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卷试题和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卷试题和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卷试题
1、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 )个这样的单位就得1。
2、18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分母是6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2里面有( )个。
4、===12÷( )=( )(小数)
5、五(4)班有男生29人,女生比男生少6人。班上有8人被评为三好生,三好生占全数人数的。
6、 45分=( )小时 28公顷=( )平方千米
18的因数
24的因数
18和24的公因数
7、 1○ , ○, ○,>( )>,<( )<
8、把18和24的因数填在下面的圈里。
10、甲、乙两人加工零件,甲10分钟加工了9个零件,乙15分钟加工了14个零件。( )的工作效率高一些。
11、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64份,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那么原来圆的面积是( )。
12、在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3、从一张长40分米,宽1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剪出( )个半径2.5分米的圆。
o
14、如图,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那么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分数单位是19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15、零件30个,平均分给5人完成,2人完成这批零件的( )( ),2个零件占零件总数的( )( )。
16、把35、1、58、∏、3.14、227从小到大排列是( )
二、1、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
2、半径2分米的圆周长与面积相等。( ) 3、4小时是一日的。( )
3、把5米长的绳子分成8段,3段的长是这根绳子的。 ( )
4、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5、半径3厘米的圆的面积是直径3厘米的圆的面积的2倍。 ( )
三、1假分数的分子一定( )分母。 ①大于 ②小于 ③不小于
2、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倍。 ①3 ②6 ③9
3、7个食堂平均分4吨粮食,每个食堂分得1吨的( )(填空)
4、同一根绳子分别围成下面的图形,面积最大的是( )A、长方形 B、圆 C、正方形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
1914-(14+514)+14
1、下图中的圆表示3平方厘米,请在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平方厘米。
六、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高是12分米,底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七、用96朵红花和72朵黄花做成花束,如果每束花中红花的朵数相等,黄花的朵数也相等。那么每束花中最少有几朵花?
八、小明10步走了6米,小红7步走了4米,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
九、一根钢筋,第一次截去78米,比第二次多截去310米,还剩45米,这根钢筋的
全长多少米?
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 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①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①正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④有12条棱;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 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 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16. 求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可以用列举法,也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7.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分数不一定是真分数。
18. 除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比较方便。如果计算结果可以约分的话,要化简成最简分数。
19.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20.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21. 数A×数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2. 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几种特殊情况有:1、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3、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4、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5、一个质数和一个不是它倍数的合数一定是互质数。
23.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4. 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先写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然后再进行约分。
25.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26.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的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27. 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咯。。。(*^__^*) 嘻嘻……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整理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知识点3】
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相对面完全相同,如: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根据习惯我们一般认为在一个平面中水平方向的为长,垂直方向的为高。根据这一习惯我们我们只需找到需要的面并根据习惯确定长和宽即可
五年级下数学有没有学过未知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没有学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各单元分别为::1、观察物体2、因数与倍数3、长方体和正方体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图形的运动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折线图8、数学广角-找次品9、总复习。
未知数(unknownnumber)是在解方程中有待确定的值,也用来比喻还不知道的事情。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符号x或者y来标记未知数,并且我们可以将它们用在等式或者不等式关系中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未知数的来源要追溯到阿拉伯语,在11和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的代数系统传到欧洲。阿拉伯语用“al-shalan”代表未知的东西,但这个单词无法用西班牙语表达,依照惯例,他们借用“ck”的发音来代表。这个字母组合来自希腊语的X(音kai),后来文章被翻译成欧洲通用语言拉丁语,人们简单的把希腊语的X(kai)对应成了拉丁语的X(aiks)。宋代创立的增乘开方法使解方程的方法更加完善,这直接促进了对于列方程方法的研究,于是中国数学的又一项杰出创造天元术诞生了。
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是如下: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