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读后感和《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读后感和《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读后感

我是一个不怎么爱看书的人,但是拿到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却一气读完,让我爱不释手,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十岁,儿子五岁。自己虽然是教师,但是看了尹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实在是太失败了。
女儿小时候总想教育好她,不准她做这,不让她做那……,再大一点,教她拼音、算数等,给她报各种辅导班,害怕她输在起跑线上。以致于现在害怕星期天,害怕辅导班。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星期天的快乐时光,一到星期天就早早起来,比上学时起的还早,就到处疯着玩,真过瘾,直到天黑了还不肯回家。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辛苦。
女儿每到星期天才能见到妈妈一面但也没表现出兴奋和高兴,只是怯怯地偷偷观察妈妈的’脸色,害怕让她再做题,直到该睡觉了,没时间让她学习了才腻在妈妈跟前释然的睡觉。现在女儿怕写作业怕上辅导班,以前我总是很苦恼,找不到原因,不理解是为什么。直到现在读了尹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才知道原因。原来是我对她责备和约束过多,造成如今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学习。
当我看到尹老师专门为她家圆圆提供一个专门用于画画的涂鸦墙,我又想起了被我训得不敢出声的儿子。刚搬的新家,儿子就拿着女儿的彩笔在雪白的墙上画起了绿色的西瓜。当时我就对儿子连打带吼,儿子当时吓得连哭都不敢哭出声来,我觉得起到了效果,儿子再也不敢在墙上乱画了,我认为这是在教育儿子,直到现在儿子不管写什么,在哪儿写都要跑到我面前问一问能画吗,我知道了出问题了。与尹老师相形对比之下,同样是家长,我这样的行为着实让我有些后悔。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原来一直认为这是对他们好的事,原来是害了他们。复杂的教育的其实可以用我们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我应该放开对孩子"天性"的管制。
让我们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吧——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有用的人,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返回目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01:被信任的欢喜
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孩子大约三四岁,很爱吃糖,她的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蛀牙,也担心会发胖,就严格控制数量,结果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孩子背着妈妈偷偷吃糖果,不但没有少吃糖,反而多吃了,自控力不仅没有发展出来,还多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坏毛病。
后来,妈妈改变思路,她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很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并把糖筒交给孩子自己保管,孩子既兴奋又激动,这里面是被信任的欢喜。妈妈和她约定好每天吃糖的数量,过了几天,妈妈悄悄的去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孩子真的一块都没有多吃。
家长把管理糖筒的权力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孩子手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件,却是一项教育大事件,它告诉孩子,你不必是家长的“臣民”,你是自己的主人。
02:错把控制当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
儿童成才过程中的每件小事,几乎都可以在自由或不自由的感受中,成为或好或坏的教育事件。持续性的错误总是有代价的,没有哪种一再发生的过失会不留下痕迹。
03:越不限制,孩子越听话
“自由”就在每一个和孩子去相处的细节中,需要在点滴中实现。很多人担心,给孩子自由,会养成她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坏毛病。这个担心没有必要,实际上,如果平常家长很少限制孩子的自由,那么遇到个别真正危险的东西或不可为的事情,你告诉孩子不要去动,孩子会很听话的。凡不听话的孩子,是因为他平时听了太多的“不许”,他对这个词已产生“心里抗体”。妈妈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宽容和爱,孩子都会铭记于心。
04:给孩子自由比管束更难
保护孩子安全最好的办法,不是限制她,而是要做到在旁边正确的引导和监护,告诉她如何安全的玩。
给孩子自由比管束更难,但理解透了,其实就会变得简单。
书中讲到一个例子:作者的女儿圆圆小时候几乎玩遍了所有遇到的东西,把小尿盆戴到头上说是帽子;把爸爸的绘图尺当剑,到处乱砍;把盘子里油腻腻的鱼尾巴贴脸上说是胡子,把装着碗的面条突然扣头上说是头发……
然而,作者并没有生气,虽然增加了很多家务活,但他们依然正面面对。因为很少限制她,所以她非常听话,对于不让动的刀,火,电源躲得远远的。
单纯的制定规则,简单的限制孩子,表面看得用心,事实上这样虽然简单,却是最懒惰的教育行为,谁不知道在一个弱小者面前发号施令最容易。
05:结尾
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返回目录

尊重 信任 自由——《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体会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为我们提供很多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读了这本书后的在对待儿子的问题时心态平和了很多。书中很多的观点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品味。
1、关于“完美计划”
相信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为孩子制订出很多我们自认为完美的计划,但这些计划真的可以让孩子变得“完美”吗?结果往往是让人失望的。因为孩子是需要自由的,只有“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我现在教的这届学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从高一开始,年级管理中心就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完美计划”,这个计划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被完美规划,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多长时间等等,可谓是360度无死角的管理。学生开始时还是很配合的,取得的成绩也不错,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任何的计划力和执行力,逐渐无力感越来越强,即使到了高三,学生也没有学习上的冲劲。
2、关于“信任”
其实完美计划只是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进行控制的表现,作者也提到 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源于两方面意识的匮乏:第一缺少“尊重”的心理基础,即信任;第二是没找到实现“尊重”的路径,不知道能带他走上这条途径的,是一块意想不到的路标:自由。
可能有家长说我很信任孩子啊,但孩子不相信我。家长对出孩子的信任不是嘴上说:我很信任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对于你的哪怕只是一个审视的眼神,他也会从中感受到你的不信任,因此要想做到书中信任,需要老师和家长是从内心中真正地相信孩子,这样才能在每个动作、眼神中自然流露出尊重,从而给出孩子真正的自由。这就让我想到儿子和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女儿说妈妈总是埋怨她不体谅妈妈的感受的故事。小时候妈妈问女儿:“你要喝牛奶还是喝果汁?”女儿说:“我想喝果汁!”妈妈就例举喝果汁对牙齿不好等等理由,最后给女儿喝了牛奶。妈妈带着女儿去买衣服,问女儿:“你喜欢粉色的还是白色的?”女儿选择白色,妈妈说:“白色的不耐脏,还是选粉色吧!”女儿不同意,便大声哭闹,妈妈很生气,责怪女儿不体谅她的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对妈妈给的选择全部都给予“随便”的回答,妈妈又会很生气地说女儿不体谅她的感受,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继续为女儿做决定。
作为家长和老师是不是我们也经常营造着这样的假自由,先给出选择权,再打着“为他(她)好“的幌子,否定孩子的决定,然后为孩子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决定,这种假自由比没有自由更让孩子无助与无措。还记得火精精老师在读书分享会上说的这句“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真的是很强大,我们要给孩子,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在信任中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信任孩子孩子是一个宝藏,有些无穷的潜力,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一定可以在不断的错误中成长,给我们无限的惊喜,所以我们要做的的就是放手,将机会留给他们。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还记得书中的这首小诗吗?孩子的快乐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呵护,并且和他共同成长。

返回目录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抽空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可以说受益匪浅。
尹建莉老师用朴素易懂的讲述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传达了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说实话,读这本,一边读一边经历心灵的地震。在育儿方面倍感惭愧与内疚。
“凡那些动不动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睛、打骂孩子、羞辱孩子的老师都是差老师,他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老师,也适用于所有妈妈。有人说“妈妈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未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妈妈的情绪很容易失控。
我记得以前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在班上忙的焦头烂额,放学后急急忙忙的去接孩子。把孩子接回家又要做饭、洗衣,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了,写计划写随笔,洗衣服,准备明天的工作……每天都像个被人抽着不停旋转的陀螺。没有时间正儿八经的陪孩子,更没有好的情绪。尤其是你忙的不可开交,可孩子有闹腾的时候,心烦意乱,情绪瞬间崩溃。回头再看看孩子委屈的泪水,又自责又悔恨又懊恼。所以我选择了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
刚好今年我又教一年级的孩子,她们的年纪和我家老大年龄差不多,大则一两岁。每天看见孩子们一个个努力的学习、周一周三周五自觉打卡读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老远听到孩子们喊我,给我打招呼……看到一个个满脸笑容的孩子们心里别提多高兴啊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好,不要急于采取什么政策去应对,教育的尺度要温和,要善于动脑筋,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就能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返回目录

李石岩《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初见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读的欲望,初读一周,果然获益匪浅!文中作者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大多数的事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事。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新手,很多老一辈的经验主义或者所谓专家的“科学理论”往往被我们无比尊崇!但其实,有些时候反倒是我们自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这种规律,而不是以自己的家长权威,自以为是地帮孩子决定一切!
父母之于孩子,不过是人生路上的陪伴着,引领者,但却不能以指导者自居。孩子之于父母,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独特的天赋,他也有自由,有自尊,有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有自身与人相处的方式,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遵循孩子的意愿,尽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一生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假使我们只留给孩子一些消耗性的财富,那是不可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适应社会的技能,而不是仅仅赋予他们物质上的财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我们一起学会放手吧,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独立的生命体,他不应该按照谁的意愿生活。或许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犯错,但是谁不曾年幼?谁不曾犯错!不要自以为高高在上,因为一些小事无休止地指责孩子,孩子就是家长的一年镜子,在我们指责孩子某些错误行为或者习惯之前,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
孩子,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妈妈也在学习做一个好妈妈,请原谅我过去的自以为是,以后我会学着尊重你的想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第二章——净化育儿观念。说实话,读过之后内心的观念冲击很大,而且,有很多作者的观点,初读的时候不能够产生认同感,但是细细品味后,又似乎有所顿悟,或许这就是观念转变的过程吧。
本章伊始,作者告诉我们: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可是传统教育不是常说“教不严师之惰”,又常说“严师出高徒”吗?难道教育不应该严格吗?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没有自制力的时候,严格的教育态度难道不是有助于孩子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吗?其实不是,无论是完全的严厉,或者说是完全的放纵教育,这都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作者告诉我们,要提倡宽容教育,宽容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遵循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给孩子充分自由,而且又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给孩子最大程度的宽容。这种宽容不是无视孩子的错误,而是能让孩子自我调整,自我适应,通过自身生活体验,获取经验,并且最终收获成长。同时,这种宽容,也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提高孩子遇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断了儿童的发展。是啊,每个为人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好、我们做的每件事,内心里打的旗号都是为了孩子,可是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你现在用的教育方法曾经适用于你,可是他却不适用于我们的孩子。也许你无意中的一句侮辱性的话语、一个轻视的举动,就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无法抹灭的伤害。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很多观念也在进步,教育观念尤其需要进步。让我们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对待孩子,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最多的宽容,最诚恳的善意……
没见识过美好柔和的教育,也失去了用最天然的心去体会另一个天然的人的能力,不相信一个人的自发选择会是善的。对人性的不信任,常常是一些人跨不过“立规矩”这道坎的根本原因。所以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尤其面对孩子的过失时,不知道离开了惩戒,还有别的办法。
自由是规矩存在的土壤,自由的孩子才能成为自觉的孩子。自由意志就是要打破对规则的盲目膜拜。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是错的。成人可以给孩子呈现规则,却不能强迫孩子执行规则。如果有什么规则特别需要孩子服从配合,要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之美,心悦诚服地接受。在规则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包容心远比强制力更能让孩子学到守规矩。
“自由意志”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大的奢侈品。然而“自由意志”并不是允许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在保证安全和道德的框架内,尽力不干预孩子的想法,让他自由选择,自己决定。家长只需要引导,而不能干涉。不要担心他闯些小祸,不要害怕他做得不够到位,不要为他的无心之过而责备他。如果孩子的选择真的有违道德或者不安全,家长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合理的分析引导,而不是横加指责!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无论好坏,都会沉淀为正面经验。
一个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其实就是错过了生命中许多最美妙的时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第四章——赢在教育细节。其实,不只是教育,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在于细节,而细节往往又最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
作为员工,我们经常思考工作中的细节;作为朋友,我们也常常思考并注重与他人相处时的细节;可作为家长,我们却极少思考与孩子相处时的细节。就像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一样,细节在家庭教育中也会产生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总是自以为努力地在教育孩子,我们也总以为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表达出的内容与孩子感知到的却并不完全相同呢、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我们家长忽略了与孩子交流中的潜台词。往往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家长会自以为高高在上地指挥孩子,所以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我们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其实这些潜台词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它虽无声无息甚至难以被人意识到,但确实真正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部分。所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也请三思,不要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关于艺术教育我也有了一些感悟。当今社会,不让孩子学个特长班、兴趣班总会觉得少些什么。当初帮孩子报班的初衷只是为了培养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渐渐地被考级绑架了,迷失了最初的想法。现在想来,本来兴趣班就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实在没必要让它成为孩子的负担,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点。
注重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合理运用一些有效的办法,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度,让亲子关系在和善中,帮助双方共同快乐进步。
这些年新闻里频频报道,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写作业、或者因为别的学习、成长问题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有些结果令人哭笑不得,而有些后果严重的,令人唏嘘、感叹。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总是自以为知识和生活阅历丰富,从来不会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而是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俯视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行为的对错,评价标准完全是家长主观认定的。实际上这些标准根本没有什么依据。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总会对孩子发脾气,指责孩子不符合家长的主观意愿。其实发脾气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什么,只会让孩子要么怯懦,要么同样的坏脾气。所以,发脾气在教育中是最无能的表现,并不能解决什么根本问题。
而有些家长自诩从不跟孩子发脾气,遇到问题就给孩子讲道理。然后就一遍一遍自以为很开明地重复自我认知里的所谓的道理。这样也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在家长的反复唠叨中,会增强孩子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亲子关系。永远不要认为反复唠叨自己的主观经验就会变成孩子的间接经验。
孩子年少时的好习惯的培养、好性格的养成是一门长久的学问,需要家长理性对待,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自由和尊重。
爱是一门艺术,教育更是艺术,让我们正确爱孩子,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阻碍。

返回目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母亲,我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在照顾孩子方面很用心了,也从来没有想过作为家长是需要学习的。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10年的教学经历足以让我了解怎样培养学生,怎样关注学生。可是,通过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让我感到无论是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真得好好学习一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另自己回味的童年,也希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是我们想想现在的孩子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出门就有朋友玩,吃饭都可以串着门;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回家放下书包,就可以找隔壁的大哥哥大姐姐玩儿跳皮筋,丢沙包;他们不像我们小时候,周六日彻底放松,撒欢奔跑在田间捉蟋蟀。现在的孩子,放学回家被关在小楼里写作业;现在的孩子,周六日被逼着学自己不喜欢的特长班;现在的孩子,会玩儿的游戏也少之又少了。我们需要改变一下,还孩子一个快乐纯真的童年。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作为孩子,他们获取知识与创造力的方式是游戏。一个缺少游戏,缺少尝试的童年是恐怖的,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任职基础反而很薄。有些学校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是非常错误的。我听说的有的学校规定早晨孩子到学校以后,不准出教室门,必须读书。下午到学校后,不准出教室门,必须练字。这种行为跟生产机器有什么区别?孩子们变得刻板、无趣,谨小慎微,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我认为一名好家长,一位好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还给孩子们童年,不要让他们在苦涩的童年中度过。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学会了和孩子们沟通的方式,除了尊重、平等,还要有智慧。父母和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不断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教育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目的和愿望的背离,其中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者往往只关注自己说了些什么,没有关注到孩子理解到了什么。避免使用语言暴力,更不能用武力来打压孩子。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儿童是脆弱的,成长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父母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的棍棒是件比手中的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另外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只要方法正确,有耐心,多关注,多思考,所有的孩子都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不要只看到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以学习成绩来肯定或否定一名学生。做一个有素养,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比成绩卓越更重要。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