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相当于现在的和古代时期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相当于现在的和古代时期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速度
- 2、古代时期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
- 3、我们常说“八百里加急”,这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有多快呢
- 4、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 5、古代所说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 6、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速度
我们从古代电视剧中了解到,通常发生重要的军事事件或者是传递命令的时候,八百里紧急调遣。八百公里是最快捷的消息传递方法,八百公里是什么概念?怎么没有人阻拦?
首先,我们都了解,在过去,运输并不是很好,而现在,最重要的是用的是马车。八百里加的古法,等于今天的四百多里。长途奔袭,战马也是要歇息的。马儿毕竟不是机械,不能一口气奔跑数百里。因此,各个王朝都有许多的驿馆。驿馆是官吏送信、吃饭、登船、换马匹的场所。由此可见,这座驿馆有多么的重要。
拿唐代来说吧。唐朝的驿馆分布于国内,分为三大类:艺鹭、水饴和水宜。通常相距20到30公里。在这个国家,邮局超过1600家,拥有20000名员工。是军中的一员。唐朝的驿道管理十分严谨。邮件发送时,不得有任何差错。若因过失而受到严厉惩罚,唐代则会将书信延长。
八百里加,一天三百公里,如果是在危急关头,一天可以开四百公里,五百公里,六百公里,最大时速可以开八百公里。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于繁阳郡,双方距离约有3000多公里。但是六日之内,安禄山叛乱的新闻便在北京传开,每天五百多公里,其传播速度之迅速可想而知。
从历代测量的长度来看,唐代的长度大约是531,500里是265.5公里,800里是424.8公里,这是非常惊人的。八百里加,是一条非常紧急的国事,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所以法庭对此非常的关注。若是半路遇袭,官府必然会派出大军,将其剿杀,乃至全军覆没,所以没有人胆子去打劫。
古代时期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代时期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简单的来说,八百里加急。没有重大的事情的话,一般是不会用八百里加急的,因为八百里加急的话,会损失很多马和人。你想一想一天八百里,马不停息,一直跑到马不行了又换,24小时不休息才能一天,跑八百里。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去启用。因为八百里加急是人和马匹的极限了。如果一个国家需要用到八百里加急的话,那么就一定会牺牲马匹和大量的人。这样的话会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
八百里加急的话,会动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就出现了驿站。驿站的话,从唐朝开始重视起来。根据史书统计唐朝一共有1600多个驿站。同时还配置了2万多人。专职负责八百里加急运输的文件信件的管理。然后在唐朝之后的各个朝代,开始对驿站的管理也是越来越重视。因为这个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命脉。特别是发生战争的时候,就会经常用到驿站来给相关的人发送信件。好知道下一步怎么去布局。
其实八里加急基本上。在中国的历史用的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八百里加急不仅仅是马的极限,也是人的极限。所以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一般,不会直接动用八百里加急。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历史上真正用了八百里加急的话。实际上就用了两次。都是发生在唐朝的时候。第一次是安禄山造反的时候。为了能把消息尽快传到朝廷,怕贻误战机。所以才启动了八百里加急。后面也是因为消息送的及时,然后也平定了战乱。第二次动用八百里加急大家都应该听说高,就是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开心动用八百里加急给杨贵妃送荔枝。
我们常说“八百里加急”,这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急,有多快呢
引言
在诸多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描写飞马传书的情节。那些官人往往骑着铁骑,策马扬鞭,路过之地必然灰尘四起,同时嘴里喊道:闪开,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每当此时,周围的人会快速散开为其让开通道,就连古代的强盗都不敢去打劫,这就好比现在社会中的急救一样,时间就是生命。
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呢?这样影视剧中的场景在古代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古代,加的其实是马,急的是书信。要知道,在古代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传送信息唯一的途径便是骑马。即便在古代也有飞鸽传书,但是骑马送信是最安全最快捷最靠谱的运送方式。
对于老百姓而言,想要和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联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朝廷面对特殊事务的时候,才会启用“八百里加急”。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要骑马飞奔八百里,把信件送到指定地方。一般都是国家大事,军事机密,或者是皇帝特许的事情才会用。
我们知道,虽然八百里加急用的是马,但是仅仅靠一个人一匹马一天就走这么远,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古代的里程,一里相当于450米,八百里就是360公里,如果是这样,不出半天,这马估计累倒了。
所以在古代,为了达到“八百里加急”的要求,朝廷在沿路每隔20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驿站又分为驿、站、铺三部分。驿就是官府运送物资使用的组织,站是朝廷传递重要文书的地方,铺则是地方官员传送信件等。所以这八百里加急,一般会在“站”进行交接。
在朝廷的公文上,一般有“马上飞递”的字样,见到这个字眼,那就必须要每天至少300里,最快的就是800里。这些驿站在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后,就会提前备好良马和精神充沛的人,等送信的人到了以后,要立刻换人换马,一刻不停。
唐代诗人岑参就写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这就描写了八百里加急风驰电掣一般的快。所以很多著作中提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并不是夸大其词。
史料记载,在唐代就有两次著名的“八百里加急”事件。相传安禄山史思明造反的时候,唐玄宗正在3000里外的华清池,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这就在事发6天以后,唐玄宗就被信使告知,发生了叛乱。
而唐玄宗第一时间知道“安史之乱”,便要归功于信使的“八百里加急”。可见,在唐朝,这种八百里加急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遇到紧急战况的时候。
还有一次是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相传杨贵妃特别喜欢吃荔枝,为了取悦杨贵妃,唐明皇李隆基就不惜动用了“八百里加急”,专门给杨贵妃送荔枝。
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快递了,据说杨贵妃收到荔枝,这荔枝上的露水还没有干。杜牧曾写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描写了这运荔枝的场景。
实际上,仅仅靠人马一天行八百里,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换人,这些人可都是朝廷的信使,从这一方面来说,当一个信使是非常辛苦的。风吹日晒还要适应马奔跑的颠簸,到了驿站,就已经累得不像样,这对人的身体是一种无形的创伤。
此外还有生命危险。在古代,但凡八百里加急就是非常紧急的状况,所以一路要喊话清理通道,那就给地方的卧底带来了可乘之机,万一这些卧底躲在暗处放冷箭,那重要的信件就会被劫去,信使也会一命呜呼。这些还是小事,如果耽误了战机和军事情报,那国家可就面临灾难了。
为了保证“八百里加急”的成功率,朝廷还制定了很多制度。在唐朝,就规定了在驿站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好好喂马,或者减少了马的数量,就要杖责八十。如果偷懒休息,被发现了还会面临处死。可见“八百里加急”的重要性,在古代,因为“加急送信”累死的马和人不在少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八百里加急已经在清朝慢慢取消,主要是因为汽车和电话的出现,已经不需要人马去送信了。如果放在现在,这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从河南到内蒙的直线距离,如今的快速就可以轻松达到,甚至我们坐高铁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送过来。
其实,在古代八百里加急已经非常快了,结合时代对比,古代的“八百里加急”足足比现在的快递快了几倍。不过仔细一想,那都是古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信使不管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都要骑马奔波,还要保护信件的安全,是极其不容易的。
如今,我们在网上买东西,仅仅一两天的运送时间,还要嫌弃快递走得慢,恨不得刚买的衣服瞬间就飞到自己的身边。对古人来说,想要和远离家乡的亲人见一面甚至说一句话都非常地奢侈,更不要说从远处运送东西了。
想想那些古代进京赶考的学子,一走就要走几个月的时间,实在太可悲了。难怪木心先生都说:从前车马慢,书信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啊,等到对方的书信回过来,自己可能都白发苍苍了,哪有时间再去爱另一个人呢?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这代表有紧急军情,不得延误。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了解一二。
实际上,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代表军情十万紧急。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天宝十四年11月9日,安禄山带着五六万兵马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500里。看来在如此军情十万紧急的情况下,唐朝的通讯传递速度也就能达到日行500里。
再比如我国快递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业务就是给杨贵妃送荔枝。在唐朝,要想把荔枝从涪陵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地区送到长安,最远不会超过2000里,荔枝在三天后送到长安,以此推测每天行驶的最快速度也不到700里。
如果要达到日行八百里,属于古代信息传递的极限,需要用最快的马,最好的骑手,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在古代,要达到日行八百里,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驿站系统。据《大唐六典》记载,唐朝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唐律对传递的时效呀严格的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唐律还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在古代,正是由于这样完善的驿站制度和严酷的律法,才能实现所谓的“日行八百里”的极限速度。然而,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却用它来运荔枝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帝将用于国家大事的驿站,给自己的老婆用来运送荔枝,像这样的皇帝焉能不败呢?
综上所述,虽然古代的通讯条件有限,但是为了及时地传递情报,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驿站制度以及严酷的制度约束,换马不换人,竟然真的可以实现“日行八百里”的极限速度,真是了不起呀!
古代所说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通过古装剧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有重大军事情况或传达政令时,用八百里加急调度。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那么这个八百里加急有多快呢?为什么没人敢拦截?
鸡鸣驿站:中国唯一现存最完整的邮政站。位于河北境内
首先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发达,马车是主要的。古代八百里加急相当于现在400多公里。在如此漫长的旅途中,马匹也需要休息。因为马不是机器,一匹马不可能连续跑几百公里。所以每个朝代都有很多驿站。驿站是官员们送情报吃饭、登船换马的地方。这说明了驿站的重要性。
以唐朝为例。唐代驿站遍布全国,分为艺鹭、水饴和水怡三种类型。一般间隔20-30英里。全国共有1600多个邮政站,邮政人员多达2万人。隶属于兵部管辖。唐代的驿站制度非常严格。在邮寄过程中,不能出错。如果因为错误处罚很重,唐朝规定如果信件延期。
八百里加急皇家驿站仿古建筑
八百里加急,一般一天行驶300英里,紧急情况下,一天行驶400英里,500英里甚至600英里,最快速度达到800英里,而这个八百里加急,死马当活马医的情况会经常发生,所以只有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才会用800英里紧急报告。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繁阳发动兵变,两地相距三千里。但不到六天,安禄山兵变的消息就传到了北京,每日行程达五百里,可见传播之快。
根据历代尺长的计算结果,唐朝的尺长约为531米,500里现在约为265.5公里,800里现在为424.8公里,可见速度之快。
古代战争
因为八百里加急发的都是国家安全的紧急消息,不携带重要财务,法院也很重视。如果在路上被土匪抢了,朝廷肯定会派军队清剿,甚至灭族,这是无人敢劫和原因。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1.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
2.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到800里。
3.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