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和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及译文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

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如下: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4、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译文】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返回目录

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及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以说就是路,但不仅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仅仅就是路这一个名。 我们没有给道取名的时候,道就已经创造了天地;我们现在给道取了名就叫道,万事万物是由于道的存在而产生。(天地是如何创造的,请看第二十五章)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当我们对该事物无利害关系时,能观察到事物变化的美妙之处;但当我们对该事物有利害关系时,就能观察到并指出事物变化的过错,这就是道。 华北平原以盛产小麦著名。假设在小麦收割的时节,你和家人来到了华北平原,你可以看到金黄大地,麦浪滚滚,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农民兄弟们手握镰刀,挥汗如雨。你会感到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大自然是多么和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美妙。 突然,你发现他们正在收割的小麦是你家的小麦,而且他们没有经过你的同意。这时你所看到的景象,就和你在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你会生气,你会发怒!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有欲和无欲的结果。 无欲和有欲同出于道,但不同名,二者合起来观察就能看到道的深奥之处,道即深奥又神妙,道就是所有自然规律的发源地。 总结:这就是道,需要我们知道,从不知道变为知道,从无知变为有知。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人大约分为三等:一等人学得了道理,就会勤学苦练,在言行中按道理为人处世。二等人听说了道理,将信将疑,不知道该怎么办;三等人听说了道理,大笑,认为这个道理可笑荒谬。如果三等人听说道理后不笑,那就恰恰是违背道理了。 古人有过这样的总结:光明的大道有时看不见的(这里暗示,道理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前进的大道有时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有时有些崎岖;有德的人有时很谦虚;道德高尚的人有时认为自己的道德还不足;修炼道德的人有时要偷偷摸摸;诚实质朴的人有时好像变坏了。 有道之人有时候被压制;有道之人有时被闲置;成大事的人,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磨炼; 讲道理不需要很大的声音,事实和道理胜于雄辩;道理是没有形状可以让我们直接观察到;道往往隐藏很深,我们都不知其名。只有遵循“道”,万物才能善始善终。

返回目录

道德经经典名句 10大经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 说话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2、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4、少则得,多则惑。 ——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一,而不应当繁杂。 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没有多少学识。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第八章》 居住在顺风顺水之地,内心深沉澄净,处世仁慈,说话诚信,办事公正,因势利导,适时而动。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大风不会持续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这句话是指很迅猛、很大的事物,持续时间是很短的。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八章》 上善,最善的人。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但却不与万物相争。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唯一的道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新的状态,从而产生了万物。万物背阴而向阳,在阴阳二气的相互激荡下形成新的和谐。

返回目录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有哪些

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道德经.七十六章》

点评: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人一死后,身体就变僵硬了。舌头最软,到死都不坏;牙齿最硬,却坏得最早。身体柔弱、病病殃殃的人,却往往长寿;身强体壮、很少生病的人,却往往短寿。

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

点评:天道,就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规律,它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私,没有亲疏远近之别。

那为什么又会“常与善人”呢?就是因为善人会顺应自然规律,一切顺道而为,而恶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常常违逆自然规律,从而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八十一章》

点评:诚实可信的话,用不着去刻意装饰;美好动听的言语,往往都是不可靠的。真正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巧舌如簧的人,往往不是什么好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未必就有智慧。

四、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七十三章》

点评:天道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时间跨度很长、空间跨度很广,但从来不会漏掉一个好人,也不会漏掉一个坏人。

五、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点评:这三条,可以仔细揣摩,真的是为人处世的三个法宝。一是待人宽容,有仁慈之心;二是淡泊物欲,生活简单朴素;三是谦卑处下,不跟人争强好胜。只要能做到这三条,人生的境界就很不一般了。

返回目录

道德经名言

道德经名句如下:

1、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释: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解释: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

3、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解释:做人当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低调谦逊。谦虚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体贴尊重他人,不会盛气凌人。当你怀有谦卑之心低调生活时,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解释: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6、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极高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返回目录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名句及解释汇总如下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处】《道德经》第一章。【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出处】《道德经》第五章。【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出处】《道德经》第七章。【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返回目录

老子道德经名句解析

从上边的老子名言可以看出,不争是人生的高境界,是大智慧者的处世方式。笔者在《道德经》中,挑选出五个代表老子“不争”思想的名言加以解释,帮助大家了解老子的“不争”思想。一,《道德经》讲:“大智若愚”。因为大智者只做事,不想得名利地位,所以有才华也不向外显露,所以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甚至愚笨。人争夺名利地位的心理过于强烈,对利益过于贪心,容易导致事业失败。少争夺名利地位或不争夺的,才能成功。不争夺名利地位的,才是大智之人。二,《道德经》讲:“圣人行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为大智者(圣人)不争名利地位,所以生活中只做些普通的事,没有什么作为,这就是“无为”。因为大智者不想得到老师的地位,所以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这就是“不言之教”。没什么作为和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都表现出大智慧者(圣人)的“不争”思想三,《道德经》讲:“上者,下知有之”。意思是说,上等的领导因为不争名利地位,所以很少做事,没什么作为。下面人只知道有他这个人存在,并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劳。但没有作为的领导工作效果是最好的。因为他给下属以高度的信任,不干预下属的工作,让下属自主决定怎么干。下属感觉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整个单位的工作效果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上等的领导不追求名利地位,所以这个单位的工作才达到最好。由此看出“不争”的好处。四,《道德经》讲:“上善若水”,上等的善就是像水那样。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居于低洼之地。居于低洼之地反映了水“不争”的思想。不争的,是上等的“善”。一般人都是追求高地位,而水愿意处于低洼之地。愿意处于低洼之地的就是不争之人,不争之人有大智慧。庄子就是这样,他一生都过着贫穷的生活,国君请他去做相国,他却不去。他就是不争名利地位而很有智慧的典型例子。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