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和大明风华最大的败笔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和大明风华最大的败笔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

因为内容有很多历史错谬。

该剧从服化道到台词,存在不少历史错谬。比如第2集,朱高炽对朱棣说了想让出太子一位,想回顺天去,朱棣问他,是不是要回顺天培植自己的力量,“起兵勤王,把朕逼走”。“勤王”是起兵救援君王,而不是谋反的意思,这里用反了。

再如第8集,朱瞻基恐吓孙若微,“罪臣的子女要发配边疆,为披甲者奴”。“披甲者”虽然是指军人,但“为披甲者奴”主要是清朝流刑一种,意思是给边疆士兵为奴,清朝剧常常有这样的台词“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清朝以前,罕有提及。

扩展资料:

《大明风华》以靖难之役开篇。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

该剧前面讲述的建文帝出逃,派郑和出使西洋的原因,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而朱棣与建文帝后面有没有见过面,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这样的情节就可以发挥。电视里是安排了他们见面,也是说得通的。

如果这是一部戏说剧,观众可能还会降低期待,但大张旗鼓宣扬是“高端历史正剧”,就怪不得观众挑刺了。

返回目录

大明风华最大的败笔

《大明风华》最大败笔,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尸臭!

朱棣去世后,大臣为了稳定局势,竟然采取用咸鱼遮盖尸臭的方式,干脆是把掩盖秦始皇尸臭的咸鱼带到1600年后送给朱棣,这样嫁接的历史实在是过于荒诞。

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时候突然暴毙,由于秦始皇当时年纪并不算太大,所有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当然秦国后期以来的皇位传承本身就很混乱。

有机会登基的,一个是长子扶苏,一个是次子胡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始皇应该更喜欢胡亥,不然不会在东巡的时候带着胡亥,但是拥立扶苏的人也不少,朝中不少人都支持扶苏。

由于秦始皇的暴毙,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谁掌握了秦始皇的遗诏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赵高作为秦始皇最信任的人,自然是距离信息最近的人。

他利用这个消息,先是掌握了胡亥,然后策反李斯,形成一个三角同盟,反动了沙丘政变,立胡亥为帝。

由于秦始皇死在途中,如果消息泄露的话,这个三角同盟的计划很可能就败露了,扶苏当时和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一旦发难,胡亥肯定很难招架。不如秘不发丧,矫诏逼令扶苏自尽。

赵高、李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阴谋大师”,能够把这件事做成,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秦始皇的尸体不久就发出尸臭,想要不被人知道还是很难的,毕竟从沙丘到西安的距离不是一般的远。

于是李斯和赵高就想到了这条“奇臭无比”的策略,说秦始皇爱吃咸鱼,在车上挂了一车咸鱼,来掩盖尸体发臭的味道。

秦始皇归途时期,用咸鱼掩盖尸臭是逼不得已的手段,但凡扶苏产生一点怀疑,这个计策自然就会不攻自破,哪有一代帝王爱吃咸鱼就把咸鱼挂一车的,走到哪里都引发一阵恶臭,不让人产生怀疑才怪。

但是秦朝时期人们的内心比较朴素,咱也不能追究了,因为关中地区鱼虾本身就不多,而这次是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大概是到蓬莱仙境寻仙。

搞一点当地的海鲜特产回来,也能够说得通,毕竟秦朝还处于很久远的历史时期,发生什么样的事都能够解释得通。赵高用咸鱼是逼不得已,明朝再用咸鱼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到了明朝,时隔一千六百年,还故伎重演,显然是说不通的,而且朱棣第五次出征的地方是北方的大漠,还要搞一车的咸鱼,到底是朱高煦傻?还是编剧傻?还是编剧拿观众当傻子?

朱棣去世的时候,大概也是面对这样的局面,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在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充满了犹豫,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封的世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是没跑的。

但是朱高炽身体不太好,而次子朱高煦更像他,在靖难之役中,还立了很大的功,所以,朱棣一直犹豫不决。

朱棣还曾经跟朱高煦承诺过,“世子多病”你应该努力这样勉励的话,让朱高煦有了夺嫡之心。

明朝实行的是分封制,皇子在封地有一定的号召力,毕竟朱棣就是藩王起兵,夺取政权的。

朱棣在北征撤军途中突然去世,假如朱高煦得到这样的消息,轻则搞点动作,严重则造反,情况肯定是很严峻,甚至骨肉相残的事情还会发生。

因此,《大明王朝》的编剧,搞了一个嫁接的历史,将赵高与李斯秘不发丧的技术再次用了一遍,自以为“嫁接”的天衣无缝,实际让人贻笑大方。

秦始皇是从东巡回来,从沙丘平台到西安道路不仅远,而且还不好走,所以尸体腐烂是正常的事情,赵高等人就地取材,利用秦朝时期人淳朴的心理才蒙混过关。

而朱棣是从榆木川(霍林格勒),距离北京也不太远,根据资料记载,朱棣七月十八日驾崩,八月七日朱瞻基赶到军中,就发布了丧讯,前后不过二十天左右。

看来学习历史还是很重要的,不然真被人当傻子了!

其实,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唐朝时期杨贵妃能够吃到岭南的荔枝,不可能是马跑得快那么简单,肯定也带有冷藏保鲜技术的应用。

返回目录

为什么说大明风华烂尾了

结尾狗尾续貂。

《大明风华》邀请了汤唯和朱亚文这样有张力的演员,本来应该拿个大满贯。但是,这部剧似乎不是大家想象的强强联合,反而非常烂尾。本来62集的电视剧并不长,甚至可以说能讲清楚每一个细节和亮点。但是,才播出到50集就有狗尾续貂的感觉。

因为朱棣下线,朱高炽下线之后,就没有一个明白的朱家人。张太后非常没有眼界,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守着几张貂皮,就觉得是一条出路。没想到,她直接成为害了朱祁镇的人。正是因为她的溺爱与不教育,挑拨母子关系才有了今天。

孙若微,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明白人。朱祁镇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知道如何平衡和管理。所以,王振后期也是有了很强的话语权。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电视剧才烂尾。因为,在开始的剧情里,我们看到了朱棣的心机,朱高炽的聪慧。

甚至,还能看到二叔三叔的闪光点。在那个时候,张太后虽然小家子气,但是起码还知道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在这部电视剧中,还是能看到各种各样鲜活的人物,看到感情的铺垫和展开。但是,等到朱祁镇出生之后,就开始狗尾续貂了。

扩展资料

《大明风华》里,前面部分还是可以的,例如建文帝出逃,派郑和出使西洋的原因,都是有历史记载的。而朱棣与建文帝后面有没有见过面,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这样的情节就可以发挥。电视里是安排了他们见面,也是说得通的。

但是后面对历史的篡改就让人没法看了。这样的情节,如果放在如《琅琊榜》这样架空历史的剧里是没问题的,或者像《长安十二时辰》这样,虽然用的是唐朝时的情节,但不用真实名字。

《大明风华》则既想圈明朝历史爱好者的粉,又天马行空地乱改,只会吃力不讨好。

返回目录

为何于正评价《大明风华》被吐槽

很正常,因为于正这个人就是,好为人师,真的是太讨厌了,《大明风华》确实好多人想吐槽,但是于正的态度真的是让人讨厌。我觉得其实也不是刚刚开播这个剧就不行吧,之前的这个剧的热度还是可以的,包括之前的他们剧组人员换头像什么的,但是转折点就是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下线后,这部剧就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时候每一个人的人设都能够立得住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以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二叔三叔下线的时候还引起一些轰动的,这些演员演得也很好。

我觉得汤唯的颜值主要是因为她真的很有气质,是有那种劲儿。所以非常的漂亮。引用一下《sejie》上映的时候,李安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的话:“汤唯的脸不太好拍,拍的好看得要有一定的条件,但是章子怡脸特别的好拍,怎么拍都好看。”并不是说汤唯不好看,但是她确实得在正确打光,正常服化道的条件下才可以有那种韵味,大家不相信的话,我来上一张”张梳平“造型的《大明风华》里面汤唯的剧照,让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女落泪。

有没有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真沉!“这还是我心目中的王佳芝吗???所以这个还真是得天时地利人和,再说演技。最近好多营销号的内容就是”汤唯的演技被高估了吗?“主要是因为姐姐原来一直拍电影,电视剧拍摄优点水土不服,所以先是因为剧中的造型被嘲了一波,尤其是女装造型。纵然女神如汤唯,看上去也没能躲过张叔平老师“全都梳平”的造型魔咒。这次整的这么出戏。发粉丝们都觉得和这个服化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虽然汤唯演过的古装戏不多,但都是很正常的水准,至少也还算不出戏。

但是我在看了之后觉得,汤唯的表现虽然没到惊艳的程度,也可以算是真香型。本来演技这种事本身就是很见仁见智的事了,戏拍出来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也都是正常现象,谁也不可能部部戏拍出来都是影帝影后的水平。所以大家也不要过多苛责。

返回目录

《大明风华》上半场剧情非常不错,下半场剧情为什么惨不忍睹呢

因为下半场的主人公本来是女主孙若微,不料被三个太监抢了风头,而且这三个太监,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可恶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整个大明的历史。

本来大明风华,上半场演的就是惊心动魄,让人眼前一亮,讲述的是从明成祖朱棣夺取侄儿建文帝后的事情,剧中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看的真是让人心痒痒。但看到了后面,简直令人不忍直视,真如题目所说一样,惨不忍睹。

《大明风华》本来就是讲述的是孙若微的一生,却被导演编剧无情的篡改,导致剧情混乱不堪,前半部虽说剧情属于篡改后的,但实属改的不错,若是按照这个剧情继续发展,口碑应该会很不错,可是后面的发展,着实没有看头,主要是跑题太严重了。

再来说说下半场剧情中最抢镜的三个太监,他们分别是王振、喜宁和朱祁钰身边的太监(具体名姓剧中暂未交代),三位太监别看不起眼,但在剧中还是很抢戏的。

据外的三人也是无比的可恶,先来说说王振。王振本来跟朱祁镇关系还算不错,由于他的鼓励,朱祁镇才御驾亲征,又是因为他的怂恿,朱祁镇改变了行军路线,致使明朝军队中的精英在瓦窑堡损失殆尽,这样的人物,总是不那么令人喜欢。

第二位,喜宁公公,也是非常可恶。正是因为他的叛变,才导致瓦茨也先军队,差点吞下了大明的北京城,可以说也是不怎么讨喜。

第三位,虽然没有姓名,但他也是朱祁钰身边的红人。就是他怂恿朱祁钰,让他对自己的兄弟朱祁镇动了手,实属一个小人而已。

但是剧情就是这么狗血,前半部讲朱家自朱棣后的几代皇帝的事情,爱恨情仇掺杂其中,还是很耐看的。后面的剧情,本以为会沿着上半部,继续惊心动魄,没想到竟那么惨不忍睹,就连女主角孙若微的戏份也减了不少,真是没有看头。

返回目录

汤唯首部大剧《大明风华》被吐槽,你如何评价

    宫廷古装一直是国产电视剧热门题材。

    王孙公子,红粉佳人。

    朝堂智斗,尔虞我诈。

    一子错满盘输的权谋戏码,残酷中倍添刺激。

    国产古装剧迎来小井喷。

    《庆余年》口碑小爆,《鹤唳华亭》也人气不俗。

    夹缝间,另一部曾备受期待的古装大剧,就有些尴尬了——

    《大明风华》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香玉依稀记得,这部剧早在17年末就已经确定女主。

    那时还没有所谓的「最严限古令」。

    国产古装剧欣欣向荣,呈燎原之势。

    从年初到年末,365天,天天都有各式各类「古装大剧」轮番轰炸。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是热搜常客。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撑起口碑担当。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毁誉参半的《海上牧云记》,扑得无声无息的《醉玲珑》,正热拍中的《武动乾坤》......

    连《帝凰业》、《簪中录》等大剧的主演人选,也早在那时就开始热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这样一片火热的氛围下。

    《大明风华》一官宣女主汤唯,观众期待值与关注度都直线上升。

    毕竟,一贯以「电影咖」定位示众的汤唯,自《色·戒》之后再也没有接拍过电视剧。

    这也是她的首部古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线演员「下凡」小荧屏,自然是备受瞩目的。

    更何况,还有王学圻、梁冠华、张亚文等一众实力演员助阵配戏。

    代表作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张黎导演担任监制。

    怎么看,都和外面那些主打流量牌、收割粉丝的「妖艳贱货」不一样。

    那么它的成绩如何呢?

    豆瓣评分6.6。

    不能说不让人惊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香玉简单翻了下评论,批评角度五花八门。

    有人,被汤唯的造型、台词、演技全面劝退。

    你说怎么可以质疑汤唯演技?

    那不妨先去把《吹哨人》看一遍,咱再继续聊。

    有人,受不了朱亚文把皇太孙演出了「厂味」。

    玉树临风,弯成了扭扭捏捏。

    还有人吐槽节奏拖沓、剪辑与台词稀巴烂。

    总之,从造型、服装、特效、配音、表演到剧情,几乎都被批评了个遍。

    纵观国产烂剧这么多年,上面这些问题,香玉其实都没有很受惊吓。

    只要心理预期足够低,我就能硬着头皮啃下去。

    唯独有一个地方,想认真跟大家聊聊。

    那就是古装剧的剧本。

    在如此之多的槽点中,这部剧被吐槽的最猛烈的,要属魔改历史这点。

    剧名《大明风华》,也被痛批为《大明疯话》。

    翻看该剧的官方微博,明晃晃写着「正剧」二字。

    而且还是号称「重新定义新时代历史正剧」,口气很大。

    何谓正剧?

    尊重历史、制作精良、主题宏大、价值观深邃。

    基本等同于是近几年霸屏的玛丽苏、N角恋、小情小爱的反义词。

    尤其在流量不断作妖,网文IP纷纷陨落的当下,观众更是急切盼望能再次看到一部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正剧、神剧。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打着「正剧」旗号做宣传,首先就能让人高看一眼。

    但面子好看了,里子能跟上了吗?

    拿事实说话。

    首先,造型。

    不说好不好看,咱就谈够不够还原。

    开播至今,《大明风华》最出圈的一个话题,就是朱元璋的扮相。

    让长相正常的演员戴上倒模,还原鞋拔子脸的朱元璋。

    讲真,这倒模都还不如廖凡演绎得传神。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邪不压正》是明摆着的戏谑,放「正剧」《大明风华》就怎么也说不通了。

    这引来了许多明史粉的不满。

    网友纷纷指责,在一部明朝剧中采用清人恶意抹黑的明太祖的形象,太过草率,也不尊重历史。

    对此,导演迅速给出了回应。

    称在这点上专家也还在争论,朱元璋长相到底如何,并没有定论。

    意思就是,不能一口咬定剧版造型就是错。

    当然了。

    香玉个人是认为,历史细节的还原存在争议可以理解,不必因为一处误笔就将一部剧彻底打死。

    毕竟,就连口碑封神的《康熙王朝》,也存在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自称「我孝庄」这样的史实性错误。

    (知识点:「孝庄」是谥号,死后才加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只要「大节不亏」,瑕不掩瑜,就仍然可以是一部合格以上的作品。

    可《大明风华》的最大问题就出在,基本的历史观都有问题,改编完全不讲究基本法。

    这里就需要简单和大家介绍下剧情了。

    和多数大女主剧一样,《大明风华》的C位人物是一个具备传奇色彩的后宫女子——

    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妻子,孙皇后。

    历史上,她自小被选入太子府陪伴太孙,与朱瞻基情深意笃,感情深厚。

    然而朱棣已经另外为朱瞻基指婚了有端庄贤淑之名的胡善祥,也就是后来的胡皇后。

    皇命自然不能违抗,朱瞻基遵从。

    但自己称帝后不久,就开始准备废后。

    胡皇后不受宠且无子,朱瞻基就以这个理由废了她。

    另立生了皇长子朱祁镇的孙氏为皇后。

    孙皇后一生经历跌宕,历经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影响了迁都与废除殉葬制。

    对她的历史评价,有功有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圣人或恶人。

    确实很有可书写的空间。

    但在剧中,这一切都被颠覆了。

    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恶俗的方式。

    孙皇后,剧中名叫孙若微(汤唯饰),与胡皇后胡善祥(邓家佳饰)成了亲姐妹。

    根据设定。

    她们俩是「靖难遗孤」,生父是建文皇帝旧臣,在朱棣攻破皇城后惨遭屠戮。

    孙若微被一个将军所救,流落江湖,一心想杀朱棣以报父母大仇。

    胡善祥则被太子朱高炽搭救,改名换姓,当了宫女。

    两姐妹长大以后,都和男主角,太孙朱瞻基(朱亚文饰)扯上了关系。

    光是这奠定全剧基调的支柱设定,就有无数问题。

    首先,台词张口闭口称孙若微为「靖难遗孤」,这是大错特错的。

    所谓「靖难」,是朱棣发起的「清君侧,靖国难」的战争。

    真有遗孤,那也应该是站在朱棣阵营,为朱棣起兵流血流汗的将士留下的遗孤。

    身份是合法且光荣的。

    孙若微作为建文旧臣的儿女,应该是「壬午遗孤」才对。

    历史知识不扎实,也就算了。

    其次,明朝为防外戚之祸,嫔妃都从低阶官职的人家中选出。

    胡皇后虽然身份不高,但也是正儿八经的锦衣卫百户之女,绝不可能是宫女出身。

    孙若微作为乱党,最后能嫁给皇太孙,更是相当扯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和胡、孙两位皇后实际是亲姐妹相比,这点胡扯也不算什么了。

    姐妹相争,不管是为情还是为权,我们都看过很多。

    譬如《芈月传》中的芈月、芈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聂慎儿。

    观感都相当狗血、烂俗。

    归因起来,无外乎是因为人设的脸谱化与情节的低幼化。

    女主角必然伟光正,女配角就是绿茶婊。

    虽然在香玉看的十几集里,剧情还没有播到胡、孙相继嫁给朱瞻基。

    可从废胡立孙的必然进展,以及邓家佳饰演的胡善祥已经展露出的野心家一面来看。

    姐妹撕逼是必不可少的了。

    《大明风华》剧本改编自网络小说《六朝纪事》。

    因为电视剧剧情实在太过扯淡,香玉忍不住好奇,去瞅了几眼原著小说。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什么靖难遗孤、同胞姐妹,都是编剧添加的。

    小说中的人物身份,都沿用了历史原型。

    但也不能怪编剧魔改,因为,小说也有小说的魔幻。

    在书中,孙若微是穿越人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她的父亲原本和太子妃,也就是朱瞻基的生母情投意合,差点成亲。

    她的母亲则被朱棣看中,也险些入宫为妃。

    孙若微自己从小就被姚广孝(朱棣谋士,靖难之役主要策划者)预言将「凤栖宫苑」。

    本来她入宫陪伴太孙,是内定的太孙妃人选。

    可因为朱棣暗中又看上了她,打算据为己有,所以另给朱瞻基指婚胡善祥。

    孙若微的桃花还不止这些。

    内阁首辅、元朝后裔,甚至是汉王(朱瞻基叔叔),都是她的裙下之臣。

    此外,朱棣的朴妃似乎也和汉王有暧昧......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香玉不过跳着看了十几章,就被书中的大明青青草原吓退。

    坦白说,无论文笔还是深度,《六朝纪事》都不过是一部碰瓷历史的二流玛丽苏小说。

    原著本来就不行,编剧改编更不给力。

    也就难怪以「正剧」自封的《大明风华》,评分会如此惨淡。

    剧本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人物。

    在剧中,孙若微的出场是一个背负家仇又灵性洒脱的江湖少女。

    演出少女的灵气,是让这个人物成立的关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先不管汤唯那完全拖后腿的笨拙蠢重的妆发造型,也暂时别理会电影咖女神翻车的演技。

    就说在一场戏里,男女主正吃着饭。

    还不知道朱瞻基真实身份的孙若微盯着墙上的一幅画,直呼有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朱瞻基吐槽:

    「有趣个鬼。那是我爷爷送给我爹的,让我爹在上面提首诗,我爹他想不出来,正发愁呢。」

    这么一说,大家猜怎么着?

    孙若微立马从画中看出朱瞻基爷爷与父亲父子关系失和,还马上把诗提了出来。

    这幅画是当朝大学士解缙画的。

    画中的含义,太子、太孙都看不出来,孙若微一眼就看出来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很明显的灵性聪慧少女人设,虽然举止跳脱,但心性通透、一点即通。

    剧本立这么一个形象,完全没问题。

    可问题在于,连一句牵强的解释都给不出。

    「你咋看出来的?」

    「这不明摆着的吗?」

    反正女主是女主,就是这么冰雪聪明,吹就完事儿了。

    就像是被内定的考生直接拿到了标准答案,但要给出解题思路,不好意思,没有。

    再说朱瞻基与孙若微的初相遇。

    谁能看得出,就这么打了个照面,男主就对女主一见钟情了?

    虽然一见钟情本来也是件没什么道理的事,但好歹拍得让人信服一点。

    比如让朱瞻基的眼神多点内容,让孙若微的造型更惊艳一些。

    导演也没打算好好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

    直接在数集以后,借角色之口,用大段依旧毫无道理的台词一带而过。

    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像在照镜子

    一样的慌乱无措,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只是我经历得更多,学会了伪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见到个表情慌乱的人就能一见钟情,太孙也实在太好撩拨。

    诸如此类令人无法信服的情节比比皆是,说到底都是剧本的锅。

    其实《大明风华》未必有多差,槽点虽多,优点也不是没有。

    拍得好的地方,就集中在了王学圻、梁冠华等几个戏骨身上。

    大明第一家庭,朱棣与儿孙们的那些家务事,被拍得非常有烟火气。

    朱棣动不动吓唬儿子,太子嚷嚷着要辞职。

    这都不是我们以往常见的尔虞我诈的宫廷戏,反倒像是一出喜感十足的家庭情景喜剧。

    只不过,这又反过来加剧了C位人物孙若微现阶段的失败。

    打从《琅琊榜》爆火开始,「古装大剧」似乎就得出了一种公式。

    改编自某某点击量XX万的大IP小说。

    故事围绕着某或真实或虚构的传奇人物。

    剧情跌宕起伏、雄浑厚重,动辄搅弄几朝风云、牵涉天下安危。

    请来某实力偶像派明星,或干脆出动一线电影演员。

    再邀来几个老戏骨做绿叶,请某大人物做监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锅乱炖下,就是良心大剧了。

    只可惜,截止目前为止,在诸多口号震天响的电视剧中,还依然没有出过一个足以与《琅琊榜》媲美的佳剧。

    剧本、选角、表演、特效、服化道,总是要有几个环节掉链子。

    或是前期卯足了劲,后续跟不上,呈现烂尾趋势。

    《大明风华》就是其中一例。

    「最严限古令」显然只推迟了这些剧的播出时间,而并没有让导演、编剧们自觉提高剧作水平。

    在这之后,还有《帝凰业》、《大宋宫词》、《孤城闭》等无数「正剧」待播。

    是继续槽多无口,还是能杀出条血路。

    真是让人忐忑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返回目录

大明风华是烂剧吗

《大明风华》作为明朝题材的电视剧,一开始还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朱棣在位的时候。到朱瞻基时期时,开始走下坡路,剧情注水严重。整部剧可以说,朱棣的人设相对比较符合历史,当然其中的很多情节都和正史不符,遭到部分人的诟病。即使剧集的服化道精良,也无法弥补这一缺憾。而且其中,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曾经身着“飞鱼服”,加之其有着“娘娘腔”的赶脚,以至于很多人将其定性为“太监皇帝”。

朱瞻基喜欢孙若微,但是却在选秀当天把太子妃的位子给了胡善祥,没有给孙若微,朱瞻基之所以把位子给胡善祥是有原因的,他身为一个皇帝的孙子,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使命。朱瞻基要顾及太多的东西,要顾及以后的大业,要顾及父亲的仕途,诸如此类的,所以不得不让孙若微受委屈做了个嫔,可是孙若微并不知道,更不知道朱瞻基为了自己忤逆朱棣。

后来朱棣召孙若微进宫,孙若微问为什么知道我的身份,还是让我呆在皇家,朱棣便告诉孙若微,是他的孙子朱瞻基太爱你了,不惜忤逆我,听到爷爷朱棣替自己表白,朱瞻基捂脸害羞不见人,孙若微却着急了,埋怨朱瞻基不早说。朱瞻基用皇太孙的权力强娶了孙若微,并且将一颗心都放在她的身上。纵然后面他成了九五至尊,可一直对她宠爱非常。冰雪聪明的孙若微岂会不知,为了回报朱瞻基对自己的爱,她全心全意地扮演着好妻子,好儿媳的角色。朱瞻基给了若微爱情,她以亲情来回报于他,这样她的心里会好过一点。 

个人感觉汤唯演技一般般,感觉朱亚文、三叔气质不符,也就朱棣王学圻还能镇住,二叔俞灏明也还可以……剧情开头还行,后面朱棣死后,高倍速看完,有些鸡肋。很开心今天在百度知道为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返回目录

《大明风华》口碑两极化,哪些地方很不真实

《大明风华》的开播,引起很多观众的反响,对于这部剧,口碑也出现两极化。其实每次古装剧的播出,都会引起一番热议,而热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该剧符不符合史实。《大明风华》也受到这样的质疑。

持褒奖态度的观众,都认为既然是剧,就不能太认真。为了使剧情更加丰富,难免会对史实做出改动,但至少大方向是对的。而且本剧采取一种独特的角度,就是通过朱家人的日常,来展现一个更立体的明朝。

而持反对态度的观众,认为《大明风华》有很多地方,都是不符合史实的,这点容易误导不了解历史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如果小孩子看了过后,认定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真相,便不利于他吸收真正的历史知识。

那么《大明风华》开播至今,剧中有哪些地方,是不符史实的呢?今天,笔者就要为大家盘点一下,同时也欢迎大家补充。

一、安定门是哪里

本剧是以“靖难之役”作为开篇,那么朱棣进攻南京城一战,就不得不作为重点展现一遍。然而当攻打南京城的时候,城门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安定门”。了解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南京并没有“安定门”。

其实当年朱棣攻打南京,最初选中的是“朝阳门”。然而有人提醒他,朝阳门直通明孝陵,朱元璋去世不久,如果从朝阳门攻进去,就会背负上“不忠不孝”的罪名,他这才放弃。最后,谷王朱穗和将军李景隆投降,主动打开了金川门,朱棣这才拿下南京城。

所以说,南京并没有安定门,真正有安定门的,一个是西安,一个是已经拆除的北京安定门。

二、吓人的朱元璋

剧中的朱棣做梦,梦到父亲朱元璋,朱元璋转过头的时候,令朱棣吓了一跳。不仅是他,就连观众都吓得有心理阴影了。其实对于朱元璋的长相,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因为他的画像很多,其中也有长得像剧中一般的。

可是既然没人能够证实,朱元璋本来面目如何,《大明风华》完全没有必要,将朱元璋打造成这样的形象。不过在我看来,明朝后来的皇帝,大多都是国字脸,因此朱元璋的长相,不会和子孙相差太远,剧中实属有些夸张了。

三、孙皇后和胡皇后是亲姐妹

孙若微和胡善祥是亲姐妹,都是靖难遗孤,后来分别被人收养。长大之后,两人都嫁给皇长孙朱瞻基,由亲姐妹变成了情敌。其实这样的安排,完全是为了令故事更加精彩,亲姐妹反目成仇的戏码,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

然而在历史上,两人并无任何关系。历史上的胡氏先成为皇后,可是朱瞻基并不喜欢她,但胡皇后贤良淑德,朱瞻基找不到理由废掉她。最后还是以“无后多病”为由,逼迫胡皇后主动逊位。

胡皇后被废后,孙氏就被立为皇后,加上她又为朱瞻基生下长子朱祁镇,因而更受宠爱。历史上两人并无关系,不过也都算是贤后,也难怪剧中的改编,会引起某些观众的不适应。

四、到底是谁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片段,朱棣让朱高炽将藤条捡起来,朱高炽说有刺,朱棣答道:“我把刺给你拔了不是更好吗?”一根藤条虽然不起眼,但它在明朝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次出场。不过不是发生在朱棣父子身上,而是在朱元璋父子这里。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性情大变,他开始对功臣大开杀戒。太子朱标生性仁厚,想要劝说父亲。结果朱元璋便将藤条放在地下,然后叫朱标拿起来,后面的对话,就和剧中朱棣父子一样。

从这里来看,本剧是把这个小故事,安插到了朱棣父子身上。我想用意就是想表达,朱高炽是个和朱标一样仁善的太子。不过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情,仍然逃不过“明粉”的眼睛。

五、不合时宜的帽子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官员的乌纱帽上,都镶嵌着一块玉。这块玉叫作帽正,又称帽准,是帽子上的装饰物。大多为正圆形,缀在帽子前面,对准鼻尖。

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一般有德之士才使用帽正,正统王朝都没有使用帽正的习惯。再者,帽正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清朝时期。所以剧中官员使用帽正,看来是有些前卫了。

除了帽正,还有金色帽子。或许有人会想,金色是帝王所用的颜色,所以皇帝戴金色帽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正是这金色帽子,才不符合史实。

其实明朝的皇帝都戴黑色翼善冠,目前唯一出土的金翼善冠,是在明神宗的定陵中。不过该金翼善冠,是作为冥器陪葬的。史书中记载:“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馀不用。”

也就是说,金翼善冠一般是皇帝在祭祀大典等活动中,才会使用的,平时并不会戴。可是剧中朱元璋戴的是金翼善冠,朱瞻基也是。也难怪有不少观众,都在吐槽该剧的服化道不符史实了。

其实做古装剧很不容易,既要尊重史实,又要使剧情吸引人,几乎很难同时做到。因此我们在看《大明风华》的时候,也不必完全按照历史来研究,毕竟像有些人所说,这是小说改编而成的。

不过我们在看古装剧的同时,能够想到去学习、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明白剧中哪些地方,是和历史有出入的。这样不会造成误传历史知识,又能好好欣赏剧情,可谓是两全其美。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