭想拿他的红花换小葛的黄花,


小葛把他的黄花换了小郭的红花。




七、翘舌音、平舌音练习




1、


紫磁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


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


一口鱼翅刚到嘴,鱼翅刺进齿缝里,疼的小池拍腿挠牙齿。




2、


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3、


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


石老师叫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食粮,


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


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4、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谁要把十四说成四十就打谁十四,


谁要把四十说成十四

回答者:榴莲冰咖啡日期:2024-01-10

普通话基础发音要领口诀

学好声韵辩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需找准,开齐合撮属口型。

双唇班报碧百波,舌尖当地豆点丁。

舌根高狗坑耕故,舌面积结教尖精。

翘舌主争真志照,平舌资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复,送气查柴产彻称。

合口呼午枯胡古,开口河坡歌安争。

撮口虚学寻徐剧,齐齿衣优摇业英。

前鼻恩因烟弯稳,后鼻昂迎中拥生。

咬紧字头归字尾,不难达到纯和清。

回答者:吕177147076日期:2023-01-16

间牵引也叫拼音,把舌头伸直发的是平舌音把舌头卷起来,发的就是卷舌音

返回目录

普通话的声母最容易混淆的是哪几对?

回答者:用户6725880180828日期:2023-01-20

这是除北方方言区外的人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江南人,没有卷舌音[zh、ch、sh]和鼻音[n],一律把zh、ch、sh发成z、c、s,把n发成l.于是,在皖南人的口语中,诗人=私人,柴=材,债=在,你=理……这就叫“混淆声母”.混淆的韵母那就是:an和ang,en很eng,in和ing,un和ui,ei和ai。

返回目录

面糁是什么东西,用什么做?

回答者:房淽日期:2023-12-04

糁,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或牛、羊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艺精细复杂,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汉字:糁糁(白糁),以及糁的平常吃法读音 (鲁南地区方言中念sá)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没有(sá)这个读音,但是聪明的鲁南人填补了这个空白,语言学家太有必要到鲁南地区来喝一碗香喷喷又养胃又养颜的“糁”,希望字典辞典再版时能收录这个方言音。。目前正确的读音有三个 “糁” sá,shēn,sǎn1、糁(糁)sá 方言,米粒(指煮熟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无此读音,不管有没有这个读音,考试时“sá”一定不对。详见2013山东省济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2、糁(糁)shēn 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糁儿。鲁南(起源地)地区方言中念sá zǎ 鲁南地区几乎没有翘舌音。希望字典辞典再版时能收录这个方言音。3、糁(糁)sǎn 涂。“石青糁之。”——《核舟记》释义详解糁、糂:sǎn 【名】 米粒,饭粒〖ricegrain〗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又如:糁粒(米粒) 散粒,碎粒〖grain〗。如:糁糁(粒粒,颗颗)糁:sǎn【形容词】饭很稀,一粒一粒的;例如鄱阳话中:嗰饭务得也真糁。(这饭做的很稀,一粒一粒的)糁:sǎn【动】 以米和羹〖cooksoupwithrice〗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洒,散落〖disperse〗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涂抹;粘〖paint〗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魏学洢《核舟记》糁、籸:shēn【名】 谷类磨成的碎粒〖groundgrainsofcerealcrops〗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糁糊糊,里边煮着几块山药。——《结婚现场会》又如:玉米糁;糁盆(以麻籸为燃料的照明火盆;旧俗岁时送神或祠祭、燕设,燃火于门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谓 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糁;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包括料的配方等等,但临沂一带的糁最为出名,有许多名人名家都曾受益于它。糁的分类图示为“黑糁”糁汤大致分为两类,一种为临沂地区的“黑糁”,在熬制的时候放入大量成为的黑胡椒,并添加进粉碎的看大骨头进行熬制,所以汤色偏黑、偏浓,入口鲜香辣、醇厚,回味无穷。后经临沂传入外地由于糁颜色较黑传入一些地区当地人无法接受,所以改用了白胡椒即另一种为枣庄、济宁地区的“白糁”制作方法如白糁里面不放胡椒或放入白胡椒。汤色微黄,较“黑糁”稀。糁的起源糁汤,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一说起源于临沂,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临沂糁(4张)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进传入内地,而临沂糁则是由元大都(今北京)传来的, 相传其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后来,当地人将这种肉粥直呼为糁了。 解放前,临沂城有8家糁铺,以黄家、刘家、吴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负盛名。1946年,陈毅同志驻临沂时,曾是黄家糁铺的常客。目前,临沂市区的著名糁铺已有数十家,中小型糁铺更是遍地开花,而且上海、青岛等地也开设了临沂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分别聘请了临沂的制糁技师,使糁登上了大雅之堂。从此糁也被众人所知晓,流传至今。[1]做法与特点主料:大骨头(就是牛腿骨)两根, 老母鸡一只,麦仁(就是麦子去了皮后也称麦米,菜市场里卖杂粮的地方有卖)配料:黑胡椒粉(很重要哦,我一般都是到市场里面去买现磨的那种,超市里面的辣味不够)大料(可用五香粉代替)、葱姜若干、味精、香油、淀粉、香菜等第一步:先把腿骨和母鸡、麦仁、大料、葱、姜末,放在锅里大火煮开后改为文火炖两至三小时至鸡肉稍脱骨,捞出晾凉,注意不要煮得太烂哦。第二步:母鸡拆成鸡丝备用。第三步:调味,这是很关键的步骤。把胡椒粉用冷水冲开后放入锅里,然后把淀粉勾成芡汁放入锅内搅匀,待沸后关火。放入味精、香油等(可依个人口味添加)第四步:把糁装在碗里,上面撒上鸡丝、香菜。第五步:喝掉(糁一定要热才好喝,但是注意不要被烫哦)

返回目录

记不住声母韵母,容易混淆?

回答者:用户804466366095140日期:2023-01-23

这是除北方方言区外的人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江南人,没有卷舌音[zh、ch、sh]和鼻音[n],一律把zh、ch、sh发成z、c、s,把n发成l.于是,在皖南人的口语中,诗人=私人,柴=材,债=在,你=理……这就叫“混淆声母”.混淆的韵母那就是:an和ang,en很eng,in和ing,un和ui,ei和ai。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