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硬读《随园诗话》和古诗雨过作者袁枚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硬读《随园诗话》(265)
播,汉字,拼音bō,本义是指撒种,也有传扬,传布的意思。《说文》:“播,种也。”后来也有布设的意思。如:播食(布设食物);播授(布置安插) 。汉代王符 《潜夫论·本政》:“贵宠之臣,未尝不播授私人,进奸党也。” 本人翻译: 我曾经教人学诗:学写古风,必须学习李白、杜甫、韩愈、苏轼四大家;学写近体诗,则必须学中晚唐、宋朝、元朝诸名家。有人问其中原故。我说:“李、杜、韩、苏,才力太大,不屑于抽去诗文筋骨而入精巧细腻,布置安插于管弦之中,所以音节多不太协律。而中、晚名家,便清脆可歌。” 真老实人言: 袁枚此语,意在谆谆教导学诗者必须高度注意格律音韵,不可一味模仿学习李、杜、韩、苏,把他们近体诗中里不合格律的瑕疵克隆了下来。近体诗,格律音韵规矩森严,而李、杜、韩、苏这些学际天人,不为规矩所囿,直抒胸臆,难免不合韵律,所以,其古风可学,近体诗不可仿。而至中晚唐时,诗之格律已经定型,也已经成为评判诗之优劣的重要标准,名家圣手已经十分在意格律音韵之美,故学诗者心摹手追,不至于误入歧途。
古诗雨过作者袁枚
雨过(袁枚)拼音版注音: yǔ guò shān xǐ róng , yún lái shān rù mèng 。 雨过山洗容,云来山入梦。 yún yǔ zì lái wǎng , qīng shān yuán bù dòng 。 云雨自来往,青山原不动。 雨过(袁枚)翻译: 每往雨停的时后那山峰就像洗过脸一样肮;云来时静静的青山又彷佛进入白绒绒的梦里.任凭天上的云来来去去的,青山仍然屹立不摇,不为所动。 雨过(袁枚)赏析: 意思是世事无常,不要受影响而烦恼,就如同青山并没有受浮云隐现去来而生变化,隐喻智慧的心能达到开悟的悟境。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8),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或为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此称为“随园”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拼音是什么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拼音是“míng yuè yǒu qíng yīng shí wǒ ,nián nián xiàng jiàn zài tā xiāng”。
一、原文
随园诗话 袁枚
飞云倚岫心常在, 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 年年相见在他乡。
二、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三、《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 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 格调 ,而不解 风趣 。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 腔口 易描;风趣专写 性灵 ,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 性情 ,便有 格律 ;格律不在性情外。 《三百篇》 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 皋 、 禹 之歌,不同乎《三百篇》;《 国风 》之格,不同乎《 雅 》、《 颂 》:格岂有一定哉? 许浑 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格调,在此处指诗歌的格律声调。 风趣,“风趣”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其内涵多指风尚志趣,也可指风味情趣,它作为美学范畴确立在宋代,宋以后文论家对“风趣”展开了理论探讨。出自《辞海》中解释为:风尚志趣,也指风味情趣,后多指语言、文章幽默诙谐的趣味。 腔口,方言,实指腔调。腔,本指音乐、歌曲或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子,亦指诗词文章的声律格调。腔口,在本处意谓固定的格式。 性灵,此处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晋书·乐志上》:“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於咏歌;感动之端,不知所以关於手足。”唐 孟郊 《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唐 陆希声 《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第一回:“只有英雄忠义辈,肉身虽死性灵存。” 性情,指人的禀性和气质;性格,脾气。《易·乾》:“利贞者,性情也。”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唐元稹《遣行》诗之九:“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南朝梁锺嵘《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清顾炎武《日知录·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诗、赋、词、曲等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外国诗歌也有自己的格律。格,通俗来讲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律,即音律,主韵。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则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三百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篇数,也是《诗经》的代称。《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三百一十一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皋陶(gāo yáo),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有两个说法,一传为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二传为山东曲阜人。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六安地区),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皋陶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国风,《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民间诗歌。《国风》大部分作品是汉族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合称“二雅”。《雅》诗大部分是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演唱的乐歌。《小雅》的大部分作品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几乎全是贵族作品。《雅》诗一般篇幅都较长,如《大雅·抑》长达12章,144句,468字。句法、用韵都较整齐,布局谨严,组织完密。《雅》诗的语言一般不如《风》诗通俗易懂,且多抽象议论。 颂,《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颂》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用于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其内容多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颂》诗多空洞抽象的说教,缺乏形象性和韵律美,也极少运用比、兴手法。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本人翻译: 南宋诗人杨万里说:“从来天分偏低且又笨拙的诗人,写诗总是好谈诗词的格律韵调,而不了解写诗的真谛在于风尚情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律韵调是个空架子,有了这个格式模板,就容易往里面填充内容了,依葫芦画瓢罢了。而具有风尚情趣的作品,则必须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灵魂,要做到这些,不是天才办不到。”我深深信服他说的这句话。我们必须知道,有了真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诗经》三百篇,一半以上是劳苦之人思念妻子的率性直言之作。有谁为他规定格式?又有谁为他设定音韵音调?当今那些动不动就谈格律腔调的人,写诗作词有谁能超过他们的范围呢?更何况皋陶、大禹时期的诗歌,不同于《诗经》。而《诗经》里《国风》的格式也不同于《二雅》与《三颂》。格式怎么会是一成不变的呢?唐朝诗人许浑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好诗,是存在于诗人骨子里的真情感,是从诗人心底里流出来的美好意韵,而绝不存在于诗词格律之中。
随园诗话带拼音
陶潜的五柳先生传
fei yun Yi xiù Xing Chang zai飞 云 倚 岫 心 常 在,ming Yue Chen tan ying bu liu明 月 沉 潭 影 不 留。ming Yue you Qing ying shi wo明 月 有 情 应 识 我,nian nian Xiang jian zai ta 年 年 相 见 在 他 xiang乡。
赠汪伦古诗拼音带字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
hū wém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山大川。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语句注释
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语从至情发出。
明代朱谏《李诗选注》: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大方家格力过于唐之诗人绝句亦远矣。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诗不必深,一时雅致。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
《唐诗摘钞》:直将主客姓名入诗,老甚,亦见古人尚质,得以坦怀直笔为诗。若今左顾右忌,畏首畏尾,其诗安能进步古人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亦同此,所以不及此者,全得“桃花潭水”四字衬映入妙耳。
《镫窗琐语》: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不知唐人诗有因此而人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
清代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笺注》: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赖有妙语达之。
清人李锳《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诗式》:首句从“李白欲行”起,下一“将”字,则已在舟中而尚未行也,此就题起格。二句岸上有“踏歌声”,汪伦送李白也,伏下“送我”二字之根,承首句起。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兴下“情”字;三句转变,虽系兴字诀,却实接也。四句言汪伦之情更深于挑花潭水;虽深至千尺而不及汪伦之情之深,非为潭水言,特借以形容汪伦之情。“深千尺”三字已写足,下句拍上,更得势。所谓四句发之如顺流之舟者,于此可悟矣。(品)宛转。
正月十七夜注音版古诗
《正月十七夜》
清 袁枚
mǎn chuāng yuè sè mǎn dì yān ,
满窗月色满地烟,
qiān diǎn hán yā yī kè mián 。
千点寒鸦一客眠。
mèng lǐ hū jīng hú dié yǐng ,
梦里忽惊蝴蝶影,
méi huā fēi guò zhěn hán biān 。
梅花飞过枕函边。
赏析
有月,有蝴蝶,有梅花,都带有乡情的影子,况且他又说“一客眠”,所以这首诗是客寓他乡的思乡之作。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