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和王充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和王充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代文学-填空题】

⑴《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新蔡(今河南新蔡)。
⑵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属于感伤诗
⑶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程乙本。
⑷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疾虚妄。
⑸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一句中,“白”是指水。
⑹《岐阳》“百二关河草不横”中的“草不横”指的是寸草不生。
⑺刘克庄《贺新郎》中,点明送别之意的句子是空目送、塞鸿去。
⑻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⑼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纪文。
⑽陈维崧的词风是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磐龙缠炉手打整理,欢迎追问,另祝考试加油

返回目录

王充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王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天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么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
2.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4.今胜于古
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他认为汉比过去进步,汉在“百代之上“,因为汉在“百代“之后。这种见解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历史意义: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人物简介:
王充(27——约97),字任壬,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边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返回目录

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

以“疾虚妄”作为著述的宗旨,写下了“九虚”、“三增”。对于民间流行的各种迷信也进行了分析批判,写下了《论死》、《祭意》等16篇。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