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易中天品三国他对于三国的里的见和颠覆认知《易中天品三国》拿着史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易中天品三国他对于三国的里的见和颠覆认知《易中天品三国》拿着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易中天品三国,他对于三国的里的见解你都认同么
我并不是很赞同易中天对于三国的见解。我觉得易中天品三国有独到之处,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易中天品三国,他评价三国中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凭借他自己的喜好。易中天品三国,评价太过于主观性,当然我们听评书的话,也不需要听那些枯燥乏味的史实。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一点。
易中天讲三国一般都是捧曹操贬低刘备,他主张三国中的人物的一切行为都是利益驱使。我觉得他三观有些不正,他这样不符合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歧视荀彧,瞧不起荀彧,他认为他是小人。其实荀彧是个君子,一个真正的古代的谦谦君子。荀彧一直想兴复汉室,最后他发现他一直追随的主公曹操不想兴复汉室了。他很失望,但他也没有背叛曹操。他选择了沉默。可见他是一个君子。易中天不这么认为,易中天认为荀彧就是一个小人,因为他不符合易中天心中的标准。
易中天讲解三国也有他的一些独到之处。自古以来,一般都是崇尚刘备的作风,认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个好人。易中天能够发现曹操的有点把他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我挺佩服他的。虽然这可能夹杂着他的一些小心思,但是毕竟他做了,并取得成功。那他就是值得我们佩服的,
易中天品三国类似于说书一样的东西,我们只需要听,而不是把它作为了解三国史实的途径,你如果真的想了解三国,那么我就推荐你去读陈寿的《三国志》。
颠覆认知,《易中天品三国》拿着史料反演义,我们之前看了假三国
之前我们看的并不是假三国,只是我们之前一般看的都是三国演义,还有语文教科书上的故事片段。而易中天是拿着各种史料、出版物来推翻小说,“哗众取宠”是我个人对易中天的总结。
之前易中天只是武汉大学一个教师,十年教学,基本默默无闻,影响不大,50多岁黯然离开校园,走出武汉。然后他走上了百家讲坛,开始了他人生的逆袭之路。
他的逆袭成功靠的是“颠覆”二字。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一个学识底蕴并不深厚的人,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吸引眼球,获得大家的关注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颠覆,颠覆大家习以为常的知识,四大名著大家都熟悉吧?受众面这么广,就算没文化的人,都听过它的戏曲或者相声,三国演义又有历史背景,这个最好拿各种正史和野史颠覆。那就决定搞它了!
于是《易中天品三国》便在百家讲坛粉墨登场了,糅合了国内外各种资料作为武器,去欺负小说,用史料去批斗小说演义,然后放大正面人物的缺陷,偷换概念,贬低诸葛亮,吹捧曹操,再加上他鲜明的表演风格,成功的快速红遍大江南北。
在外行人看来,这个人才是真大师啊,真有文化!连当初懵懂无知的我,都守着电视等着他主讲的《百家讲坛》。现在看来,他成功也有他成功的道理,最起码摸透了人的心理需求。
易中天让我们换种角度看世界,也是不错的,只是我们不能偏信他的观点。我们并没有看假三国,读历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更加具有智慧。
不吐不快之《易中天品三国》
看到这年头居然有人还相信《易中天品三国》的,只好拿出来吐槽一下。
首先呢,我觉得易中天的三观和我的三观有很大出入。
最大的一个言论就是他的“政治问题说”。他洗白那些乱臣贼子的观念离谱的很。在他说到谯周这个人时,他说谯周虽然背叛了蜀国,可他道德优良。并且说出了一句惊人的台词,大致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国古代很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不是道德问题,强行把政治问题归咎于道德问题是迂腐之见。“政治立场出了问题,不等同于个人道德出了问题。”
这个观点,和日本的“重小礼轻大义”如出一辙。“我不贪财,我不好色,我不虐待百姓,我不陷害同僚,可我背叛国家,我通敌卖国,但是我仍然是个正人君子,大人之儒。”
第二呢。就是他为曹操洗白的那个著名的言论?
易中天:“鲁肃是君子吗?当然是。鲁肃早就说过汉室不可复兴,鲁肃是君子还是小人?荀彧是君子吗?当然是。那君子为什么要帮助坏人呢?”
“君子为什么要帮助坏人呢?”这个问题我可没法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易中天也没法回答吧。
我也想这样询问易中天。
“刘禅是不是昏庸无能。”
“是。”
“诸葛亮是不是无双国士?”
“是。”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去辅佐明君呢?”
“吕布是不是暴戾?”
“是。”
“陈宫是不是君子”
“是。”
“君子为什么要帮助坏人呢?”
“孙权晚年坏不坏,恶不恶毒?”
“恶毒。”
“陆逊是不是正人君子?”
“是。”
“那陆逊为什么不背弃他呢?”
“司马昭坏不坏,是不是奸臣?”
“是。”
“他的妻子文明王皇后道德品质好不好,贤不贤德。”
“贤德”
“那文明皇后为什么要跟着司马昭又对他毫无怨言呢?”
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又怎么知道,这个问题只能穿越过去古人了。再说易中天举的这个例子实在不好,拿荀彧来举例子,然而事实是荀彧恰恰是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曹操所杀害的一个人。
结合易中天之前的一些言论,实在前后矛盾。易中天给刘禅洗白的时候说:“历来贤明的君主面前,谁没个小人”。之后他又开始抹黑了法正:“有人就说刘备身边的那个法正就是个小人。”法正还小人?那黄皓是什么?
且不讨论法正是不是小人,接着易中天的话反着问。
“贤君身边为什么会有小人呢?”如果奸雄身边不可能有好人,那么贤君身边为什么会有小人呢?
易中天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第三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中,曹操的政治资源最差。我觉得不管看过《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曹操的政治资源比刘备差?
第四就是所谓的士族论。
自从易中天说了所谓的士族论,三国的失败其实都是士族上位的必然结果后。各大营销号,某些学者,都开始鼓吹士族论,什么寒族士族斗争论,变相扯一下魏晋玄学论。
这年头,洗白的方式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问题。隋炀帝造京杭大运河,造福了后代百姓。武则天设计陷害王皇后,那是打击了关陇士族,使得寒族可以出人头地。连曹操杀孔融也要扣上一个打压士族的美名,什么罪在当世,功在千古。
按照易中天的言论,曹操的“唯才是举”等同于打击士族。然而实际上,曹操身边的有名的谋士基本都是大名士。再说曹操,曹操是什么身份,好歹人家有个相国曹参的名头,出身也不差,虽然比袁绍差。
再来看看所谓的皇族向士族妥协论。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是向士族妥协的结果,因此,魏国便灭亡了。妥协这词用的实在不好,我更倾向于是拉拢士族而不是妥协士族。
说的士族好像不依靠皇权,不做官就会更加有名气一样。
袁绍确实是世家大族,但是他家闻名也是靠了“四世三公”,也是要靠在朝廷里的官职而闻名的。
贾充出身名门,可贾充可是晋朝的开国功臣。
再到晋代。西晋有个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里面的都是著名文学家,例如陆机,石崇,潘安。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出身大家士族,有的虽说不是大户人家,到底也都还算是儒学世家,总之家境还没到穷到要像刘备一样“织席贩履”的地步。按照这种逻辑,这些名门世家们出身那么好,还要拼命地挤进朝廷做什么?待在他们的大庄园里摸鱼好了。
其实呢,简单点看,当时的社会,一般也就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可以读得起书,识得字,普通老百姓八成目不识丁,所以招募出身高贵的人和招募有才的人并不矛盾。
顺带一提就是魏晋玄学论。现在的很多人提到魏晋就是士族和玄学道教。其实魏晋的主流思想还是儒学,只不过把道家一部分思想融入了儒家里了,就和唐代主流思想还是儒学,只是融佛入儒了一样。道理很简单,因为儒家学说最适合封建社会的运行。现在社会有个新的词汇叫做佛系,但是我们主流的思想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想必不难理解。所以,少看看营销号,多读读史书以及历史文学。
第五就是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阴谋论。
自从易中天说了白帝城阴谋论后,关于白帝城托孤的阴谋论经常能在网上见到。说什么刘备其实在白帝城安排了刀斧手,若是诸葛亮不答应,他就派人杀了他。请问一个真心要造反的人,会因为皇帝说了这样的话就不造反吗?
按照易中天的观点,我国历史上只有改朝换代的,不可能出现这个例外,就算是例外也不知道刘备的观点是怎么来的。言之凿凿,看起来很有道理。
易中天难道没有读过战国时期燕王哙的故事?燕王哙就是禅让给臣子子之。
再说近的。孙策曾经在死前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孙策真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当时有儿子,可是他没有传给他儿子,而是给了他的弟弟。但是对弟弟他依然不是特别放心,因此才对张昭说了这样的话。所以孙策也是有这样的想法的。而且这个故事易中天在《品三国》这个节目里也都说过。易中天再次前后打脸。
之后,易中天的又说是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意思这句话是让给了诸葛亮废立的权利。但是易中天没有说到前面那句话,刘备说诸葛亮的才华胜过曹丕十倍,当时的曹丕已经是皇帝了,所以刘备的意思就是让位于诸葛亮。
第六就是曹魏夺嫡之争。
大家通常认为曹操想立曹植为世子,易中天反驳说,就是因为曹操最喜欢曹植,所以才不可能立曹植为世子。因为古代立继承人有四个准备立嫡立长立又爱,说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立爱。
可是接下来易中天又说曹植好多次差点就被立为世子。这不就是前后矛盾吗?再次打脸。
看完那集,看到最后观众也不清楚曹植为什么会败给曹丕。还是看看《三国演义》,里面讲得清楚点。
第七就是关羽之死诸葛亮和刘备要负责任。
自从易中天发表了这个观点后,网上出了许多阴谋论,说诸葛亮故意害死了关羽,荆州不去救他。诸葛亮为了害死关羽,丢一个荆州?这个问题,参考八国联军侵华。古代交通不方便,信息传播得慢。朝廷得知大沽炮台失守时,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易中天的观点就是说诸葛亮应该猜到孙权会对荆州动手脚,拜托拜托,诸葛亮神机妙算不错,可是诸葛亮又没有读心术。要是凡事都能猜到,蜀国早就北上中原一统天下了。
第八就是诸葛亮把持朝政论。
易中天表面上说诸葛亮很多好话,其实就是个蜀黑。易中天说诸葛亮不该集权,理由是刘禅并非弱智,诸葛亮不放权是不对的。他还拿《出师表》里面诸葛亮多次提出“先帝”告诫刘禅作为批判诸葛亮的依据。提先帝,这和我们现在的老师批评学生然后叫家长到学校一个性质,刘禅是皇帝,那么唯一能够制约他的也就是死去的父母的话了。刘禅是不是昏君的问题,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连司马昭也看不下去了。
第九就是曹操没有杀荀彧的论调。
易中天为了给曹操洗白,话都说的那么微妙。给了一个空食盒子,不代表要杀荀彧,也有可能是不说话的意思,荀彧不说话,还是有饭吃的。那看来是荀令君误解了曹操的意思。易中天到最后还说什么荀彧究竟是不是曹操杀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荀彧已经失去了理想。理想居然比自己的性命重要,真佩服易中天的三观。
第十就是曹操屠城论。
他的话的意思就是屠城也不一定是曹操的意思的,有可能是他属下的人干的。
众所周知,易中天是魏吹蜀黑,神奇的是,易中天如今被各种魏粉吐槽,可想而知,他的三国评论有多么荒谬。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易中天教授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分为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重归一统、历史回眸五大部分,共52集。就拿他讲的郭嘉和关羽来说。
1,郭嘉。一个吹过头的例子,郭嘉牛大家都知道,但作者仅因为一个时间巧合(好像是郭嘉死那年,刚好是诸葛出山那年),就强行将两个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的人做了一番PK,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给人一种“如果郭嘉不死,那么……”的感觉,有兴趣自己去“天生我才”一章。个人观点,郭嘉如果没死会怎样,我不知道,就他生前的功绩,还不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2,关羽。也是黑的不行了,关羽无论文学形象,还是历史形象,都算是非常耀眼,然而,在该书中,有关关羽描述最详尽的是:关羽看上了个妹子,曹操原本答应赏赐给他,后曹操自己看上了,放了关羽鸽子,关非常郁闷……还有就是关羽是剃头的祖师爷,财神爷。
总之,每人读历史都会有自己的见地,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给别人,那就不厚道了,作为评书,应尽量求客观公正,而不是前面的摘取几句史料告诉大家:关羽是个萌萌哒的大侠;诸葛亮只会治国不会打仗;郭嘉天纵奇才,如果不死,那么……还有曹操同学,简直8重人格分裂体。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