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孔子的三个格言和收集孔子的名言3句以上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孔子的三个格言
- 2、收集孔子的名言(3句以上)
- 3、孔子的三句名言有哪些
- 4、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大全精选30句
- 5、孔子孟子的名言各三句
- 6、孔子徒弟子贡是谁 孔子徒弟子贡名言有哪些
- 7、孔子的名言有哪些(举3句)
孔子的三个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收集孔子的名言(3句以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的三句名言有哪些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朽木不可雕也。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大全精选30句
1、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5、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子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9、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2、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3、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4、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1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8、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9、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2、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3、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5、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26、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8、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 2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0、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孟子的名言各三句
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孔子徒弟子贡是谁 孔子徒弟子贡名言有哪些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门生。他始终跟随孔子学习,直到孔子去世。虽然他只是孔子的弟子,但他也有属于自己的成就,甚至超过孔子。
子贡为人善辩,有才干,办事通达。在老师孔子眼中他的优点,则是通达事理。但孔子觉得子贡不太安贫乐道,他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并且他更有追求财富的才能。所以孔子把他比作“瑚琏”,以用来提醒子贡:修为尚未成功,学习仍须努力。
正是因为子贡言语上的才能和追求财富的欲望,他不仅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子贡这种世俗的成功,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比内涵深沉的孔子要强。原因也正在于他政治上外交的成功与成功商人让他备受赞扬,这也是子贡的主要成就。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些方面,子贡的才能绝对超过自己的老师。
对于自己的老师,他算得上是忠孝。他不是老师最喜欢的弟子,甚至常被孔子骂,但是从来没有不敬。
子贡是孔子晚年的依靠,给予老师各方面的照顾。可以说,对于当时丧子丧妻的孔子来说,子贡成为老师的唯一安慰,作为老师最亲的人陪伴与照顾老师。孔子去世后,他为老师守丧六年,之后回到卫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在此之前因为老师是鲁国人,他便跟随着老师,做了鲁国的专职外交家,为鲁国免去了不少战争。
孔子徒弟子贡名言有哪些
子贡可以说是孔子学生里面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他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家世显赫,经商特别厉害,特别富有。而且他特别喜欢和孔子交流,问他问题,也特别尊重老师,他的话也能够让孔子的思路打开,所以和子贡聊天,孔子还是很快乐的。孔子对子贡也有比较高的期待。子贡说过很多经典的话,成为后来的名言警句,一起来看一下。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在我身上,同样的我也不愿意把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子这样回答他:“这不是你能够做到的事情啊。”
其实,子贡说的话是大家都希望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子贡说:“老师讲的《诗》、《书》、《礼》、《乐》等,都是我们大家可以经常可以接触可以听到的。但是老师说的人性和天道,我们就不太能够听到了。在孔子的认知里,他认为人本性不可探测,天道之高,更是不能够碰触到的。孔子对于人性,认为人性本来是相近的,但是后来由于生长的环境还有生活习惯等导致相差很远了。天道孔子有的时候也会称作天命。子贡说:“贫穷却不奉承,趋炎附势,富有但是不骄傲自持,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样可以了,但是还是不如贫穷任然乐善好施,即使有钱还是谦恭好啊。”子贡和孔子讨论过很多问题,在论语里面,子贡的名言比较多,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孔子学生子贡的事迹介绍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弟子,子贡就是孔子众多弟子中的一个。
子贡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后人都称他为黎公或者黎侯。子贡学问好,办事能力强,曾经在鲁国当过官,子贡除了当过官还是个商人。在子贡身上也有很多的故事。
那时鲁国制定了一道国法,说的是假如鲁国的人在其他国家看见自己国家的人被人买卖,如果他们愿意出钱把人赎出来,那么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国家的君王就会给他们奖励。子贡他是一个商人,他从其他国家买来了很多的鲁国人,但是却没有接受国家对他的奖励。子贡认为他自己很有钱压根不需要国家的奖励,子贡自愿为自己国家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孔子却骂了子贡。说子贡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种做法祸害了很多的鲁国人。
孔子说:“世界上很多的事都逃不开义、利二字,鲁国的国法,是希望大家心中要有义,只要大家看见自己的同胞被人买卖都能伸出双手拉一把落难的同胞,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好事,事后君王就会给他奖励,让做了好事的人不用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做好事的人就会更多了。”子贡听完这才发现自己错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自从子贡赎回了很多鲁国人不要奖励后,很多人去到其他国家看见自己的同胞被买卖都装作视而不见。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赎回同胞向国家要奖励就会被人唾骂和嘲笑,所以导致很多鲁国人回不到自己的国家。
子禽问于子贡曰讲了什么
子禽问于子贡曰是孔子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话,这句话的下半句是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于抑郁之于?自贡对于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人之求之于,意思就是说子禽向子贡问一个问题,说老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了解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这是求当地人告诉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的呢?
子贡回答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这本身就是美德,所以可以让夫子周围的人都主动告诉他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夫子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难道和普通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样的吗?意思就是说孔子这个人本身很有美德,他谦让恭敬温和良善,他周围人际关系可以处得很好,能够让所有人对他心悦诚服。从而孔子获取知识也非常简单,效果更加深入广泛。子禽问于子贡曰这句话其实想侧面突出孔子的光辉,两个人都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个门生,这句话在论语中占了很大篇章,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整理下来的,所以很多后代历史学家推论说子禽问于子贡曰这一段话,很可能是孔子的徒弟想褒扬孔子赞美孔子而说出的。
总的来说子禽问于子贡曰已经达到了赞美孔子的目的,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为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使得孔子的神秘面纱又多了一层,后人更加敬仰这位先贤前辈,而在这句话中子禽和子贡只是作为孔子的陪衬存在的。
子贡喻孔子主要表达了什么
子贡喻孔子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尊师重道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孔子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学生叫子贡,他非常聪明好学,一次鲁国有一个人在子贡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正好让子贡听到了,听到这话之后的子贡非常生气,他当即不顾那个鲁国人的脸面生气地说,老师的围墙,高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一般粗陋的人是看不到的,而我的围墙只有一间高,一眼就能看得到。
其实子贡喻孔子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时子贡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认为孔子的光芒照亮后世永远不会消散,而自己只是星星是借着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才能存活,孔子的智慧不是常人能超越的,当即把那个鲁国人说得羞愧万分,子贡喻孔子的故事就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代尊师重教的典型例子。子贡喻孔子这个故事在论语中也有记载,不过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了,也没有经过后人的证实,但是子贡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确实是学到了孔子的品德和学识,两人之间的师生关系也成为后来人学习的典范。子贡喻孔子这个故事给了后人很大启发,后人甚至把它和程门立雪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认为子贡对老师智慧的赞同非常高,而且子贡身上还有一种尊师敬长胜于自己的高尚精神。
孔子骂子贡的原因是什么
端木赐,别名子贡,字子贡,他是孔子七十二个领教到孔子学术的弟子之一,他生于公元前520年,什么时候去世的历史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子贡去世的地方是齐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渐渐强大了,但是很多的鲁国人在别的国还在做苦力,鲁国的人就提出规定了,如果谁在别的国发现鲁国的人,请把他们赎回来,我们会给赔偿和奖励的。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让很多在别国做苦力的人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后来子贡去别的国家时赎回了很多的鲁国人,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有钱的商人,所以在 *** 提出给予奖励与补偿的时候,子贡拒绝了,因为他宁愿不要这笔钱财,希望留给自己的同胞。孔子知道这件事,就愤怒不已大骂子贡,孔子对子贡说,世上的任何事,不过就是义和利益,子贡的所作所为虽然让他得到了赞扬,但是提高了大家对于义的要求。以后有人赎回自己的同胞,不仅没有得到赞扬,还被嘲笑了,嘲笑他们为什么不像子贡那样淡漠名利,于是有人说,子贡把义和利对立了起来。
从子贡做出这件事以后,很多人在异国看到落难做苦力的同胞,都假装看不见,因为他们没有子贡有钱,如果赎回自己的同胞,再送到自己国家的 *** ,要求给奖励与补偿的话,就会被人责怪,所以很多鲁国人因为这个都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举3句)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