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和谁能说几个《世说新语》比较经典的故事啊要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和谁能说几个《世说新语》比较经典的故事啊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
- 2、谁能说几个《世说新语》比较经典的故事啊,要古文(原文)加翻译
- 3、《世说新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言语篇)
- 4、世说新语里的4个小故事的翻译
- 5、《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有哪些
- 6、求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要译文,选自那篇,谢谢
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
1、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原文: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南宋朝(420-581年)时期,宋朝临江王刘义庆(403-444年)带领一大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谁能说几个《世说新语》比较经典的故事啊,要古文(原文)加翻译
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这个说的是曹操的故事.曹操觉得自己样貌不佳,镇不住外国使臣,于是就让手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自己在一旁捉刀而立.没想到来使很有眼力,一望便知“魏王”边上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曹操知道了,二话没说,派人追去把来使杀了——看来他虽然惜才,嫉恨聪明人也是有传统的啊.
《世说新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言语篇)
1.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曾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颇具有很高的名望,任司隶校尉,凡是登门拜访的,都是有高雅名望的杰出之士以及亲戚,才能通报进门。孔融到这里,对守门的小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进门后,孔融坐到前面。李元礼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孔融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丘与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情谊,所以我们两家世代交好。”李元礼和宾客听了这话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人们将孔融的话告诉他,他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很好。”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了。”陈韪听了十分局促不安。
关于孔融,我们最为熟悉的故事恐怕就是孔融让梨了吧。上学的时候也知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件公案的主人公就是孔融,不禁为他的聪明机智所折服。
而孔融的两个儿子也颇让人称奇。
一天,两人趁父亲睡觉时偷喝酒,大儿子还小心谨慎地先行了礼才喝,而小儿子就不管不顾直接喝起来。
大儿子责备小儿子为什么不先行礼,小儿子说道:偷来的酒,还行什么礼!小孩子的顽皮形态可见一斑。
后来孔融被抓,想求使者放过两个儿子。哪知儿子毫不畏惧说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最后一家人全部被杀。
如果是在盛世,凭借孔融的聪明才干,应该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吧。只可惜生在乱世,身不由己,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不由得让人感慨。
2.
译文:乐令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的兄长长沙王司马乂当时在洛阳执政,于是双方出兵交战想制服对方。长沙王司马乂亲近小人,远离君子,凡是在朝做官的,都心怀恐惧不安。乐令在朝堂上有很高的威望,再加上与成都王司马颖有姻亲,一群小人就在长沙王司马乂面前谄媚献言。长沙王司马乂曾经问乐令,乐令神色坦然,从容答道:“难道我要用五个儿子来换一个女儿吗?”听了这话,司马乂释怀,不再怀疑猜忌乐令了。
重男轻女的现象古已有之。
不过古代的重男轻女是认为女生没用,男生才是天降大任之才,相应地对于男生的要求也高。所以男生要学四书五经六艺,要封候拜相,要驰骋沙场。而女孩只要会针织女工,相夫教子就可以了,社会对她们的要求也少了很多。重男轻女的背后还有一个社会分工的基本依据。
而现在很多家庭的重男轻女则是把男生当巨婴养,把女生当保姆养。男孩百般宠溺千依百顺,女孩则故意刻薄,不断索取。如果古人得知,恐怕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吧。
3.
译文: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小时就十分聪颖智慧,顾和对他们十分赏识,但常说顾敷胜过了玄之,所以对顾敷特别亲近偏爱,玄之对此很不服气。这时,玄之年九岁,顾敷年七岁。顾和戴他们俩一起到寺庙中,看到释迦牟尼像的泥洹像,佛身边的弟子有的在哭泣,有的没有哭泣。顾和就问两个孩子原因。玄之说:“得到佛祖亲近的人就哭泣,没有得到佛祖亲近的人就不哭泣。”顾敷说:“不是这样的。应当是因为能淡然忘怀的人不哭,不能忘掉喜怒哀乐的人才会哭泣。”
其实张玄之说得也没错,可是再听了顾敷的回答,总还是觉得更胜一筹。
张玄之的回答得可谓合情合理,但却也中规中矩。在寺庙的背景下,顾和问的也是佛家相关的问题,顾敷的回答显然更接近佛教唯心的本质。
不由得想起六祖慧能的故事。
传说五祖弘忍欲寻衣钵传人,于是命寺内僧人作一首偈,以考察各人的佛法修为。
被寄予厚望的弟子神秀乃作偈一首: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弟子慧能却认为这首偈作得不好,于是也自作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得知后,认为慧能对佛法的解读更有见地,于是便将衣钵传给了他。
这两个故事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4.
译文:刘真长任丹阳县尹时,许玄度到京城,到刘真长府上借宿。床帐帷幕崭新华丽,饮食丰盛甘美。许玄度说:“如果能保全这样的住处,那就远胜过隐居的生活了。”刘真长说:“你如果知道吉凶祸福都是由人自己来决定的,那我怎能不保全由官职俸禄而得来的这个住处呢?”王逸少当时也在场,说:“如果当年的隐士巢父、许由遇到稷、契那样的明君,恐怕不会说出这种话。”许玄度和刘真长听了,都面有愧色。
注:巢父和许由都是古时有名的隐士。传说尧想要寻找天下贤能之人让位于他,听说了许由其人,便专门找到他,谁知许由认为尧的话污染了自己的耳朵,于是赶紧跑到河边洗耳朵。后来碰见巢父,便把这件事告诉他想要引起他的同情,谁知巢父听了,不仅没有同情他,还不屑地说道:“假如你一直住在深山高崖,谁能看见你?帝尧肯定也找不到你。你到处游荡,换取名声,现在却来洗耳朵,别故作清高了!”说完,还把自己的牛牵到上游去饮水,怕许由洗过耳朵的河水污染了自己的牛。
虽然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不得不承认世事对命运的影响,不然王勃也不会发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了。
在古代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下,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平步青云,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取决于皇帝是不是英明。
当然也有敢于革皇帝的命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没有对抗整个时代和社会制度的力量,所以也只能乱世而隐盛世而出罢了。
所以当我们能安然自在地生活,不仅是自己的努力,更是因为太平盛世。
前几天一张叙利亚外交官落寞身影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不就很好地印证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句话么?假如国家积弱,即使身为外交官,也难以力挽狂澜啊!更何况身为普通民众,也只能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了。
5.
译文:晋武帝每次赐给山涛的东西总是很少。谢安就这件事问子侄们,谢玄答道:“想必是因为接受的人想要的不再多,致使赠送给他的人也忘了所送的东西少了。”
古人常常追求碧玉无瑕的高洁品质,因此对物质要求不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他们本来应得的物质奖赏。
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心理。
不断地给予会使得一个人产生理所当然的感觉,而总是没有任何要求也会让对方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进而就把你当成了软柿子。一旦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最先考虑到要牺牲的人,肯定是你。
记得《金星秀》中金姐就讲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个老演员被很多人评价耍大牌,很难合作。后来有一天金姐见到了这个演员,就问他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老演员才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一开始老演员也是为人十分亲和,没有任何架子。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他没脾气,每次举办活动时,便把最差的待遇都给了他,而好的都留给了那些所谓的大牌艺人,当红艺人。
而有几次,实在做得太过分了。这位演员才反思自己从前的行为,觉得自己的好脾气反倒给了别人好欺负的感觉,因此才会次次委屈自己。以后他便不再事事妥协,说好,结果别人对他果然客气了很多。
说起来有些悲哀,但人们对于力量永远怀有敬畏之心,对于有力量又有能力的人更是充满了敬仰。而心怀慈悲,以德报怨的人除了耶稣,佛祖,圣雄甘地,真的很难再找出这样的人。
所以啊,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俗子,要想自己的利益不被损害,只有一开始就不要作出任何让步,毕竟有一个成语叫“得寸进尺”不是么?
世说新语里的4个小故事的翻译
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雅量第六之十九、东床坦腹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郗太傅(郗鉴)在京口时,派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们家找一个女婿。丞相对送信门生说:“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道一样。”郗公说:“就这个好。”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假谲第二十七之七、王右军诈眠
(原文)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译)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一次大将军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俩人屏退左右,一起商谈事情,完全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知道自己会遭灭顶之灾,就假装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呕吐得乱七八糟,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当时人们赞扬王右军有智谋。
容止第十四之七、潘岳左思
(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左太冲(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乱吐口水,他只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有哪些
《世说新语》一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
求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要译文,选自那篇,谢谢
【周处杀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