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说文解字注的特点和说文解字注的翻译问题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说文解字注的特点和说文解字注的翻译问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说文解字注的特点
- 2、说文解字注的翻译问题
- 3、注的拼音
- 4、古代汉字是如何注音的
- 5、急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读”字的现代文翻译
- 6、说文解字注中的字又不知道念什么也没有拼音怎么办
- 7、古诗怎么读《劳》字
说文解字注的特点
《说文解字注》的特点:校勘大徐本《说文》的不足之处,对《说文》本身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对许慎的不足于以批评,注释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义的历史性及发展演变规律,注意到了同源词的探讨和同义词的辨析。《说文解字注》是徐锴《说文系传》以後的首部《说文》注释书,在清代数以百计的《说文解字》研究大军之中,段氏之作能够一枝独秀,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这部划时代的巨著耗费了段氏毕生的心血,创见颇多,在学界影响深远,反响巨大,王念孙评价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说文解字注》也有不足之处:过分自信,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对《说文》作任意改动。过分相信许慎的说解,拘泥於小篆形体而强作解释。对《说文解字注》的微瑕,清代不少学者都注意到了,并且以专著的形式予以订正。这类代表性的著作有冯桂芬的《说文解字段注考正》、徐承庆的《说文段注匡谬》、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钮树玉的《段氏说文注订》、王绍兰的《说文解字段注订补》等。
《说文》之为书,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凡许氏形声、读若,皆与古音相准,或谓古之正音,或谓古之合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循而考之,各有条理。不得其远近分合之故,则或执今音以疑古音,或执古之正音以疑古之合音,而声音之学晦矣。
《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日”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不明乎假借之指,则或据《说文》本字以改书传假借之字,或据《说文》引经假借之字以改经之本字,而训诂之学晦矣门。
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削之密。尝为《六书音均表》,立十七部以综核之。因是为《说文注》,形声、读若,一以十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而声音之道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舆今本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诸经义,例以本书,若合符节,而训诂之道大明。
说文解字注的翻译问题
这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不字下“鸟飞上翔不下来也”的注,试翻译如下:
凡是说“不然”的,都是“鸟飞上翔不下来也”的意思的引申假借。不的古音在六书音韵表的第一部。读音与德韵下的北相同。音转之后归在尤韵、有韵之下,读音为甫鸠切(fōu)、甫九切(fǒu)。但与弗的音义都大不相同。音不同,弗在六书音韵表的第十五部(“不”字在第一部)。义不同,不的否定意义轻,而弗的否定意义重。(回答者按,此说不妥。关于不与弗的区别,参见丁声树先生的文章《释否定词弗、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礼记·学记》: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有深刻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之类可以看出。《公羊传》说:“弗者、不之深也。”(弗是不的意思的加深)一般的韵书认为不与弗相同。这种看法不正确。《诗经》:“鄂不????????。”郑玄笺:不字,应该是柎字。柎,是花鄂的足。不、柎,古音相同。
注的拼音
注的拼音是zhù。
注,读作zhù,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作动词,表液体直流如柱,由上往下灌入器皿;后引申出集中、凝聚、限定、在文本中插入说明标记、记载、登记、投掷等义。
说文解字注
注,灌也。
《大雅》曰:挹彼注兹。引申为传注,为六书转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交互之而其义相输曰转注。《释故》《释言》《释训》皆转注也。有假注为咮者,如注星卽咮星是也。
从水主声。
之戍切。古音如昼,在四部。按汉,唐、宋人经注之字无有作注者,明人始改注为注,大非古义也。古惟注记字从言,如《左传》叙诸所记注,韩愈文巿井货钱注记之类。《通俗文》云:记物曰注。《广雅》:注,识也。古起居注用此字,与注释字别。
古代汉字是如何注音的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意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
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需要注意的还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元音āáǎàaōóǒòoēéěèeīíǐìiūúǔùuǖǘǚǜü)
扩展资料:
近代注音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1、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2、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3、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急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读”字的现代文翻译
读,是朗诵而又思索的意思,从言,卖声,读音为徒、古两字的反切,也就是读成du入声。
读的本义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或者看书、看文章的意思,还可以表示上学、学习,如“读大学,读小学一年级”。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说文解字注中的字又不知道念什么也没有拼音怎么办
没拼音有切音,给出什么和什么切,用前者的声母和后者的韵母拼出来就行。
如“说”字,失(shi)爇(ruo)切,拼出来就是(shuo)。又弋(yi)雪(xue)切,切出(yue).
古诗怎么读《劳》字
康熙字典
劳【子集下】【力部】康熙笔画:12画部外笔画:10画
康熙字典劳
〔古文〕《唐韵》鲁刀切《集韵》郞刀切,音牢。《说文》剧也。从力,荧省。用力者劳。《尔雅·释诂》劳,勤也。《易·兑卦》悦以先民,民志其劳。《史记·文帝本纪》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又事功曰劳。《礼·儒行》先劳而後禄。《注》犹事也。
又忧也。《曹丕·与吴质书》未足解其劳结。《注》谓忧心之结。
又姓。《广韵》後汉有琅邪劳丙。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郞到切,牢去声。《广韵》劳,慰也。《礼·曲礼》君劳之,则拜。《韵会》劳者,叙其勤以答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劳【卷十三】【力部】
剧也。从力,荧省。荧,火烧冂,用力者劳。,古文劳从悉。鲁刀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劳
(劳)勮也。勮各本从刀、作剧。今订从力。文北征赋注引说文剧、甚也。恐是许书本作勮。用力甚也。後因以为凡甚之词。又譌其字从刀耳。以俟明者定之。从力荧省。焱火烧冖。用力者劳。焱旧作荧。今正。此析荧字而释之。烧冖、谓烧屋也。斯时用力者冣劳矣。或改冖作门者、误。鲁刀切。二部。
说文解字注{}
()古文如此。如此大徐作从悉。篆体作?。今依玉篇、汗、古文四声韵所据正。汗与玉篇中虽小异。下皆从力。窃谓古文乃从荧不省。未可知也。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