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封常清和高仙芝都做了什么事情究和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封常清和高仙芝都做了什么事情究和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封常清和高仙芝都做了什么事情,究竟该不该死

他们俩指挥战争出现失误,导致自己的军队伤亡惨重,甚至有谎报军情的现象,实在是太该死了。

返回目录

安史之乱中名将排名

1.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广德元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2.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营州柳城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上元二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李光弼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终于广德二年在徐州病逝,年五十七。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今已佚。《全唐文》录有其文。

3.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765年9月27日),铁勒仆固部人,唐朝中期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封为丰国公。交好回纥部落,出使回纥借兵,出嫁二女和亲回纥。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46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领朔方兵马驻守汾州,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封大宁郡王。永泰元年,遭到宦官骆奉先等人陷害,举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甚为惋惜。

4.张巡

张巡(708年-757年),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清代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5.李嗣业

李嗣业(?-759年),京兆高陵人,唐朝名将。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天宝六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吐蕃军队。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唐军靠李嗣业的突出表现击败叛军,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跟随郭子仪收复洛阳,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乾元二年,李嗣业与郭子仪等围攻相州时,身中流箭负伤。李嗣业伤势快好时,突然听见发令钟鼓声,知道是在与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过多而死。死后唐朝赐谥号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6.封常清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人,唐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一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7.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返回目录

封常清为何被称为悲情名将

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其中的“封大夫”就是大唐名将封常清,岑参曾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任他麾下判官。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

其实,封常清就像一个被遗忘的悲情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

临猗人封常清的职位在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达到顶峰。那时他正在任安西节度,而唐玄宗李隆基却调他入朝为御史大夫,还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五品官,并在长安城内赐宅第一座。尽管封常清自幼父母双亡,但是朝廷仍给他的父母赠以封号。

很小的时候封常清就随外祖父一起流放于安西。当时他的外祖父被派守胡城南门当门卒,不过这个老头经常让外孙坐在城门楼上,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

长此以往,封常清也算得上博览群书。

外祖父老病而死,封常清就孤贫无依了,一直到三十多岁还只是个一般的士兵。

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时,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每次出门都有随行副官三十多人随从,个个气势不凡。

一次,封常清进帐报名要当高仙芝随从副官,高仙芝看他身形瘦小,走路也一瘸一拐,相貌也很丑陋,随即拒绝。

过了几天,封常清又来报名,高仙芝不耐烦地呵斥道:“我随行副官人数足够,何烦复来!”封常清也火了,说:“我倾慕您的英明高义,愿于左右伺候以听驱遣。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明公您怎能这样拒绝我啊。”

尽管如此,高仙芝还是没答应,但那封常清却天天“晨夕不离其门,凡数十日”,来一招死缠烂打。最后,高仙芝实在没办法,就任他为随从。

开元时期,达奚部落背叛唐王朝,整个部落由黑山往碎叶“搬迁”。夫蒙灵察受命,派高仙芝率两千骑兵昼夜兼程,在绫岭截击。

当时达奚部落一路往西“逃亡”,抵达绫岭时全部落早已人马疲极,谁知身着黑甲、手持陌刀、跨下骏马的唐军却突然出现,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为刀下之鬼,整个部落只有几个人突围,基本废了。

破敌后,高仙芝就让封常清写“奏捷书”。于是,封常清将唐军一路上的行军路线、却敌方略、战斗过程等都进行详情渲染刻画,事事周全。高仙芝看过之后,十分震惊,自此对封常清刮目相看。

高仙芝班师后,夫蒙灵察派人叫高仙芝去领皇帝的赏赐。

还没等高仙芝进师帐,夫蒙灵察的两个高级参谋刘眺、独孤峻就问:“前几日传来的奏捷书是谁写的?您手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才!”

高仙芝提到了封常清,很快,封常清就被请入节度使大帐,与夫蒙灵察的几个高级参谋坐在一处,谈笑风生,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般。全军上下都对封常清另眼相看。封常清被授予判官一职。

天宝六年,高仙芝击破小勃律,封常清也立了大功。高仙芝代替夫蒙灵察出任四镇节度使后,推荐封常清为节度判官。

很快,朝廷加授封常清为朝散大夫,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务,这样一来,高仙芝每次的重大军事行动才能顺利进行。

高仙芝乳母的儿子郑德诠在军中任郎将,平日里以节度使的“干弟弟”自称,根本不把封常清放在眼里。一次,封常清外出回营,众将都上前施军礼,只有郑德诠一人理也不理。

封常清回到衙门后,传唤郑德诠。衙中有数重门,郑德诠每过一门,身后就“咣当”一声大门紧闭,这个小子吃惊不小。

当他到达议事厅时,封常清从座位上站起,说:“我出身寒微,想当初为了一个随从副官的职位,多次到节度使(高仙芝)府前哀乞,这些事情难道你不知道吗?现蒙赏遇,朝廷命我为留后使,郎将你竟如此无礼,大庭广众之下,又有朝廷中使在,对我如此凌侮!没办法,郎将你要暂死以肃军容!”

还没等郑德诠回话,帐下军校就将他按在地上,行大杖六十,然后被人扔在府门外。

受杖之时,高仙芝的老婆和乳母一直被挡在衙外哭闹,最后两人只好让人求助高仙芝。高仙芝闻迅,也大惊失色,叹口气:“肯定没救了!”

不久,封常清又杀犯令的两位大将,才在军中树立了威名。

天宝十年,高仙芝改授西节度使,还是举荐封常清作参谋长。次年,封常清代王正见为安西副大都护。

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被授予御史大夫。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厄运就从次年的十一月开始了。

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了。

初闻安禄山造反,杨国忠还“洋洋有得色”,大言不惭:“现在只有安禄山一个人真心造反,将士肯定不愿意跟随。旬日之间,我肯定让安禄山的首级献于阙下。”

谁知,安禄山连陷博陵、蒿城,并攻下坚城灵昌郡。由于安禄山军队步骑散漫,各地城郭只见千军万马扑天盖地而来,老百姓惊恐万分,纷纷遭到屠灭。特别是唐王朝杀掉在京师当驸马的安禄山儿子安庆宗后,安禄山早已狂怒已极,连投降的数万唐兵唐将也一并杀掉,指挥大军,又连陷荥阳等重镇,至奔潼关。

唐玄宗为此事坐卧不宁,在华清宫召见封常清,向他言及安禄山忘恩负义与凶狠难敌。

而封常清此时正急于报答唐玄宗对自己的重用之恩,对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作充分的估量,便自告奋勇去洛阳御敌。他向皇帝保证:“……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他的表态正中唐玄宗下怀,第二天封常清便被朝廷任命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封常清很快赶到洛阳,并在十日内招募到六万人,皆为佣保市井之流。十二月七日,封常清的军队在葵园与叛军接战,他所率领的部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十一日封常清败于泥水。十二日退回洛阳上东门。十三日,洛阳失守。唐玄宗因兵败下令免去封常清的一切职务,并令他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营中效力。

东征时,高仙芝与监军太监边令诚不合,这位太监就趁入朝面圣时参奏高仙芝、封常清二人的“罪状”,说封常清“以贼摇众”,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李隆基听说后勃然大怒,就派太监边令诚持敕令于军中斩杀了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位声名赫赫的大将。

封常清临刑前写有待罪表,表中说:“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众,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挡渔阳突骑之师……”表中还写道:“……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做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铤。”

一日斩杀两员大将,李隆基气才稍解,他哪里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逼走蜀地了。

返回目录

读史之人,可以不知道“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但你不能不知封常清

封常清,究竟何许人也? 也许很多人只是略有耳闻,毕竟与薛仁贵、李光弼等唐朝猛将比起来,似乎算不得什么?可你可曾了解过他的一生呢?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外祖父教他读书,他的学识多有所成。他从小成了孤儿,又穷,三十多岁,还没有功名。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时,任命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有次出兵,高仙芝任命了三十多名侍从,衣裳鲜艳漂亮,封常清因而感慨并报名请求担任侍从。封常清很瘦,脚又跛,高仙芝瞧不起他的长相,不录用他。第二天他又来了,高仙芝道歉说:“侍从已录取够了,哪里用得着又来呢?”封常清生气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还是没录用他,他就每天到门口等候,高仙芝没办法,就把他录取了。

适逢达奚各部反叛,从黑山向西奔向碎叶城,诏令拦击。夫蒙灵察派高仙芝率两千名骑兵追击,达奚走了很远的路,人马都疲劳了,因此几乎被全部俘获或杀死了。封常清在帐下暗暗写好了捷报,详细记载了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高仙芝拿来看了,都是自己想写的,于是大惊,立即采用了。军队归来,夫蒙灵察迎接、慰劳他,高仙芝解下奴袜带刀拜见,判官刘眺、独孤峻争着问:“此前送来的捷报是谁写的?您帐下怎么有这样的人才?”他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刘眺等吃惊了,对封常清施礼让座,和他谈话,很惊诧。封常清便有了名气,后来他因功封叠州戍主,仍任判官。

高仙芝攻占小勃律国后,替代夫蒙灵察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因跟随作战有功,升任庆王府录事参军事,为节度判官。高仙芝出征,他常任留后。封常清有才能且果断,没有事能难住他。高仙芝委任郎将郑德诠管理家事,他是高仙芝奶妈的儿子,在军中很威风。封常清有次从外面回来,众将上前拜见。郑德诠见他才上任,轻视他,骑马撞了他的骑马侍从后离开了。封常清命侍从把他带到厅堂里,就关上了门,离开座位说:“我出身卑贱,御史中丞大人错爱,让我主持留后事务,郎将怎能无礼?”接着叱责他说:“必须借你的死,来严肃军纪。”遂杖杀了他,把他的脸朝下拖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奶妈在门外哭着求情,没能救他的命,很快将情况告诉了高仙芝,高仙芝很吃惊,到见了封常清,敬畏他的公正,没敢责备他。封常清也不道歉。遇上大将犯罪,他又杀死了两位,军中没有不畏惧他的。高仙芝任河西节度,又请他任判官。一段时间后,封常清升任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事务。不久,封常清改任北庭都护、持节伊西节度使。封常清生性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出兵骑驿马,私人马厩只有两匹马,赏罚严明。

天宝末年进京朝拜时,安禄山反叛了,皇帝召见他,问用什么办法对付叛军。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说:“国内长期太平,人们不懂作战。然而,道义上有正义和不义,战场上有各种谋略。臣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招募勇士,甩着马鞭过黄河,不久就把叛逆的头献到朝廷来。”皇帝欣赏他的勇气。第二天,朝廷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副大使,骑驿马到了洛阳。封常清招募到六万军队,但都是市民和仆役,便安排军队拆毁了河阳桥守黄河。叛军对平原郡发动进攻,命颜真卿率兵七千人防守黄河。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飞马到朝廷奏报。封常清把李平拿的报告打开看了,就靠着营帐写信给颜真卿,劝他坚持守城,并且通过驿站送悬赏捉拿安禄山的檄文几十份给他,颜真卿收到后,就分送给各州郡。安禄山渡过黄河,攻占荥阳,进入罂子谷,先锋到葵园。封常清派精锐骑兵抵御,杀死了叛军上百人。叛军大部队到了,封常清抵挡不住,退进上东门,接战后又战败了。叛军击鼓进兵,搜捕官员。封常清在都亭驿迎战,又打了败仗。退兵守宣仁门,又打败了。于是从提象门出城,砍倒大树堵住道路阻挡追兵,至谷水后,向西逃往陕郡。他对高仙芝说:“叛军力量很强大,不能和他们硬拼。潼关无守军,一旦叛军冲过潼关,京城就危险了,不如赶快去守潼关。”高仙芝听从了他。战败的报告送到了朝廷,皇帝罢免了封常清的官职,让他作为老百姓隶属高仙芝给高仙芝办事。高仙芝让他穿着黑色衣裳监督部署在左右的军队。边令诚拿着诏书来了,给他看,封常清说:“我之所以不拼死在战场,是怕污辱了国家的官职,被叛军抓住杀死。现在,我死乃心甘情愿。”当初,封常清战败后,直接进了潼关,想见皇帝汇报征战叛军的情况。到了渭南,皇帝下诏命他到潼关去。封常清忧虑恐惧,写遗表谢罪,说:“自从洛阳失守以后,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都没被接见。”又说:“我死了以后,希望皇上不要轻视这叛贼,那么国家就安定了。”到将被处死时,将遗表交给边令诚就去受刑死了,人们大多同情他。

宋祁等史官说:常清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欲入关见天子论成败事,使者三辈上书,皆不报,回斩于军。此论不虚。封常清,本非将才,是军中文吏。他求功心切,玄宗所用非人,致使他被错杀。玄宗无德,让封常清、高仙芝替自己代过。

返回目录

封常清属什么生肖

属虎。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属虎,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封常清年少时,曾随外祖父流落在安西胡城,每天坐在城门楼上读书,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外祖父死后,封常清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生活非常贫困。三十多岁时,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开始诸多幕僚都嫌弃他丑,不愿接纳封常清。

返回目录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对抗安史之乱的三驾悲情马车(2)

书接上回
插叙一下——
封常清,本蒲州人。从小父母双亡,由于他外公犯了罪,随外公一起流放安西。老头子在守城门之际,仍旧不改读书旧习,常常让外孙封常清坐在城门楼上,手把手教他读书识字。积年以来,封常清也博览群书。后老外公老病客死他乡,封常清开始了孤贫无依的生活,一直到三十多岁还只是个普通军士。 
这时候,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时,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每次出门都有随行副官三十多人跟从,衣甲鲜明,气宇轩昂。
封常清看着眼热,“慨然发愤”,径直跑进高仙芝的营帐,报名要当高仙芝的随从副官。
高仙芝定睛观瞧,但见来人——身形瘦小,相貌寝陋,走路还一瘸一拐,于是断然拒绝。
可第二天,封常清又跑进帐报名,高仙芝很不耐烦,骂道:“我随行副官人数足够,何烦复来!”
封常清也火了,说:“我倾慕您的英明高义,愿于左右伺候以听驱遣。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明公您怎能这样拒绝我啊。”
高仙芝依然没答应。但是架不住封常清的毅力,天天“晨夕不离其门,凡数十日”,死缠烂打,高仙芝烦透了,“你上我这里打卡来啦!”
确实也被他感动了,就胡乱收他做了一名随从副官。 
开元年间,有一次,某部落叛唐,高仙芝受命,率两千骑兵昼夜兼程,于绫岭半路邀击,整个部落几乎被一锅端掉,只跑出几个人。
破敌之后,封常清在军帐中为高仙芝写“奏捷书”,使出当年他外公教他的所有本事,将一篇文章写得妙笔生花,把唐军一路上艰苦行军、与敌人缠斗到获胜的过程渲染刻画得面面俱到,“仙芝大骇异之”,从此对这个“文科生”刮目相看。
以此役为晋升契机,封常清得授“判官”(高级参谋)一职,逐渐以军功不断升迁。
在高仙芝击破小勃律的战役中,封常清也是有功之将。高仙芝代替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后,推荐封常清为节度判官。不久,朝廷加授封常清朝散大夫,专职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务。
高仙芝每次有重大军事行动,全赖封常清留守后方,保障一切征讨所需的后勤给养。
也算是才为所用,封常清才学不俗,明敏果决,成为高仙芝不能暂失的左膀右臂。 
话说高仙芝乳母有个儿子名叫郑德诠,在军中为郎将,自以为是节度使的“干弟弟”,很不把曾在干哥哥身边伺候的封常清当回事。
有一次,封常清外出回营,众将都迎前马上施军礼,惟独郑德诠打马从封常清马头前突过,理也不理。
封常清回到府衙,派人把郑德诠唤入。衙中有门数重,郑德诠每过一门,身后就“咣当”一声大门紧闭,郑德诠心中暗惊,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来到议事厅。
封常清说:“我出身寒微,想当初为了一个随从副官的职位,多次到节度使(高仙芝)府前哀乞,这些事情难道你不知道吗?现蒙赏遇,朝廷命我为留后使,郎将你竟如此无礼,大庭广众之下,又有朝廷中使在,对我如此凌侮!今天,我要拿你这郎将立立威风、以肃军容!”
未等回话,帐下军将拥上前,按在地上行大杖六十,杖杖加力,郑德诠未嚎叫数声就昏绝,面朝地被人拖拽出去扔在府门外等死。
受杖之时,高仙芝的老婆和乳母得讯后,一直在衙外跳脚嚎哭,由于重重大门紧闭,想冲进去也不能。无奈之下,两个妇人派人快马禀报领军在外的高仙芝。高仙芝闻听消息,也大惊失色,叹口气,说:“肯定没救了!”
数日后回营,郑德诠没挨几天,还是死了。
高仙芝心中恼怒,但封常清行事自若,根本不为杖杀郑德诠的事情道歉。“于是军中股栗”,渐树威名。 
天宝十一年,封常清得授安西副大都护。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入朝,摄御史大夫,获赐甲第一区(豪华别墅一座)。虽功高赏厚,封常清为人清廉勤俭,每次出征或经驿途办理公事,随从仅一两人而已,且赏罚严明,深得众心。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讯传至朝廷。唐玄宗于华清宫召见封常清,问讨贼方略。由于久习边事,封常清慨言回奏:
“安禄山率凶徒十余万进犯中原,太平日久,人不知战。但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玄宗正处于忧恐之中,闻言壮之。转天,就授封常清为范阳节度,授权他去洛阳募兵征讨。 
封常清到洛阳后,“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这些平日里从未经过军训、挑担推车的老弱残兵,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封大将军的悲剧结局。
天宝十四年阴历十二月,安禄山大军渡过黄河,攻陷陈留,兵锋正锐,先头部队已打到葵园。
封常清派兵与安禄山的柘羯兵逆战,“杀贼数十百人”。
不久安禄山大军继至,封常清退入洛阳上东门,抵抗不住,最终各路贼兵攻进四门,鼓噪杀掠。此后,封常清战于都亭驿,又败。退守宣仁门,又败。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不得已,率残兵至谷水,西奔陕郡。
半路,封常清遇见高仙芝,详细汇报了安禄山的兵情兵力,嘱咐高仙芝千万不要轻敌,莫与贼争锋。高仙芝急忙率军退守潼关,这才保证了通往长安最重要隘口的安全。 
然而唐玄宗得知封常清败讯,非常恼怒,觉得封常清眼高手低,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一塌糊涂,下令削夺封常清一切官爵,令他于高仙芝军中“白衣效力”。
哎,世事无常,封大将军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即使如此,封常清仍旧无悔无怨,高仙芝对他也始终如一,仍然“令其监巡左右厢诸军。”
这正是:投笔从戎功垂西域,兵败山倒罪失东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返回目录

三十岁的封常清怎么能成为大唐名将,为什么会这么惨

封常清是大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与高仙芝常年驰骋在西域广袤的土地上,震慑着西域诸国,二人合称大唐的“帝国双璧”。著名诗人岑参写诗称赞封常清为:“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然而,这样一位威名赫赫的铁血将军,直到三十岁时还一无是处,要多惨就有多惨: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自幼父母双亡,与外祖父相依为命。但不幸的是,外祖父也因罪被发配西域充军,负责看守城门。封常清便跟随外祖父远赴西域,过着清贫的生活。

命运无常也就罢了,无奈封常清的自身条件也非常凄惨,史称他“细瘦颣目,脚短而跛。”瘦得像个麻杆,眼睛歪斜,还一脚长一脚短,是个瘸子。这幅尊容在唐朝属于硬伤,大唐取仕讲究“身言书判”,第一条就是相貌,虽不必都得像潘安宋玉那样,但也必须体貌丰伟。所以,封常清想通过正规渠道出仕,是不现实的。

不过,多舛的命运与丑陋的相貌并没有击垮封常清,反而促使他更加发奋的读书。外祖父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上不起学堂便亲自教导并督促外孙子读书。于是,日复一日,无论寒暑,安西城门上都会回荡着朗朗书声。身虽残、貌虽丑,志却坚,看到悲惨而又努力的孩子,仿佛上天都被感动,说了一声:“孩子,你的书不会白读!”

然而,即便满腹诗书,以封常清的条件,在那个现实的社会里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直到有一天,当再次见到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将军经过时,封常清终于下定了决心。

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反差很大,他二十出头就成为将军,可谓年少成名,深得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的信任,不久就升任为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而且,高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是典型的军中高富帅。特别是他无论到哪里,身边总带着三十多名侍卫,怒马鲜衣,盔明甲亮,那嘚瑟劲,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不但如此,高仙芝打仗也不含糊,能够跟随这样的上司,前途必定一片光明。于是,封常清决心追随高仙芝。但是,封常清既无背景又无资历,人家高富帅,他是低矮挫,还是个斜眼的瘸子,凭什么追随人家呢。

果不其然,封常清递上拜帖后,高仙芝看到他这副尊荣,礼貌的说侍卫名额已满,婉言拒绝了。

但是,封常清没有气馁,第二天又递上了名帖,高仙芝有些厌烦,准备将这个丑八怪赶出去,结果封常清气氛的说:“常清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意思是:您若以才取人,则士大夫信服;如果以貌取人,恐怕将失去人心。

然而,封常清依然被赶了出去。但是,从此以后,高仙芝府邸外多了一个卫兵,那就是封常清。一连十数日,雷打不动。看着这个丑八怪的顽强与坚韧,高仙芝内心有所触动,答应收下了他。从此,那群鲜衣怒马的侍卫中,多了一个不太和谐的斜眼瘸子。而封常清的目光中,则没有一丝自惭形秽,而是充满了踌躇满志。

从对高仙芝的那番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封常清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人,不可能完美无瑕。晏子五短身材,但可保齐国强大;左思貌丑口吃,但一篇《三都赋》可使洛阳纸贵。我虽丑,但给我一个机会,我的回报你将意想不到;给我一个杠杆,我便能撬动地球。

很快,封常清的价值体现了出来。天宝初年,达奚部落叛乱,高仙芝奉命前去平叛,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叛贼,令高仙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封常清将早已写好的捷拿出来让他过目,其中详细记载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条理分明,文笔尚佳,有些连高仙芝想不到的,封常清都替他想好了,令高仙芝啧啧称奇。

回到安西后,节度使夫蒙灵察知道高仙芝无此水平,便问捷报是何人所书,高仙芝便给大家引荐了他的侍从,封常清。从此之后,封常清名声大噪。他与高仙芝一起远征小勃律,横扫西域。

高仙芝接替夫蒙灵察担任安西节度使后,让封常清担任节度判官、节度留后,俨然坐上了安西四镇的第二把交椅。天宝十一载,唐玄宗正式任命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摄御史大夫。

之后,封常清远征大勃律,将怛罗斯之战失败的影响一步步挽回,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在封常清的带领下,大唐的国威将再一次洒遍西域。于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斜眼瘸子,就这样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大唐一代名将。(文:熊鱼自笑)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