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商君书》中主张的内容有哪些和《商君书》是什么有何价值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商君书》中主张的内容有哪些和《商君书》是什么有何价值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商君书》中主张的内容有哪些

《商君书》也称《商子》,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返回目录

《商君书》是什么有何价值

刘备将死之际,给儿子刘阿斗留下了遗书,其中写道: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遗书中提到了《商君书》,可见《商君书》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较高,临死前殷殷叮嘱儿子要好好学习《商君书》。先秦法家是诸子百家中四大显学之一,《商君书》是法家经典巨著之一,是商鞅变法的精髓所在。

法家学说被称为帝王之术,法家分三派,分别是法治派、术治派、势治派,其中法治派乃商鞅所创,为治国正道。术治与势治乃帝王心术,专门传授帝王御下治吏之术,也可以理解成权力倾轧的权谋之术。韩非子学透法家典籍,融会贯通法家理论,写下了将法、术、势三者合一的《韩非子》,法家精华尽于此典。

《商君书》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提出用酷法严刑约束人性中的恶,进而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国家的建设之中。商君认为人性本恶,不可以用良善度之,不可以用教化化之,唯有以强力手段镇之。治国理乱,赏刑二柄,尊法者重赏,违法者重刑,事无世细,皆有法可依,违法者不论善恶、不论功过,不论贤与不肖,一体受法。小罪重刑,重罪必死不赦,唯其如此,方可导人为善,维护国家的统治与百姓的安宁。

《商君书》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因此成为很多卫道士眼中的邪书;同时《商君书》揭露了很多卫道士的虚伪和伪善,因此被历代腐儒口诛笔伐。《商君书》总结了对付伪善之人的办法,且手段直接有效,毒辣无比,故让帝王十分喜欢。依法杀人不为暴,那怕一次性斩杀千人;依法行赏不为仁,那怕赐人高官厚禄。

商鞅的理念很多人无法接受,但《商君书》治国不讲自由和民主,接受还是不接受都要执行:不接受者必罚,小者断手断脚、割鼻刺面,大者斩首示众、一刀两断;不论内心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只要按法律行事,有功必赏,那怕是低贱如奴隶,也可以光宗耀祖。《商君书》治国,如劈山填海,效果立现,威不可挡。因此《商君书》虽被卫道士嫉恨,但却受帝王喜爱,被誉为帝王之书。

返回目录

《商君书》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商君书》的大多数篇章都涉及军事,其主要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张战争。它认为战国时代是武力征伐的时代,“万乘莫不战,千乘莫不守。”(《开塞》)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战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要立足天下,称王称霸,就必须从事战争,“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反对所谓“非兵”、“羞战”的论调,明确肯定战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战去战,虽战可也。”(《画策》)二是农战结合。它认为,农耕为攻战之本,因为农业生产不仅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人民致力于农耕,才会安土重居,从而为保卫国土而战。农、战结合才能使国富兵强。三是重刑厚赏,以法治军。“赏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何不陷之有哉!”(《外内》)通过刑、赏要造成人民“乐战”的风气,”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赏刑》)四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战略、战术。主张明察敌情,量力而行,权宜机变,灵活主动。强调用兵作战要“谨”,反对盲动。注重士气在作战中的作用。在《兵守》篇中探讨了守城防御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当然,《商君书》的军事思想必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它鼓吹好战,将战争抬高到压倒一切的地位,以为战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显然是片面的。至于“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画策》)的观点,则反映了它与广大民众尖锐对立的阶级立场。

返回目录

《商君书》体现了商鞅的哪些变法主张

《商君书》是记载商鞅思想言论的 资料汇编,又称《商君》、《商子》, 共29篇,现存《商君书》共有26篇,其 中两篇只有篇目而无内容,加上《群 书治要》卷36引《商君书•六法》中一 段,实际只有24篇半。
《商君书》侧重记载了法家革新变 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排斥儒术等 言论,主要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
首先是革新变法思想,这是法家思 想的精髓。《更法》篇详细记述了商鞅 与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争论变法的 问题。
其次是重农重战思想,这是法家思 想的重要内容。《商君书》中有关重农 重战的论述最多。如《农战》说:“国 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善为国者, 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国待农战而 安,主待农战而尊。”国家富强的功效就在农战两项。
第三是重刑少赏的思想。加重刑 罚,轻微奖赏(有时也说厚赏)是法家 的重要思想。《错法》篇说:“明君之 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 功。功常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 其尽力以竟以功,则兵必强矣。”《去 强》篇说:“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 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 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 且爱。”加重刑罚,减轻赏赐,就是君 上爱护人民,人民就肯为君上死。加重 赏赐,减轻刑罚,就是君上不爱护人 民,人民就不肯为君上而死。可见法家 是重刑而轻赏的。
其四是重本抑末,反对儒术。所谓 “末”就是指的商业和手工业。这也是 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目录

《商君书》主要是什么呢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法家著作,由商鞅及其后人所编,所记录的也是商鞅变法改革的思想以及他本身的各种法家理论,通过对其内在思想和理论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感受到其中突出的个人特色,既可以视为对当时法家的一种独特补充,也可以作为思想的与众不同处来看待。其中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利出一孔”与“上一而平” ;其二是“任法而治”与“公私分明”;其三是“重刑少赏”与“举贤任功”。一、“利出一孔”与“上一而平” 

这是商鞅对于利益的一种考虑,他所做的并不是去压抑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欲望,而是希望将利益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之上,与国家的利益相一致,从而让百姓与国家处于同一追求目标之下,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各项政策的实施,也更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

二、“任法而治”与“公私分明”

这是《商君书》中公平思想的一种体现,首先是强调律法的重要性,每个人所面对的是同一的惩罚标准,没有什么法外开恩,没有什么特殊的权力。其次,则是将“公”与“私”区分开来,为各种奖惩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

三、“重刑少赏”与“举贤任功”

商鞅对于刑罚是极度推崇的,认为刑罚具有着极强的威慑作用,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打击贪赃枉法的行为。

而商鞅所设立的奖赏机制,则能够很好地激起人们的向上精神,无论是在军队的战斗之中,抑或是在官吏的为政期间,都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奋斗精神,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

返回目录

如何看待商鞅的《商君书》之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看了《商君书》后,突然感到商鞅太可怕了,尤其是那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如果不行再杀之。公孙鞅的驭民五术是专为封建帝王一人的统治服务的,是封建帝王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核武器。

与儒家、墨家提出尚贤不同,商鞅主张尚奸,即选拔重用奸恶之人。《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尚奸必出恶政,商鞅之恶政包括驭民五术: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其实还有第两术——虐民、壹民。

相关信息: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