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元宵节的来历15字数和关于元宵节古诗词有哪些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 1、元宵节的来历15字数
- 2、关于元宵节古诗词有哪些
- 3、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 4、元宵节的来历15字是什么
- 5、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大全
- 6、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 7、元宵节的民间风俗
- 8、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
- 9、元宵节小报内容是什么
- 10、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15字数
您好
元宵节
2015年03月05日,农历正月十五,星期四
2016年0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星期一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为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著春天的到来。
求采纳啊,亲!
关于元宵节古诗词有哪些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3、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4、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5、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7、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8、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9、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10、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11、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2、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14、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15、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16、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17、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8、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诗 曰》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1
除夕夜的礼花,放出节日的欢喜;正月初一的鞭炮,炸出我们的快乐。怀念着我们美丽的20xx,走向充满希望的20xx。
我在我爷爷奶奶家过年,乡下的年味十足:走亲戚、贴对联、接灶王
虽然是过年,但乡亲不忘记祖先的寄托。去祖坟上拜高香,保佑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
大年三十,我一早就起来了。洗漱好,吃完饭,跟着爸妈去拜年。走了东家走西家,跑了南边跑北边。一转一转眼,都到黄昏了。回到家,已是下午5时,我们忙前忙后,又是做饭,又是贴对联。一片忙碌的身影。
不知不觉中,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的看起了春晚。我耐不住性子,跑出去放起了烟花。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放,一个个祝福在人群中传播。
光阴领着快乐奔跑;幸福伴着激动飞翔。时间挡不住,快乐留不下,但我的心里刻下了这难忘的一天。
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是元宵节,我一大早就起了床,我洗漱完毕以后,就象离了弦的箭一样冲到政府门口,去看闹元宵。
游行队伍有舞龙、舞狮、舞牛、旱船……蚌壳等等,特别的多。
看,街上多热闹呀,有武镇政府的扭秧歌队,扭秧歌的老奶奶拿着系在腰上的丝带,甩着丝带,身子扭来扭去,脸上露着笑容,活泼的象小朋友一样。
还有城关镇实验小学的阵容,阵势真大啊,有鼓号队,彩旗队,手绢队,灯笼队,腰鼓堆。鼓号队服装整齐,随着一声令下,鼓号队的同学们敲起鼓,铿锵有力的声音,好象全世界都能听到。
看,便河社区的`舞龙舞狮队精神抖擞,那条长龙舞起来,颇为壮观,舞狮就更好看了!有两个人,一个在前面当狮子头,一个人在后面当狮子尾,两个人跳来跳去,把假狮子演得跟真狮子一样!
元宵节真热闹呀!
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3
正月十五闹元宵,因为今天扬子公园有灯展,听妈妈说还有猜灯谜呢,我狼吞虎咽地吃了晚饭,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花灯。
进了公园老远就看到了花灯,好多花灯,红红绿绿的可好看了,我们来到猜灯谜的地方,第一个是“九十九”打一个字,我说是白,第二个是“白了少年头”妈妈小声告诉我,鹤发童颜,两个都对了!
公园里人流如潮,五光十色,卖花灯的摊位都挤得水泄不通,今年花灯品种还真多,小猪最多,因为今年是猪年。蜻蜓灯、小猫灯,特别是孙悟空灯,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真神气!妈妈我也给买了一个孙悟空,我高兴极了,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盏兔子灯,身上全是雪白的毛,两只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真可爱!手上还抱着大萝卜,被小朋友提在手上,好神气!
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4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食品类的饺子、月饼……乐器类的古筝、二胡……节日类的端午节、春节、清明……我又熟悉有喜欢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做的事有:吃元宵、观灯、吃汤圆、猜灯谜等等。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名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做“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日“”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佳、果侕、枣昵等为焰。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大灯谜“是元宵节后赠加的一顶活动。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杂耍枝艺。式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了有灯谜与白戏歌舞之外,又赠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真有趣呀!我要在元宵节多吃一些元宵!
元宵的二年级作文300字 篇5
元宵快要节到了,我们二年级组织了一次做元宵的活动。成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面团和一些豆沙馅。我连忙扯下一些面团,轻轻地搓圆,然后掏了一个大洞,把豆沙馅放了进去,又把元宵轻轻地搓圆。一个元宵就完成了,不一会儿,我就做了满满一碗元宵。一一只只元宵就像一颗颗明亮的大珍珠。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做完元宵,我们进行了夹元宵地比赛,大家你争我抢,谁都不让谁。我一口气夹十一个元宵,获得里第一,!把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开始煮元宵了。成老师把元宵倒到电饭锅里,等了十几分钟,热气冒了出来,成老师打开锅子一看,元宵浮了上来。我发现元宵大了很多,好像长胖了一样。元宵粘乎乎的,吃在嘴里甜滋滋的,我一连吃了八个大大小小的元宵,吃得小肚皮圆滚滚的,我拍着圆溜溜的肚皮,乐得合不拢嘴!
香甜的元宵一直留在我的嘴里、心里,让我回味无穷、快乐无比!
元宵节的来历15字是什么
元宵节的来历: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有关元宵节的诗句 古诗大全
1、《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3、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4、《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句有哪些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句如下:
1、王磐《古蟾宫·元宵》: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2、卢照邻《十五夜观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3、王守仁《元夕二首》: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6、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7、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8、符曾《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元宵节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吃上一口美味的元宵。一起来看看元宵节的民间风俗吧。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1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传说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二: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1、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2、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
3、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4、元宵节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5、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7、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被搅热。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2
吃汤圆
元宵节传统食俗为吃元宵,意味团圆、吉祥,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元宵又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称之为“浮圆子”。南宋周必大《平国续稿》记云:“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比……”《岁时杂记》曰:“煮糯为丸,糖为噪,谓之圆子。”其制法是以各色果饵和蜜糖为馅,用糯米粉团包裹起来搓成圆球,置水中煮熟而食。圆子与耍狮、舞龙的球一样是月亮的象征物,食圆子含有祭月、赏月的意味。同时,元宵圆子跟中秋之月饼一样,含有家人团圆的意味。周必大《元宵浮圆子》诗云:“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1913年,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似于己不利,便下令改元宵为“汤圆”,沿用至今。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下在烧沸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卢氏杂说》里的“油炸追子”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日庆典规模最大、喜庆气氛最浓的一种习俗。民谚云:“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灯。”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
隋唐灯节极盛,一般从十三“上灯”开始,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八日为“落灯”。据唐人郑处晦《明皇杂录》载:“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烛,连属不绝,时有方都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灯楼十二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铿然成韵。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另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韩夫人(杨贵妃二姐)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盛况可见一斑。
猜灯谜
唐朝灯会中还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其中灯谜经过历代发展创造,妙意横生,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语言艺术,春秋时代就有将接近辽回且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末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元宵节别称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3
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者灯节”,每年的农历十五这天就是“元宵节”,根据年历显示,下一个元宵节则是公历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这一天。在元宵节这天,自古以来就有挂等、观灯的习俗,因此,这一天会非常热闹、喜庆,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灯笼,还有“开灯祈福”这一说法,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已经试过的灯盏放入河水中,向神灵祭拜祈福,祈求来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因此正值正月期间,而正月也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将夜成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被人们称为“元宵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传统习俗伴随着时代潮流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元宵节的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它至今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发展
元宵在早期发展阶段,被称为正月十五、正月半或者月望,在隋朝以后被人们称作元夕或元夜。唐初是因为道教的影响,被称为上元,直到唐末才被少数人称为元宵。到了清朝被叫做灯节。而每年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人们会举行很多习俗活动,例如:赏花灯、吃汤圆、挂灯笼亦或是猜灯谜等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活动,有些甚至会组织家庭聚会,大家欢聚一堂玩玩游戏、喝茶聊天。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手抄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手抄报具有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作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 1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出处: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出处: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出处: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4、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出处: 崔液《上元夜六首》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出处: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处: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出处: 元好问《京都元夕》
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出处: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出处: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0、千门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出处: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1、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出处: 失名《折桂令元宵》
12、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出处: 李商隐《观灯乐行》
1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出处: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4、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出处: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5、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出处: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6、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出处: 符曾《上元竹枝词》
17、看灯记得年时节。 ——出处: 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 2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3、王磐《古蟾宫·元宵》: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4、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5、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6、周邦彦《解语花·上元》: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7、卢照邻《十五夜观灯》: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8、符曾《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诗句 3
1、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2、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宋)姜白石《诗曰》
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4、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丘逢甲《元夕无月》
5、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元宵节小报内容是什么
元宵节小报内容是:
1、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这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而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2、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
3、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
4、 元宵节一般都要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5、喜庆元宵佳节,我祝你:日圆,月圆,圆圆如意。官源、财源,源源不断。人缘、福缘,缘缘于手。情愿、心愿,愿愿成真!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习俗有哪些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