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雍正的兄弟允礼是怎么死的和康熙皇帝的十八阿哥康熙的儿子十八阿哥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雍正的兄弟允礼是怎么死的和康熙皇帝的十八阿哥康熙的儿子十八阿哥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雍正的兄弟允礼是怎么死的

病逝。
爱新觉罗胤礼,清朝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初二,生母是汉人陈氏纯裕勤妃,1723年被封为多罗果郡王,先后掌管理藩院、户部三库。雍正帝末年,与哥哥胤禄深受宠信,胤礼善书画丹青,号春和堂、静远斋。乾隆即位后,授总理事务大臣。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胤礼病死,活了42岁。谥号毅,称果毅亲王。以雍正幼子弘瞻为嗣。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奉使纪行诗集》。

返回目录

康熙皇帝的十八阿哥,康熙的儿子十八阿哥

1.康熙的十七阿哥为爱新觉罗胤礼,生于1697年,卒于1738年,享年42岁。
2.相关简介:爱新觉罗胤礼,清康熙帝第十七子,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
3.1723年被封为多罗果郡王,1728年晋升为和硕果亲王,先后掌管理藩院、户部三库。
4.乾隆三年,即1738年二月初二,胤礼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5.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和皇权之争。
6.且又聪明持重,政绩斐然。
7.去世后,乾隆帝深感若失股肱。
8.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迹,留有遗踪。
9.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
10.因此又作“允礼”。
11.他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允准,因而获“秉性忠直”、“存心宽厚”之赞誉。
12.乾隆元年,因罢双俸。
13.三年卒,谥毅。
14.著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奉使纪行诗集》《工程做法》等书。

返回目录

胤礼怎么死的

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公元1738年3月21日),胤礼去世。年四十二岁。二月初三日,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胤礼加祭一次。諡曰“毅”。葬于易州上岳各庄。著有:《春和堂》、《静远斋》、《奉使纪行诗集》。

返回目录

胤礼,果亲王胤礼为什么后来改名为允礼

果亲王胤礼为什么后来改名为允礼

其实,在雍正登基以后,为了避开雍正爱新觉罗胤禛的名讳,他的兄弟都将名字中与雍正相同的字给改了,胤礼也是因为这个将胤礼改成了允礼。

避讳在中国是一种很特殊的制度,而且这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避讳的这种观念在原始时期就产生了,由于巫术对当时的人有很大的恐惧,最初只是为了保密名字。商代就开始慢慢萌芽,出现避名讳。避名讳大致可以分为国讳和家讳,国讳就是指皇帝、皇后和皇族的名讳;而家讳是指家族长辈的名讳。如何避名讳呢?在中国有很多种方法解决,主要有改字、空字、缺笔、改音等等。在古代,皇帝的名讳是最应该避开的。因为如果你与皇帝同名,或名字中有一个是同皇帝的名字中的一个字相同,可能惨遭杀头之罪甚至会牵连到其他人。如雍正的名字是胤禛,他的兄弟就将“胤”改为了“允”字。因为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严格的礼教,很多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一切的。就像名字这一件这么小的事情,胤礼要将名字改为允礼,就是不得不这样做的,只要他没有做皇帝,就是要将胤礼改为允礼,没有任何的理由。

胤礼怎么死的

1、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公元1738年3月21日),胤礼因病去世。年四十二岁。

2、爱新觉罗·胤礼(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旗籍正红旗。雍正元年封多罗果郡王,雍正六年,晋封果亲王,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去世,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名字都怎么读?

1、胤禔:yìntí爱新觉罗·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

2、胤礽:yìnréng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3、胤祉:yìnzhǐ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yìnzhēn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5、胤禩:yìnsì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6、胤禟:yìntáng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

7、胤䄉:yìné爱新觉罗·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8、胤祥:yìnxiáng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9、胤禵:yìntí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

扩展资料:

从明代开始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需要避讳,而给老百姓使用文字带来困扰,他们都会自己造一个字,一般来说是民间肯定不会用到的字。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拼音:yǔn)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清朝还经历了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名字都怎么读?

1、胤禔:yìntí爱新觉罗·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

2、胤礽:yìnréng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3、胤祉:yìnzhǐ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yìnzhēn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5、胤禩:yìnsì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6、胤禟:yìntáng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

7、胤䄉:yìné爱新觉罗·胤䄉(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

8、胤祥:yìnxiáng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9、胤禵:yìntí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惟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与雍正最为亲密,去世后雍正又命复其名中胤字。

返回目录

在真实的历史上,果亲王胤礼和甄嬛传中是一个样子吗

历史上的果郡王胤礼事迹与电视剧《甄嬛传》中肯定不一样,《甄嬛传》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而原著小说中的时代是架空历史,并不是发生在清朝雍正时期的事情,只是当时清宫剧比较吸引观众,所以在改编成电视剧时把时代变成了雍正时期。

因此整部电视剧的人物性格和走向都是按照原著小说中设定,而原著小说时代并非是清代,所以这些人物肯定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一样。

历史上的雍正是极为勤政的皇帝,他不可能像电视剧中有那么多后宫嫔妃,如果是电视剧中整天流连于后宫中那样的话雍正还如何勤政,如何能留给乾隆一个盛世。

所以胤礼也当然和电视剧中事迹不一样了,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的胤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胤礼斯文儒雅且低调内敛

胤礼又名允礼,雍正继位前叫做胤礼,雍正继位后为了避讳雍正名字改名为允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这一年胤礼他老爹康熙已经年过44岁,这个年纪虽然算不上老来子,但也是康熙人到中年才生的儿子。

胤礼的生母为勤嫔,他的生母勤嫔家族地位比较低微,勤嫔是二等侍卫陈希阂的女儿,家族出身地位不高,勤嫔最初都没有封号,直到康熙晚年才因为生下儿子胤礼被康熙封为嫔,所以胤礼母子在康熙众多的后宫子嗣之中一直是不受重视。

康熙去世时胤礼已经年满27岁,按规矩胤礼早就该受封爵位,或者让他去政坛上负责事务了,但是康熙却没有给胤礼任何封爵,胤礼也没在官场担当任何职务,可见胤礼在父亲康熙生前并不是很受重视。

胤礼不受康熙重视并不代表他没有能力,只是他的性格比较低调内敛,从来没有引起父亲康熙的关注而已。

胤礼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康熙给他指派的老师,是康熙初期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儿子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阿灵阿,另一位老师是胤礼在民间游学时结交的老师,清代著名大诗人沈德潜。

胤礼自幼就十分聪慧好学,阿灵阿奉康熙之命教育胤礼时就对这个学生非常喜爱,所以胤礼成人以后,阿灵阿于是变着法的向康熙表达自己对胤礼的喜爱,康熙一看阿灵阿如此喜爱自己的儿子,自然知道阿灵阿的想法,因为阿灵阿有个女儿和胤礼年纪相仿,所以这个阿灵阿是想招胤礼为胥。

于是康熙就下旨为胤礼赐婚,让阿灵阿的女儿嫁给了胤礼,因此阿灵阿即是胤礼的老师也是胤礼的老丈人。

阿灵阿出身是钮钴禄氏,祖父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父亲遏必隆更是顺治临终给康熙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所以家族身份地位极其高贵。与阿灵阿家族联姻也使得胤礼更有政治资本,弥补了胤礼母系家族出身低微的不足。

康熙晚年,康熙的诸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皇位争夺的大戏,史称九子夺嫡,胤礼其实在当时与阿灵阿家族联姻之后也具备争夺皇位的政治资本,只是胤礼本人非常低调内敛,不想过多参与政治,所以他最终没有选择与那些哥哥争夺皇位,而是选择了远离政治寄情山水。

所以胤礼在康熙晚年时期不过多参与政治,更很少在父亲康熙面前表现自己,历史上的胤礼非常斯文儒雅,工于诗画和书法,更多的时候胤礼是寄情于山水,去民间游学,所以胤礼才在民间游学时结识到了大诗人沈德潜,并师从沈德潜钻研诗词造诣,胤礼在当时文坛还是颇有名气。

因此胤礼在康熙晚年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且很少过问政治,这些都使得雍正继位后对他非常满意,也对他非常的好。


历史上的雍正对胤礼是非常的好

在历史上雍正对待政敌弟弟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等人很残酷,将他们圈禁或囚禁折磨致死,但是雍正也对很多弟弟非常好,最好的就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老十三胤祥,除去胤祥之外,雍正对待弟弟们最好的就属胤礼了。

这就是因为胤礼在政治上没有太大野心,且还具备比较优秀的能力,胤礼为人聪明机智且老成持重,人品还非常不错,这些都是雍正非常喜爱和欣赏的地方,当然,这其中主要在于胤礼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雍正对胤礼非常的好。

胤礼的岳父阿灵阿是康熙时期权势比较大的重臣之一,也是皇亲贵戚,阿灵阿是雍正的亲姨夫,老十胤䄉的亲舅舅,还是胤礼的老丈人。阿灵阿在知道女婿对皇位没有图谋和野心之后,他就通过老十胤䄉的关系一直支持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所以胤礼的岳父阿灵阿让雍正十分厌恶。

阿灵阿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就已经去世,雍正继位后依旧没有放过阿灵阿,他很快清理了阿灵阿家族,雍正更是将亲表弟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处决,将阿灵阿家族全部流放宁古塔。

返回目录

康熙17阿哥胤礼个人简介 康熙的皇后是谁

康熙的十七阿哥是爱新觉罗·胤礼,生母为纯裕勤妃,在康熙的几个皇子中胤礼的结局已经算很好的,因为雍正去世前,曾让胤礼辅助乾隆,他秉性忠厚、诚实,深受乾隆的爱戴,去世的时候,乾隆亲临丧礼,而且再次为他加祭,因为无子嗣,乾隆将雍正最小的儿子过继给了胤礼。

返回目录

历史上真实的胤礼是什么样的呢

胤礼是康熙第十七子,在康熙长大成人的二十多个儿子中胤礼的年纪算是比较小得了。虽然年较小,也有好处,因为胤礼由于年幼,所以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事,也因此在康熙去世雍正继位后,胤礼不同于八阿哥胤禩等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几位哥哥,这些阿哥都被雍正整得很惨。

胤礼在雍正继位后不仅没有被迫害,反而因为雍正已经迫害了其他几个弟弟,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不是无情的君王,对剩下包括胤礼在内从康熙第十五子胤禑到康熙第二十四子最小的儿子胤秘在内的几位弟弟都非常不错,尤其是对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最为亲厚。

历史上的胤礼自幼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为人斯文谦恭,他深有乃师沈德潜的豁达气度。

胤礼虽然在九子夺嫡时年纪不是很大,但是其时也已成年,只是少年时期的胤礼就非常老成持重,他在少年时从不参与政治,也不参与皇权争夺,而是纵情山水,工于书法,还擅长诗词歌赋。

所以说少年时期的胤礼就是这样明哲保身,才得以在雍正继位后,没有受到政治迫害。

胤礼一生长于文学,精通满汉藏三种语言,胤礼还经常翻译藏文著作传世,在清代文坛胤礼也算是有一定的地位。

雍正继位后,他非常欣赏弟弟胤礼身上这种无欲无争的心态,而且也很器重弟弟胤礼的才能,所以他比较重用胤礼,封胤礼为果郡王,成为康熙最小的九个儿子中为数不多封为亲王爵位的人。

雍正曾评价胤礼为: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所以在雍正的几位弟弟中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十七弟胤礼都是深受雍正喜爱和器重,这其中雍正最为喜爱当是十三弟胤祥,其次则是十七弟胤礼。

雍正去世后,胤礼又继续辅佐乾隆,也深受侄子乾隆尊重和喜爱。

王公大臣在朝见乾隆时都必须行跪拜之礼,即使是皇帝的长辈也须行礼,乾隆继位后非常器重胤禄和胤礼,曾经特地下旨,胤禄和胤礼作为叔叔,可以免去入朝跪拜之礼,并且乾隆都会给这两位叔叔赐座,这都显示出乾隆对这两位叔叔的喜爱和尊重。

因为乾隆只对这两位叔叔比较好,康熙剩下的那几个小儿子同样是乾隆的叔叔,但是在乾隆朝都没有胤礼这般待遇,而且乾隆的这些小叔叔基本都没被封亲王,只有康熙的十五子胤禑和二十一子胤禧获封了郡王爵位,最小的二十四子胤秘获封为亲王。

乾隆的这些小叔叔中胤礼算是最有能力最为持重,而且年纪还是比乾隆大了十几岁,所以深受乾隆尊重。

而乾隆其他的那些小叔叔有不少都比乾隆的岁数还要小一些,年少骄狂,所以都不为乾隆所喜,也都不被乾隆所尊重。

胤礼一生没有子嗣,晚年并重时,乾隆去探视这位小叔叔,深为悲痛,乾隆为了让叔叔有子嗣传承下去,与十六叔胤禄商量后,由胤禄请奏由雍正的幼子乾隆最宠爱的幼弟弘瞻入嗣胤礼,在胤礼去世后,弘瞻承袭了胤礼果亲王的爵位为果郡王。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民间认为乾隆让六弟弘瞻入嗣胤礼是出于私心,因为乾隆比较宠溺六弟弘瞻,而弘瞻自幼在哥哥的骄纵之下成长,能力有限,以弘瞻的能力和威望不足以封王爵,所以乾隆故意让弘瞻入嗣胤礼,就是为了变相给弟弟王爵。

但是弘瞻还是不争气,多次骄纵奢侈,最终触怒了乾隆,一度被乾隆废除了果郡王的爵位,后来弘瞻被自幼宠爱的哥哥震怒所惊吓,由此患了抑郁症,没多久就要去世,临死前乾隆去探望幼弟弘瞻,这时弘瞻还不忘了向哥哥认错,乾隆感动悲痛之下,当即下旨恢复了弘瞻的果郡王爵位,希望弘瞻的病能好起来,可惜弘瞻还是去世了,不过好在果郡王的爵位传承下来。

所以说弘瞻的骄纵险些弄丢了胤礼的果亲王爵位,后来胤礼的果郡王一系一直由弘瞻的后人传承下去,直到清朝灭亡,弘瞻的后人毓铤袭封一等公而结束。

返回目录

胤礼,除十三爷胤祥外雍正最为器重的兄弟,并特命乾隆好好照顾他

果亲王胤礼,可以说是除了怡亲王胤祥之外,雍正皇帝最为器重的兄弟之一。

《雍正王朝》中,康熙去世前已经向众位皇子宣布要传位于四阿哥,可是八爷党一众为了混淆视听,偏偏说是传位十四阿哥,这个时候就有一位年长的阿哥站了出来,不仅坚持说康熙是要传位四阿哥,并且与十阿哥大打出手,而这位阿哥就是十七阿哥胤礼。而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胤礼同十三爷一样,都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为了雍正登基不惜散尽家财做支持,并且在十三爷从从宗人府被放出来的时候,是同十三爷胤祥一起前往丰台大营夺去兵权,勤王护驾,为雍正的登基立下汗马功劳之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并没有参与康熙的“九子夺嫡”,一方面,是胤礼年龄较小,实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礼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备资格,所以胤礼在“九子夺嫡”中也保持了中立。在雍正登基后,胤礼随即朝拜新君表示支持,因而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赏识,在雍正继位之后就被封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雍正朝时期,胤礼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与支持,先后管理工部和户部,并在雍正六年(1729年)被晋封为果亲王。在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后,胤礼和雍正的另外一位弟弟,十六阿哥庄亲王胤禄成为雍正最为信任,也是最为倚仗和器重的兄弟。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前,胤礼被雍正委以顾命重任,成为雍正的“托孤之臣”。

乾隆皇帝登基后,胤礼总理事务,并且获得乾隆的不断封赏和极高礼仪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乾隆将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过继给胤礼,袭承果亲王爵位。

胤礼历经康雍乾三朝不断受封并且得以善终,在雍正的兄弟当中确实难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顾果亲王,除了因为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的功劳,也与胤礼的身份和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果亲王胤礼在雍正在位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辅佐雍正处理各种事务,因而得到了雍正的赏识和信任,同时,雍正也需要有兄弟能够站出来分担朝政,以此来平息关于自己“残害兄弟”的负面舆论,除了怡亲王胤祥,包括果亲王胤礼和庄亲王胤禄,以及康熙最小的儿子、二十四阿哥諴亲王胤秘,都得到雍正的优待。

而雍正特意交代乾隆好好照顾胤礼,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与胤礼的功劳,同时也是念在胤礼的身体状况并不好,需要特殊的关照,但是雍正更加知道的是,胤礼在乾隆继位初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来,是为了政局的稳定与皇权的顺利交接过度。

胤礼在雍正朝时期,特别是怡亲王胤祥去世后,成为雍正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胤礼能够尽量帮助乾隆稳定朝政,顺利实现帝王权力的交接与过度。

二来,胤礼位列顾命大臣之列,是宗室成员的代表。

雍正为乾隆选择的顾命大臣,颇费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选择的这些“托孤之臣”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张廷玉代表了汉族士大夫阶层,是朝堂之上汉族官员的代表;鄂尔泰代表着是满洲官员。这两人不仅成为辅政大臣,并且雍正留下遗命要这二人配享太庙,为的就是让他们更够更好的辅佐乾隆。

而胤礼和胤禄成为顾命大臣,他们代表的是宗室王公的利益。雍正皇帝他们两个成为连接宗室贵族的纽带,通过他们是乾隆获得更多的宗室支持,这也是胤礼的重要作用。

三来,胤礼并没有子嗣。

胤礼一生并没有留下子嗣,这一点可以让雍正非常放心的将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担心其对于皇权的威胁,同样,也正是因为胤礼没有子嗣,而胤礼也深受雍正的器重,所以乾隆为自己的叔叔尽孝,照顾自己的叔叔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孝道之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返回目录

    《甄嬛传》中的果亲王胤礼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果郡王胤礼事迹与电视剧《甄嬛传》中肯定不一样,《甄嬛传》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而原著小说中的时代是架空历史,并不是发生在清朝雍正时期的事情,只是当时清宫剧比较吸引观众,所以在改编成电视剧时把时代变成了雍正时期。

    因此整部电视剧的人物性格和走向都是按照原著小说中设定,而原著小说时代并非是清代,所以这些人物肯定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一样。

    历史上的雍正是极为勤政的皇帝,他不可能像电视剧中有那么多后宫嫔妃,如果是电视剧中整天流连于后宫中那样的话雍正还如何勤政,如何能留给乾隆一个盛世。

    所以胤礼也当然和电视剧中事迹不一样了,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的胤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胤礼斯文儒雅且低调内敛

    胤礼又名允礼,雍正继位前叫做胤礼,雍正继位后为了避讳雍正名字改名为允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这一年胤礼他老爹康熙已经年过44岁,这个年纪虽然算不上老来子,但也是康熙人到中年才生的儿子。

    胤礼的生母为勤嫔,他的生母勤嫔家族地位比较低微,勤嫔是二等侍卫陈希阂的女儿,家族出身地位不高,勤嫔最初都没有封号,直到康熙晚年才因为生下儿子胤礼被康熙封为嫔,所以胤礼母子在康熙众多的后宫子嗣之中一直是不受重视。

    康熙去世时胤礼已经年满27岁,按规矩胤礼早就该受封爵位,或者让他去政坛上负责事务了,但是康熙却没有给胤礼任何封爵,胤礼也没在官场担当任何职务,可见胤礼在父亲康熙生前并不是很受重视。

    胤礼不受康熙重视并不代表他没有能力,只是他的性格比较低调内敛,从来没有引起父亲康熙的关注而已。

    胤礼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康熙给他指派的老师,是康熙初期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儿子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阿灵阿,另一位老师是胤礼在民间游学时结交的老师,清代著名大诗人沈德潜。

    胤礼自幼就十分聪慧好学,阿灵阿奉康熙之命教育胤礼时就对这个学生非常喜爱,所以胤礼成人以后,阿灵阿于是变着法的向康熙表达自己对胤礼的喜爱,康熙一看阿灵阿如此喜爱自己的儿子,自然知道阿灵阿的想法,因为阿灵阿有个女儿和胤礼年纪相仿,所以这个阿灵阿是想招胤礼为胥。

    于是康熙就下旨为胤礼赐婚,让阿灵阿的女儿嫁给了胤礼,因此阿灵阿即是胤礼的老师也是胤礼的老丈人。

    阿灵阿出身是钮钴禄氏,祖父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父亲遏必隆更是顺治临终给康熙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所以家族身份地位极其高贵。与阿灵阿家族联姻也使得胤礼更有政治资本,弥补了胤礼母系家族出身低微的不足。

    康熙晚年,康熙的诸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皇位争夺的大戏,史称九子夺嫡,胤礼其实在当时与阿灵阿家族联姻之后也具备争夺皇位的政治资本,只是胤礼本人非常低调内敛,不想过多参与政治,所以他最终没有选择与那些哥哥争夺皇位,而是选择了远离政治寄情山水。

    所以胤礼在康熙晚年时期不过多参与政治,更很少在父亲康熙面前表现自己,历史上的胤礼非常斯文儒雅,工于诗画和书法,更多的时候胤礼是寄情于山水,去民间游学,所以胤礼才在民间游学时结识到了大诗人沈德潜,并师从沈德潜钻研诗词造诣,胤礼在当时文坛还是颇有名气。

    因此胤礼在康熙晚年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且很少过问政治,这些都使得雍正继位后对他非常满意,也对他非常的好。

    历史上的雍正对胤礼是非常的好

    在历史上雍正对待政敌弟弟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等人很残酷,将他们圈禁或囚禁折磨致死,但是雍正也对很多弟弟非常好,最好的就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老十三胤祥,除去胤祥之外,雍正对待弟弟们最好的就属胤礼了。

    这就是因为胤礼在政治上没有太大野心,且还具备比较优秀的能力,胤礼为人聪明机智且老成持重,人品还非常不错,这些都是雍正非常喜爱和欣赏的地方,当然,这其中主要在于胤礼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雍正对胤礼非常的好。

    胤礼的岳父阿灵阿是康熙时期权势比较大的重臣之一,也是皇亲贵戚,阿灵阿是雍正的亲姨夫,老十胤的亲舅舅,还是胤礼的老丈人。阿灵阿在知道女婿对皇位没有图谋和野心之后,他就通过老十胤的关系一直支持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所以胤礼的岳父阿灵阿让雍正十分厌恶。

    阿灵阿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就已经去世,雍正继位后依旧没有放过阿灵阿,他很快清理了阿灵阿家族,雍正更是将亲表弟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处决,将阿灵阿家族全部流放宁古塔。

    但是作为阿灵阿的女婿胤礼却没有受到牵连,因为雍正继位之后就开始大力提拔重用胤礼,雍正继位后就册封之前一直没有封爵的胤礼为果郡王,雍正对待其他弟弟一般都是从贝子或者贝勒开始册封,而胤礼起步就直接是郡王,并很快就晋封胤礼为果亲王,可见雍正对胤礼有多么喜爱,所以阿灵阿家族被雍正惩处并没有牵连到胤礼。

    雍正还担心惩处阿灵阿家族会让胤礼夫妻感到担忧,特意召胤礼夫妇入宫,当面向他们表示,阿灵阿家族所为与他们夫妇无关,以安胤礼夫妇之心。

    雍正一面严厉惩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一党,对弟弟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冠以恶名,削除宗籍,囚禁折磨致死。

    另一面又对胤礼这个没有太大野心的弟弟极为宽厚,待之极好,可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雍正喜爱胤礼,主要在于胤礼为人内敛持重,还比较有才华且品行还非常不错,最关键的是胤礼没有政治野心,所以雍正对这样纯天然无公害的弟弟肯定是即爱护又欣赏。

    雍正对待除去那些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之外的弟弟们都还算是不错,尤其是对一心支持他的十三弟胤祥最好,除去胤祥,雍正最喜爱待之最好的弟弟就是胤礼了。

    在胤祥在世时期,雍正只要赏赐了胤祥东西,他就会丝毫不差的再赏赐给胤礼一份,虽然胤礼在政治权力上不及胤祥那么大,但是在物质方面雍正对胤祥和胤礼这两个弟弟从来都是几乎一样的待遇。

    胤祥在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之后,胤礼就取代了原来胤祥的地位深得雍正的重用并且赏赐更胜从前。

    历史上胤礼非常务实且真心报答哥哥雍正的提拔之恩

    其实在《甄嬛传》这部电视剧中把雍正和胤礼这对兄弟扭曲的太过分了,雍正、胤祥和胤礼兄弟三人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实干型政治家,雍正和胤礼根本没有功夫把时间都浪费在处理后宫男女关系上面。

    历史上的雍正后宫妃嫔非常少,雍正自继位之后十三年之中从来没有一日怠慢过处理政务,他在位十三年里从来没去过承德避暑山庄度假,基本都是忙于处理政务,更无暇顾及后宫问题。

    历史上的雍正只有一位原配皇后那就是乌拉那拉氏,他非常敬重原配皇后,虽然皇后并非他一生挚爱,但是他也对乌拉那拉氏关爱有加。

    雍正一生的挚爱就是年妃,按照清宫规矩只有皇后才能陪葬帝陵,雍正为了年妃打破了这个规矩,年妃以皇贵妃的身份死后被埋进了雍正的清泰陵,要知道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都没有埋进清泰陵。

    除了这些,雍正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在康熙的赐婚下娶了年妃为侧福晋,一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这12年间雍正几乎每晚都是和年妃同寝,年妃包揽了这期间雍正所有生育的孩子,这期间雍正其他妾侍都无所出,所以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年妃才是雍正的一生挚爱。

    雍正的后宫关系非常简单,他没有他老爹康熙那么能生,所以后宫也相对比他老爹康熙少得多,也没有电视剧中那样的勾心斗角,雍正继位之后基本都是忙于政务,并不是过度耽于女色,他所生的六子四女基本都是在继位前所生,继位后雍正只生了最小的儿子六阿哥弘瞻。

    所以说雍正是务实型的政治家,他的弟弟胤礼也是如此。

    胤礼一生品行高洁,而且还非常痴情,他一生对原配妻子钮钴禄氏非常喜爱,他一生只有钮钴禄氏一个嫡福晋和一个侧福晋孟氏,胤礼以亲王之尊只有两个女人,这在当时的满清贵族中算是十分罕见的了。

    因此历史上的胤礼根本不可能存在与哥哥雍正的女人搞暧昧关系,胤礼在雍正继位后就获得了雍正的提拔和重用,所以胤礼在工作中非常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辅佐雍正打造盛世,是实干型的政治人物。他用尽一生全力来报答雍正的提拔知遇之恩还来不及,哪还有功夫去和雍正的妃嫔搞暧昧呢。

    胤礼办事认真负责,既不贪恋权力,也不贪婪金钱,品行非常高尚,这些都是雍正喜爱和器重胤礼的地方。

    雍正曾经评价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而且品行端正,操守清廉”。历史上雍正的这个评价就足以看出胤礼是一位非常务实的实干型政治家。

    而且历史上的胤礼从来没有被雍正嫉妒而毒杀,历史上的胤礼是死在了雍正的后面,对于胤礼这样治国好帮手的弟弟雍正怎么舍得毒害他,雍正不仅没有毒害他,临死时雍正还是向胤礼托孤,将青年乾隆托付给了胤礼。

    雍正临终前诏十七弟胤礼、十六弟胤禄、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为顾命大臣,向他们托孤,将青年乾隆交给了他们,胤礼是顾名思大臣之首,也就是说胤礼是乾隆初期的首辅王大臣。

    并且雍正临终前一再叮嘱乾隆要善待胤礼,雍正十分了解胤礼办事认真负责的性格,胤礼身体虚弱,雍正害怕胤礼会步上十三弟胤祥的后尘,劳累过度而死,所以一再叮嘱乾隆善待胤礼。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清史稿》

    看看雍正临终前对乾隆的交代,这完全就是非常担心胤礼的身体,怕他劳累过度损伤身体。而乾隆继位之后也确实按照父亲雍正交代,善待王叔胤礼,乾隆继位后就特意允许胤礼御前免跪。

    而且作为首辅大臣工作量是非常巨大,乾隆又特意下旨让胤礼不用每天入宫朝见,平时在王府中处理事务,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入宫汇报即可,这在清代历史上是皇帝对臣下极为不同寻常的关照。

    不过乾隆即便如此关照胤礼,他依然难逃英年早逝的命运,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还是步上了他十三哥胤祥的后尘,因为帮助乾隆处理政务,认真负责操劳过度而亡,年仅41岁。

    胤礼一生痴情至性,原配结发妻子钮钴禄氏不能生育,按照古代的传统,这种情况下胤礼完全可以休妻再娶,更何况钮钴禄氏家族当时已经被雍正彻底收拾的失去了势力,一般人可能为了政治清白讨好上级,在这种情况下都会休妻另娶,而胤礼却对钮钴禄氏不离不弃,没有将她休弃。

    但胤礼迫于生育传承才纳了侧福晋孟氏,而孟氏嫁过来之后虽为胤礼生下一子一女,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一子一女都夭折了,所以胤礼实际上是一生无儿无女。

    但是胤礼的继子弘瞻可不是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弘瞻生母是雍正的庶妃刘氏,生下弘瞻之后刘氏才有了名号被晋封为谦妃,可以说弘瞻在雍正时期与胤礼只有叔侄关系,没有其他关系。

    弘瞻被过继给胤礼为子,其实完全是乾隆的私心,因为乾隆其实在历史上来说也算是一个扶弟魔,他对两个弟弟弘昼和弘瞻都是非常骄纵和宠爱,乾隆把雍正生前的雍亲王府也就是雍和宫连同其中财物全都赏赐给了弘昼,可以说弘昼是富贵一生,几代人都衣食无忧了。

    把弘昼的一生富贵都办明白了,乾隆更不能亏待最小的弟弟弘瞻,所以乾隆就把主意打到了王叔胤礼身上,胤礼在雍正在世时得到了很丰厚的赏赐,这些赏赐足够让弘瞻一生衣食无忧,富贵几代人了,所以乾隆借着胤礼病重还无子的机会就把弘瞻的前途富贵安排明白了。

    因此来说弘瞻被过继给胤礼完全是乾隆这个扶弟魔的一片私心,胤礼去世后,乾隆悲痛万分,他命令自己的长子永璜和幼弟弘瞻为胤礼披麻戴孝,将胤礼风光大葬。

    年幼的弘瞻就因为这一场披麻戴孝就顺利获得了胤礼的果亲王爵位和果亲王府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不过弘瞻很明显无福承受哥哥乾隆对他的好和叔叔胤礼这些富贵,33岁时就英年早逝了。

    写在最后

    所以这么看下来历史上的胤礼是比较有才能,内敛持重,还有比较高的品行,痴情至性的一位皇子。

    胤礼也是康熙诸子之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个,在哥哥雍正继位后受到哥哥的喜爱和器重,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情况下,胤礼得到了皇帝哥哥喜爱和器重,保全自身,得以善终,这是非常不错的结局了,只可惜就是胤礼的身体不太好,寿命太短了。

    因此这么看来电视剧是不是比真实历史上的胤礼扯的太远了,所以清宫剧看一看凑个热闹就好了,不要拿里面的故事情节当成历史。真实的历史是枯燥且无聊的,电视剧为了吸引观众,肯定要制造一些戏剧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违背历史,不过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返回目录

    爱新觉罗胤礼简介

    爱新觉罗·胤礼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生母纯裕勤妃,雍正封其为果郡王,后晋为亲王,赞其“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胤礼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胤礼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生母纯裕勤妃,雍正封其为果郡王,后晋为亲王,赞其“实心报国,操守清廉”。胤礼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深受雍正赏识,不仅令其主管理藩院事、户部三库,甚至将最幼子弘曕过继给胤礼,且临终时命其辅政。乾隆元年,胤礼逝世,乾隆帝万分悲痛,追諡为“毅”。
    胤礼人物生平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公元1697年3月24日***。
    雍正评价皇十七子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胤礼从康熙四十四年,九岁开始随驾巡幸,至康熙谢世无封。
    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五月二十七日,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锋统领”。隶属前锋营。
    七月初六日,著果郡王允礼管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七月二十七日,著果郡王允礼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如此,胤礼兼任两个旗的都统事务。
    九月三十日,雍正赐胤礼白银一万两。
    雍正二年正月十七日,伊尔拜革职。胤礼正式出任镶蓝旗汉军都统。
    五月初八日,雍正谕:“以果郡王允礼管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仍兼管镶蓝旗汉军都统。”
    雍正二年八月初八日祭大社大稷,胤礼往替皇帝行礼。初九日,胤礼代皇帝祭孔。
    八月二十七日,雍正谕宗人府:“著加怡亲王俸银一万两,果郡王著照亲王给与俸银俸米。”
    雍正四年四月,胤礼奉旨监管镶蓝旗蒙古都统。
    雍正四年七月初八日,命康亲王崇安和胤礼负责稽查国子监事务。
    雍正六年二月初五日,晋为和硕果亲王。
    至此,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由胤礼一人兼任。
    雍正七年七月十一日,奉命管理工部事务。
    雍正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命胤礼户部三库事务。
    雍正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命胤礼管理宗人府事。
    雍正十二年七月,奉旨远行泰宁***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会见格桑嘉措。
    雍正十三年藏历的正月初一日***藏历春节***,***地方***在泰宁惠远寺举办宴会,宴请胤礼、章嘉。宴毕,胤礼向格桑嘉措宣旨。
    闰四月初一日回京后,胤礼向雍正汇报泰宁之行。
    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命胤礼携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办理苗疆事务。
    乾隆元年九月十二日,胤礼生母加徽号,九月十三日,“永赐与亲王双俸……”
    九月二十日,因“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命胤禄、胤礼在便殿召见免除叩拜之礼。
    九月二十一日,胤礼上书建议制定《侵盗钱粮罪例》。
    十月初四日,命胤礼宗人府事务。
    十月十八日,命胤礼打理刑部。
    此间,约在乾隆元年十一月,患脚疾。
    乾隆二年二月十二日,胤礼书成《世宗宪皇帝上谕》有功。
    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公元1738年3月21日***,胤礼去世。年四十二岁。
    二月初三日,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
    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胤礼加祭一次。諡曰“毅”。
    葬于易州上岳各庄。
    著有:《春和堂》、《静远斋》、《奉使纪行诗集》。
    后以乾隆幼弟弘曕为子袭和硕果亲王。雍正十一年修‘玉牒’:“第六子弘曕,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十一日亥时,谦嫔刘氏出。”乾隆三年二月,四十二岁正当壮年的允礼遽尔病逝,果亲王爵位悬虚,乾隆命王公大臣会议,何人可承袭,翌日庄亲王允禄等共推六阿哥弘曕,承继事遂定。
    胤礼的母亲是谁
    胤礼的生母为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康熙三十三年入宫,为宫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册勤嫔。雍正四年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
    胤礼的福晋
    嫡福晋钮祜禄氏,果毅公阿灵阿之女;侧福晋孟氏,达色之女。
    爱新觉罗·胤礼的子女后代
    第一子,未有名,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时生,母为侧福晋孟氏,当年十月初八日申时卒。
    第一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时生,母为侧福晋孟氏,于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时卒,年二岁。
    第二子***承继子***多罗果恭郡王弘曕,为雍正帝幼子。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十一日亥时生,母谦妃刘氏;乾隆卅年三月初八***1765年4月27日***薨,年卅三岁。
    看过的人还: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