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昆曲牡丹亭唱词讲解和昆曲《牡丹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昆曲牡丹亭唱词讲解和昆曲《牡丹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昆曲牡丹亭唱词讲解
昆曲《牡丹亭》唱词 软咍咍刚扶到画栏偏,报堂上夫人稳便。少不得楼上花枝也则是照独眠。 http://wenku.baidu.com/view/336cac11cc7931b765ce1510.html
昆曲《牡丹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牡丹亭》故事讲述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才貌双全,跟着老师陈最良学习书画。有一天,她梦中见一书生手拿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杜丽娘一病不起。
杜丽娘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自己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随后,杜丽娘的父亲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为杜丽娘修建了梅花庵观。
三年后,穷书生柳梦梅借宿梅花庵观,他在太湖石下捡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于是,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开始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被杜宝囚禁。高考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当时创作的最高水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剧本推出之时,演出盛况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戏剧《西厢记》。
赏析汤显祖《牡丹亭》里“良辰美景奈何天”
出自明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文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典出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意思是:纵有令人惬意的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思,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杜丽娘另有心事,伤感于眼前美景无人欣赏,恰如美丽的她关在深闺大院无人爱慕。这个戏曲大肆谈情,以对抗理学家的“理”,不容于礼教,因此大家闺秀的薛宝钗要批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折《游园惊梦》惊艳了四百多年,至今仍然姹紫嫣红于回环徘徊之际。但听那压板一起,水袖一翻,琴声颤颤悠悠,唱词一咏三叹,莫不叫人销魂恍惚。忽而就想到了那句:你且记着,初见彼时的微笑……说这话时莫不惆怅寂寥,让人芳菲韶华已觉在三月落英缤纷的桃花瓣中湮灭了。又想起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美丽与哀愁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杜丽娘甫一露面,便觉淡淡的哀愁凄恻扑面而来,婉转于韶华易逝、好景不再的惆怅伤情之中,绕梁三日的唱曲直透人心,岂能是笔墨所能形容的。《皂罗袍》曲调一吟,便已定调,后来便是脉脉不得语的幽怨之情跃然而发。
歌德说,那个少年女子不怀春?杜丽娘就在自己家的后花园一走,撞见了一株梅树,遇上了她此生魂牵梦绕的柳梦梅。于是,看似荒诞离奇的幽媾上演了一出人生的春梦了无痕,而后柳梦梅就此烟消云散。梦醒来,人不见,杜丽娘就此心怀春意,梦魇附身,怎奈何良辰美景却都付与这般撩人的春梦中,无处与人说。恹恹生怀,女儿情丝系梅园。由此上,凄切之音犹如穿云裂石一般,偶遇的邂逅成了寻梦的过程,苦苦挣扎,几般相思,只为清苦,真是个世间都恨又爱的故事悱恻的缠绵。“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啊呀人儿啊,守的个梅根相见。”,到底儿女孩子无处诉衷肠,一片凄苦相思埋心中,种下了香飘玉殒的离别恨。真可谓“芳香直浸骨髓,幽凄遍满斗室”,那一出出、一句句、一离离、一脉脉,都让人惊魂痴长,都让人跗骨钻髓,都让人垂泪含黄连,都让人说不尽的儿女情长今日哀。不到梅园,不知春色如许。到梅园,方知离恨别有天。
我只看了《牡丹亭》的半场,便觉惊艳到青春怒放的哀婉凄离。《红楼梦》里“黛玉在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就吸引黛玉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黛玉仔细忖度,越发如醉如痴,情思萦逗,感慨缠绵,不觉心痛神驰”,且有多处谈及此句,可见曹雪芹对《牡丹亭》又是何等的喜欢和推崇,而《红楼梦》距《牡丹亭》时代并不久远,明末戏剧流传至清时不如家喻户晓,至少在上流的士大夫阶级当中已经是遍体珠玉早知晓了。
白先勇先生在其《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里详尽的阐述了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时代背景及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状况,以及对本剧当中人物的剖析以及后来参与编演青春版的《牡丹亭》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读来让人对《牡丹亭》自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喜欢昆曲和本剧的读者都不妨一读,可大有长进的。
原著本我没读过,只是颇爱昆曲,虽有趋风附雅之嫌,但昆曲历来譬喻为阳春白雪,某只是一时喜好才略得一窥。一窥之下竟然欲罢不能之感,颇有杜丽娘梅根之春梦,总觉那片春光明媚的忧郁里有难以遣散的情怀深深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看昆曲之《牡丹亭》,唯有“此痴情,性情中人”之感。
昆曲牡丹亭音乐赏析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 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为什么说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昆曲当前不可逾越的高峰
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一部不可逾越的经典。无论典雅的词句,精妙的构思,还是丰富的内涵,先进的思想,都为后世叹服。昆曲六百年,经典还是很多的,长生殿,墙头马上,十五贯,思凡,玉簪记等,都流传广泛。
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是昆曲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昆曲代表了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是文人士大夫的音乐,高雅脱俗。汤显祖晚年归隐,创作了临川四梦,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可以说是巅峰之作,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也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有趣的是,和他同一时代并且同年逝世的英国莎士比亚,也创作了四大悲剧巅峰之作。)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对人的思想起到一定的启蒙,先进的知识分子敏锐的感受到人性的本源
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它精妙绝伦的词句段落了。其中游园惊梦一折最为人称道,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俞振飞等大师都曾演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理花钿,迤逗的彩云偏。多么美的句子。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令人神往,遐思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红楼梦对牡丹亭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借鉴,无论是黛玉听到牡丹亭心神恍惚,还是宝玉让芳官唱袅晴丝,宝钗评论“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在红楼梦里时隐时现,它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由的神往对红楼梦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士大夫阶级的没落,昆曲也逐渐消失,几百年来九死一生,几度命悬一线。但历经沧海桑田的不朽的经典牡丹亭始终活跃在舞台上,令古往今来数不尽的观众和读者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赞叹,为之感动。即便在古典戏剧式微的今天,依旧散发着别样的光彩。这就是真正的经典。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