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管仲和鲍叔牙最后的结局分别是什么哪里有记和管仲为什么要杀了鲍叔牙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管仲和鲍叔牙最后的结局分别是什么哪里有记和管仲为什么要杀了鲍叔牙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管仲和鲍叔牙最后的结局分别是什么哪里有记载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这一句话凭借管仲在保护当时分裂的诸夏,其功劳一句话来概括,颇有春秋微言大义的特点。

在周幽王因为宠信褒姒而导致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在晋文侯等人的协助下迁都洛邑,称为东周,这一迁都,周王室的威信一落千丈,周围的夷狄之民蠢蠢欲动,都想乘火打劫,蚕食诸夏。

当时周王室的诸侯国各自为战,也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周王室也没有能力统合天下,甚至郑庄公敢派人射周王一箭,事后虽然请罪,但是式微的周天子迫于郑国的威势而互换人质,周郑交质带来的危害远比平王东迁严重。

正因为周天子势力衰落,诸夏混战不休,北方的赤狄这时候正在侵袭卫国、邢国,燕国也受到山戎的侵袭,南方楚国吞并江左诸姬,然而诸夏没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出来保护文化。

当时的情势可以说摇摇欲坠,惊险万分的时候,封在齐国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公子小白带着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迅速取得共鸣,赢来包括周天子在内的好评。

他们向北击败山戎、赤狄、向南以强大的实力压服楚国,周天子也承认他霸主的地位,令他率领诸侯。虽然作为统帅,齐桓公功不可没,但是幕后操盘,制定各种策略的都是管仲,所以齐桓公的功劳都是是管仲谋划得来的,孔子这样评价管仲也非常恰当。

管仲早年并不认识齐桓公,他有个好朋友叫鲍叔牙,为人大度不计私利,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不善经营获利不多,后来两人都觉得这个生意不长久,于是想着辅佐国君来获取富贵,正好当时齐国发生内乱,两人一个跟了小白,一个跟了公子纠。

后来回国争位的时候,公子小白用计捷足先登。这时候辅佐他的鲍叔牙被小白属意为相国人选,但是颇有自知之明的鲍叔牙向小白推荐了管仲,不计前嫌的齐桓公从鲁国骗到管仲之后拜相。

果然,管仲不负所望,在他的谋划之下,齐桓公的霸业一步步走向成功,管仲也被尊为相父,在四十年的时间中统合诸夏,代替周天子维护诸侯国的秩序,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对管仲言听计从。

人总会老,645年,管仲因为年事已高,进入弥留之际,惶恐不安的齐桓公前去询问谁能继任相国,他打算让鲍叔牙继任,管仲却说鲍叔牙不够成为相国,因为他为人清廉,做一般的官可以,做相国不够。

《庄子·杂篇·徐无鬼》: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因为鲍叔牙锱铢必较,有人犯一点过错,鲍叔牙就会记在心中,而且刚正不阿,缺乏变通,对上不顺合国君,对下又苛责吏民,肯定会引来民怨,怎么能够当相国?看起来管仲觉得鲍叔牙不够资格,像是看不起他,实际上他正是为国家着想,有一说一,没有私心。

齐桓公听了之后就让隰朋为相,不国隰朋很快就死了,终于鲍叔牙继任,但是鲍叔牙也年事已高,没多久就死了,他死了之后,齐桓公被竖刁、易牙等奸臣饿死,齐国的霸业也一蹶不振。

比起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正常病逝,最少七十岁,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

管仲为什么要杀了鲍叔牙什么

返回目录

管仲为什么要杀了鲍叔牙

管仲没有杀鲍叔牙。

鲍叔牙(?~公元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鲁国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大夫鲍敬叔之子。

早年交好管仲的交情,人称“管鲍之交”,支持公子小白师傅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知人善任,推荐挚友管仲为相。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实行了治国之道,促进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担任国相,病逝于任上,安葬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济钢新村。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桓公打败公子纠,稳定局面,开始治理齐国。这个时候他想任用一直追随自己的师傅鲍叔牙为齐相。鲍叔牙拒绝了,并推荐当年差点要了齐桓公性命的管仲为齐相,称只有管仲才能让齐国称霸,于是欺骗鲁庄公说要杀管仲,成功将管仲从鲁国救出。于是齐桓公封管仲为相国,鲍叔牙为大谏。

返回目录

鲍叔牙是怎么死的

历史只记载鲍叔牙的葬礼,却不记载他的死因,是因为鲍叔牙的真实死因一直存在争议,难有定论。

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臣。鲍叔牙一生为齐国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使得管仲得到齐桓公重用,并从此让齐国登上“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之位。

鲍叔牙虽然知人善任,慧眼识才,但却能顶得住名利地位的诱惑,在齐桓公准备任命他当齐国宰相时,他却高风亮节主动让贤,处处以国事为重,从不为个人私利着想,堪称一位贤明之人。他与管仲的友谊,也被后世称为“管鲍之交”,千古传颂。

鲍叔牙之死的谜团

鲍叔牙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心血。但他的死因却让人说不清道不明,史书中对他的一生事迹说的非常详尽,甚至连他的葬礼都有提到,唯独没有说他的死亡原因。

史书记载,鲍叔牙生了病,病情沉重。齐桓公非常担忧,开始筹划鲍叔牙的葬礼和后事。他向管仲询问,应该采用怎样的规格来操办鲍叔牙的葬礼,管仲不假思索回答说:“就按照一般官吏的标准即可。”因为他深知鲍叔牙为官清廉,绝不愿意浪费国家资财为他操办豪华葬礼。不久后鲍叔牙康复,听说了这件事,感叹说:“只有管仲了解我啊!”

鲍叔牙从这次重病中挺了过来,但管仲不久后身染重病,一命呜呼。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宰相,但鲍叔牙却提出条件,除非齐桓公驱逐身边的三个奸臣小人:刁、易牙、开方,他才肯就任。

齐桓公于是听从了鲍叔牙的忠言,驱逐了三个奸臣。但不久之后,齐桓公就故态复萌,重新召回了三个奸臣。鲍叔牙也在不久后死去。

从此鲍叔牙的死因成为谜团,有的说他被齐桓公的食言之行给气死了,有的认为他是被奸臣陷害而死,也有的认为他是正常病故。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所以史书中也无法正面记载他的死因。

返回目录

管仲与龅牙叔的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

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

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

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

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他对大王说:“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责任。”“您不肯帮助我,我怎么能治理得好国家呢?”

“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谁?”“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

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啊!”“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当然想啊!”“那么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好吧!”于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仪,请管仲来做宰相。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

将齐国治理成富足强大的国家。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

返回目录

管仲曾经差点害死齐桓公,为何齐桓公不恨他,反而拜管仲为相

在这件事情上只能说是齐桓公对于鲍叔牙的信任以及齐桓公自己的度量实在是惊人,不让人佩服都不行,不愧为春秋第一霸主。所以说齐桓公不杀管仲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齐桓公相信鲍叔牙的判断,也尊重鲍叔牙的建议。二是齐桓公的个人度量问题。

第一个原因:齐桓公对于鲍叔牙的信任,以及对鲍叔牙建议的尊重。

要知道鲍叔牙是什么身份,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左膀右臂,鲍叔牙就像在齐桓公兄弟手下的管仲的地位是类似的,两人在各自主公的手下都发挥着自己的才能,而在这期间鲍叔牙却与管仲结交成为了朋友,要知道当时两派之间的情况可以说是势如水火,管仲辅佐的公子已经战败被杀,而身为重要成员的管仲也是被杀的一员,而当时身为齐桓公左膀右臂的鲍叔牙因为与管仲是好友,所以便向齐桓公进言说不能杀管仲,而当时的齐桓公自然是知道二人的关系的,他却没有急于点破而是对鲍叔牙询问原因,而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的才能智慧还在他之上,而之后鲍叔牙还说了管仲当时要害他完全是各为其主的原因,而齐桓公也没有坚持杀管仲,要知道在提前知道两人是好友的情况下还能接受并尊重鲍叔牙的劝说及意见,这真的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这或许就是王者风范吧。

第二个原因:齐桓公自身的度量很大。

要知道齐桓公曾经在他的兄弟手下数次逃得一死,而这些行动大都是管仲主持的,最凶险的一次就是管仲亲自拉弓射向齐桓公,要不是运气好,齐桓公可能当场就身死或者重伤。像这么大的仇恨齐桓公都能够忍下重用管仲,并且在之后还是对管仲毫不怀疑的信任,可以说齐桓公的度量真是非常人所及。

返回目录

管仲,鲍叔牙,典故是什么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扩展资料

为了使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管仲在外交上协助齐桓公做了许多努力。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国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国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管仲让齐桓公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献计让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前654年,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

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使齐桓公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返回目录

管仲与鲍叔牙故事简介(急)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与管仲往来,发现管仲有才能,胜过自己,往来过程中,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反为他设想,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被大夫连称、管至父兵变杀死,公孙无知因而篡位。前685年春,齐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

后来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管仲

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返回目录

鲍叔牙、管仲的故事

1、鲍叔牙的故事——管鲍之交

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

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2、管仲的故事——尊王攘夷

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齐桓公执政期间,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3、鲍叔牙的故事——勿忘在莒

公元前667年,郑国与齐国结盟,回国后,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曾在一起饮酒,饮到高兴时,桓公对鲍叔说:“为什么不给我祝酒?”

鲍叔捧杯而起说:“希望您别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别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戚别忘记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席再拜说:“我和两位大夫能够不忘记您的忠告,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了。”

4、鲍叔牙的故事——推荐管仲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桓公打败公子纠,稳定局面,开始治理齐国。这个时候他想任用一直追随自己的师傅鲍叔牙为齐相。对此,鲍叔牙做了两件事,一为将管仲从鲁国手里救出来;二是婉拒齐相之位,反而推荐当年差点要了齐桓公性命的管仲为齐相。

鲍叔牙深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杀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死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死他。”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小白做了国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杀管仲。

鲍叔牙先去见桓公贺喜说:“管仲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

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

齐桓公欲拜叔牙为相,鲍叔牙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想建树王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

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

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桓公沉吟说:“那我得先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

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常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

齐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

5、管仲的故事——智过鬼泣谷

管仲攻打山戎,一次虎儿斑对齐桓公和管仲说,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他对虎儿斑说,将军既然有所顾虑,那你就跟在大军的最后吧,又命令王子成父、赵川二将按令牌所指行事。

第二天天刚亮,齐军用木桩骑在马上假装中了埋伏。山戎中计,主将密卢中箭,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返回目录

你是管仲为什么要杀了鲍叔牙

管仲没有杀鲍叔牙,相反还在齐桓公面前力荐管仲担任相位,可是管仲却在临终之时,面对齐桓公询问谁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却极力反对鲍叔牙接替自己为齐相。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管仲临终忠告

管仲得了重病,桓公前去探视,问他说:“仲父的病很严重了,您将有什么教诲我呢?”管仲说:“齐国的乡下人有句谚语说道:‘家居的人不用准备外出时车上装载的东西。行路的人不用准备家居时需要埋藏的东西。’现在我将要远离人世了,哪还值得询问?”

桓公说:“希望仲父不要谦让。”管仲回答说:“希望君王您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桓公说:“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儿子以满足我的口味,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子啊。自己的儿子都忍心煮死,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

桓公又说:“竖刁阉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我,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都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残害,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桓公又说:“常之巫能审察死生之理,能驱除鬼降给人的疾病,这样的人还能够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降给人的疾病是由于精神失守引起的。君王不听任天命,守住精神,却去依靠常之巫,他将因此无所不为了。”桓公又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亲死了都不回去奔丧,这种人还能够怀疑吗?”

管仲回答说:“人的本性那有不热爱自己的父亲啊。父亲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丧,对君王又将会有什么爱心呢?”桓公说:“我听你的。”不过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没听从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这三人,最终死于这三个奸人之手。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