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让”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回答者:老生谈笑日期:2023-09-30

“让”有以下几种意思:

1,责备。

《左传。

僖公五年》夷吾诉之,公使让之2,谦让,退让。

《尚书。尧典》允恭克让 引申为推辞,避让。

《九章。

怀沙》知死不可让,顾勿爱兮 把好处让给别人。

《吕氏春秋。

行论》尧以天下让舜3,表示推让,容许或听任(晚起义)。

《水浒》第七回:权且让他这一回4,请人接受招待(晚起义)。

《儒林外史》一0回:当下让到书房里备考意义还有:

1,古代的一种礼节。

例略2,讯让,不如(晚起义)。

例略3,通“攘”,窃夺。

例略“让避于丹朱”应该是推辞,避让之义,言舜之美德。 答后记:第一次这样认真的作答,查阅了不少资料,希望你使用,如还想进一步探讨,可以继续交流!

返回目录

文言文里‘因’的意思?

回答者:用户399866340320003日期:2023-01-24

因⑴于是,就。例:

①虎因喜,计之曰。

②因取刃杀之。

③因屏人曰。

④因拔刀斫前奏案。

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⑥因谗之曰。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

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⑻沿袭。例:因遗策。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返回目录

文言文被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回答者:清风亭57594977日期:2023-11-28

一、被动句

1.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译为:不受时俗限制,向我学习。

2.而君幸于赵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可是你受到赵王的宠幸。

二、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项伯杀人臣活之。(司马迁《鸿门宴》)

译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了。

2.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译为:在国外联合横向的国家,让诸侯国相斗。

回答者:错误需要纠正吗日期:2023-01-15

文言文中被动用法属于特殊句式范畴,一般有表示被动的标志,“为…”

“为……所”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于……“或“见……于”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也有不带标志的

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使动用法是词语使用范畴的,翻译成“使什么”或者“让……”

返回目录

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回答者:老段加一123日期:2023-01-17

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回答者:用户3144240072761469日期:2023-01-21

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以,音已(yǐ),当代用法如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表示用、拿,把,凭借,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示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结果,译为“导致”,如“……以塞忠谏之路也……”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表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返回目录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文言文寓意?

回答者:居然日期:2023-01-13

【原文】

  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里之邑。”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 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翻译】

  夏王让后羿射直径为一寸的一平方尺大小的兽皮做的箭靶,于是夏王命令他说:“你射这个靶,射中目标那么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目标,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就这样,他拉开了弓,射出第一支箭,没有中。射出了第二支箭,又没有中。夏王问大臣弥仁:“这个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为什么今天连射两箭都脱靶了呢?”弥仁说:“后羿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抛弃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回答者:大领子0325日期:2023-12-03

原文: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译文:夏王让他在

用一尺见方的兽皮制成的靶子

和直径只有一寸的靶心上展示箭术.

寓意:不要因为患得患失的心态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也就是说不要为金钱名利之类的身外之物所累.

回答者:内脚背日期:2023-01-16

只有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才可能成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