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青白眼是谁的典故 三国名士阮籍青白眼的故和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白眼是谁的典故 三国名士阮籍青白眼的故和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青白眼是谁的典故 三国名士阮籍青白眼的故事
1、历史上有个关于阮籍的青白眼的典故,典故主要发生在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喜、嵇康两兄弟前来吊丧,而阮籍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却差异颇大,因而留下了这个典故。
2、籍的青白眼典故大致内容是这样的:阮籍是个对世俗礼法之类相当不屑蔑视的人,虽然非常孝敬母亲,但是行事又与他人有所不同。在传来他母亲的死讯后,阮籍坚持要下完他的棋,要说这样是他不爱自己的母亲的表现的话,但在下完棋后阮籍就放声痛哭,甚至还吐血数升,可见他对母亲的死还是相当悲痛的。
3、阮籍母亲死后,裴楷来吊丧,他见到憔悴的阮籍后没有打招呼,自顾自地进入灵堂开始哭丧,哭完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跟阮籍打招呼。后来有人问他吊丧的人是在主人开始哭后才开始哭祭的,但是为什么阮籍都没哭他却要哭呢。裴楷回答阮籍世俗礼教,但是他却是要遵循世俗礼法的。
4、第二天,嵇喜前来吊丧,阮籍不仅不打招呼,还对他白眼相加。对此,嵇喜相当不悦,认为阮籍这是看不起他,于是就在灵前拜了一拜就走了。之后嵇喜将这事告诉了他的弟弟嵇康,嵇康安慰兄长阮籍本就是这样一个人,瞧不起那些热衷功利的人,对这些人,他都是加以白眼的,不必放在心上。之后,嵇康就带着酒和琴前去吊丧,阮籍一改对嵇喜的白眼态度,对嵇康青眼相对。嵇康见阮籍如此憔悴,并不忙着安慰,只是与他弹琴对饮,以此来慰藉阮籍心中的伤痛。
5、后人就用青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用白眼表示对他人的不屑。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
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七个人的典故,分别是阮籍(ruǎnjí)、嵇康(jīkāng)、山涛、刘伶(líng)、阮咸、向秀、王戎。这七个人是当时的七位名士,同时这七个人也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具体如下:
1、嵇康(jīkāng)
公元224年-263年,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从小就十分的聪明好学,而且长相也十分的俊秀,因此后来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不过后来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夺取,而嵇康不愿意出任司马家族的官,后被司马昭杀死,死的时候只有40岁。
2、阮籍(ruǎnjí)
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阮籍十分信奉老庄之学,相对于嵇康而言,阮籍则在政治上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样,阮籍最后可以善终,享年五十三岁去世。
3、山涛
205年-283年3月3日,三国至西晋时期大臣。山涛的出身并不是很好,早年的时候十分的贫困,后来在司马师执政的时候被推举为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山涛成为了太子少傅,可以说是竹林七贤中官职比较高的存在了。
4、刘伶(líng)
221年-300年,魏晋时期名士。刘伶一向以喜好喝酒著称,每次和朋友见面或者自己单独在家的时候都是大醉。刘伶一生都爱好自由,不喜欢束缚,因此刘伶也没有当过什么大官,但是刘伶一生倒也过得舒适。
5、阮咸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他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他的叔叔也是前面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咸也爱好喝酒,并且十分精通音律,但是也正是因为后来质疑荀勖的音律而被贬官。
6、向秀
约227年-272年,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年轻的时候就十分喜欢读书,也喜欢谈论老庄之学。向秀早年和嵇康等人交好,后来嵇康被杀害,向秀就隐居起来了。后来又收到司马昭的接见担任散骑常侍。
7、王戎
234年-305年7月11日,三国西晋时期名士。王戎的出身十分好,是琅玡王氏家族的一员,大家都知道琅玡王氏在魏晋时期是天下第一大家族。因此王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一路也是仕途十分的顺利,后来更是担任司徒,位列三公。
阮籍的轶事典故
阮籍啸台,也叫阮籍台,是晋代阮籍舒啸处。遗址在今开封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上,东临城壕,西濒东湖,南北皆为干部家属院住宅。啸台创建于何时,年代不明,县志上都载有多篇题咏,啸台诗句和部分记述。
据记载,阮籍啸台原“高15丈,阔2丈,有层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民国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可惜在日寇进犯尉氏时被毁。而今,阮籍啸台看来更像一座土堆,或者是遗落在闹市中的土岗,其上杂树丛生。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得意时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后人十分尊重阮籍,苏轼等名人曾经登啸台赋诗。如今,阮籍啸台已成为尉氏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深圳建锦绣中华景观时曾来函索要阮籍啸台的照片,该古迹现已载入《中华历代名人名胜典》。福建阮姓人士已建议在尉氏召开世界阮姓联谊会,百余名各界知名人士已联合倡议举民力重修阮籍啸台。阮籍墓共有两处,一为阮籍墓遗址,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正中镌刻“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14个隶书大字,左边镌刻“大清嘉庆十二年钦差兵部侍郎兼河南巡抚”,右边镌刻“提督军门实授浙江巡抚古尉氏阮元敬书”,下体38个字。其笔法矜持庄重,波磔分明,是尉氏县所存隶书碑刻中最好的。墓地原来有祠宇,可惜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1986年,阮氏族人集资建了新坟茔。
一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21号四十三中学内,此为衣冠冢。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1981年经整修,下以青灰色砖砌成,上覆封土堆,通高约1.85米,呈圆锥形,底径约5.3米。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金陵琐志九种·凤麓小志》:“山旁有阮步兵籍墓。明万历间,李昭掘得石碣,有‘晋贤阮’三字已。又得半段曰‘籍之墓’,因以为步兵葬于此。籍生长中原而埋骨江左,意者南渡之际举族东迁,舆榇以至与。”顾文瑗《瓦官古迹考》名其地为阮生里。如今在四十三中学的校园内。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