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介绍端午节风俗和端午节的风俗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介绍端午节风俗和端午节的风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介绍端午节风俗

1、吃粽子

屈原投江之后,泪罗江边的人们除了驾舟打捞屈原的尸首外,还将正在祭龙用的“竹筒饭”“麦面陀”丢到河里,以防鱼虾吞噬屈原,之后民间出现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饭。

此后,每年端午节泪罗人便向河里丢粽子,以示祭屈原、慰水鬼、镇蛟龙,并向华夏各民族传播,相沿成为各地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端午习俗。

2、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唱老戏

端午唱老戏,是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初泪罗人在端午节要祭龙,而祭龙中就有歌之舞之,以娱龙神。

随着龙舟竞渡的兴起,江边的人们便弱化了娱龙的成分,取而代之的是下午跳巫舞、唱楚歌。

4、歇端午

“牛歇谷雨马歇社,人不歇端午被人骂。”这是汨罗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一句俗语,可见汨罗人对端午的重视程度。

意思是讲,牛逢谷雨主人不用牛,必须让它休息一天,马逢社日也必须休息。人逢端午则不管工作多忙,都要休息一天,参加纪念屈原的活动。

5、插桅子花

每年端午,江畔的年轻姑娘不擦雄黄、不挂香袋,而是采摘栀子花插在头上、放在室内。栀子花端午时节正值花开,特别香。

姑娘们插在头上,以示去头屑、防虱子,也使头发青丝柔软,还让人漂亮美丽。传说此俗源于屈原的女儿女媭娘娘,爱戴栀子花。

返回目录

端午节的风俗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1、由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2、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菖蒲、榕枝、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
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1、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内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5、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