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老子的名言和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子的名言和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老子的名言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道德经》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道德经》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翻译讲解】: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返回目录

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强行者有志。
老子

返回目录

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及解释

老子的名言名句有:柔弱胜刚强。解释:柔弱能战胜刚强。

人物简介:

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即李耳,是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名言名句:

1、为无为,则无不治。解释: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解释: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解释: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返回目录

老子名言含出处大全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二十五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_,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十四章》)“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三十五章》)“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来源:船山学刊

返回目录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返回目录

老子名言有哪些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

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四、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译文:

“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五、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译文:

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