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休的造字方法?
- 2、人木休中休是会意字吗?
- 3、休字拆分解说?
- 4、遵 下 天 逐 逸 固 刃 羊 休 朱 伐 依 徒字是什么造字法?
- 5、休是会意字还是象形字?
- 6、休是会意字还是指事字?
- 7、休字的演变故事?
- 8、壹休什么意思
人木休中休是会意字吗?
从六书造字法的角度,可以说这个休字是会意字,从人从木。其含义是指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消息。我们现在对木用树来进行称谓,古人是不这样称谓的,他们把树称为木。树指的是种树的这种行为。我们今天讲的立德树人,其实就是树的这个含义。
休字拆分解说?
休字按照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造字法来说是一个会意字。左边的单人旁就是一个人,右边的一个木就是一棵树,二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休息,我们一看就明白这样的字就叫做会意字。这样的字,是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形来表意的,里边没有象形字的声音参与其中,所以叫做会意字。
遵 下 天 逐 逸 固 刃 羊 休 朱 伐 依 徒字是什么造字法?
是会意造字法,
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戈刃架在人颈上。
伐本义指用武器击杀,泛指砍断、征讨,又引申指对他人武力上的征讨或言辞上的诛责。又假借为自我夸耀,如伐善。
“下”是指事。“朱”也是指事。
“羊”是象形,“天”是象形。
“休”是人靠树休息,会意。“伐”是会意,“刃”会意。
其余均是形声字。
休是会意字还是象形字?
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转注和假借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休”是会意造字法。从人,从木,像人倚树而息。有些“休”字木旁的上部向人旁弯曲,正像树荫;字亦作“庥”(“广”可荫蔽,与树荫似)。后“庥”与“休”分化成两个字。
休,汉语一级字,读作xiū,最早见于甲骨文。休的本义是在树荫下乘凉歇息,后引申为歇息。由歇息引申为停顿,停止;安适的,欢愉的。由停顿,停止引申为取消,离弃;不,不要。
休是一个会意字,整个字的构造表示一人靠着树木休息的意思。
休是会意字还是指事字?
从造字法来看,休属于会意字。
休 xiū
〈动〉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rest]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休”是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像一个人依傍树木休息之形。隶变后楷书写作“休”。
《说文·木部》:“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庥,休或,从广。”(休,休息。由“人”依傍着“木”会意。庥,休的或体,从广。)
“休”的本义是人依靠在树下休息。人休息时会停止活动,故引申为停止、终止、结束。古代丈夫把妻子赶回娘家叫“休妻”,即停止夫妻婚姻关系。
休是像形字,也就是指事字。
休字的演变故事?
字源演变会意字。从人,从木,像人倚树而息。有些“休”字木旁的上部向人旁弯曲,正像树荫;字亦作“庥”(“广”可荫蔽,与树荫似)。后“庥”与“休”分化成两个字。本义是人在树荫下休息。《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体思。”(思:句末语气词)字亦作”茠”。
“休”字原指“休息”。甲骨文、金文、小篆的“休”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木”,表示树。好像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的样子。“休”字发展到隶书、楷书阶段,线条演变为笔画,就成为我们今天的“休”字。
以上内容就是休字的演变故事。
休”是会意字。从人,从木。甲骨文显示是一人依傍大树休息:
《说文解字》:“息止也。从人依木。庥,休或从广。许尤切。”
壹休什么意思
壹休不是词语,没有什么意思。
壹(拼音:y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通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为专一。引申为统一、划一、一致之义;引申作副词时,表示一概、一律、一样、同一、一旦、假若、实在、的确等义。“壹”还用作数词“一”的大写,常用于支票、银行票据等,以避免差错或涂改。
休(拼音:xiū)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个人背靠大树休息。“休”本义指歇息,引申指休假。又引申指完结、停止,再引申作使动用,表示使停止。“休”也引申指劝止,还引申作副词,表示不要。另外“休”也指喜庆、美善。
壹休就应该是一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