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五律·喜闻捷报的作品原文和佳令随人至全诗,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律·喜闻捷报的作品原文和佳令随人至全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五律·喜闻捷报的作品原文

五律.喜闻捷报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返回目录

佳令随人至全诗

五律·喜闻捷报【作者】毛泽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赏析:解放军西北野战团在1947年3月18日夜撤出延安以后,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由于采取机动灵活、避我之短、抑敌之长的“蘑菇”战术,解放军在撤出延安后短短的45天之内,就打出了好几场胜仗,中秋节前收复蟠龙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就是喜闻这个捷报后引发了诗兴而作此诗。

全诗40个字,毛泽东写于1947年。此诗通过对喜闻捷报之后思绪的整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全诗婉转含蓄,铺陈有序。诗人把闻捷报的喜悦之情深沉地蕴藏在了对全国解放的更大的期待之中。

返回目录

秋风渡河上大野什么什么的40个字的诗

喜闻捷报出自现代毛泽东的《五律.喜闻捷报》。
原诗如下: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返回目录

五律·喜闻捷报的注释译文

⑴蟠龙:在延安城东北七十多里,是一个古镇。“度”通“渡”,过的意思。
⑵大野入苍穹:大野,一望无际的原野。入,溶进。苍穹,即苍天。
⑶佳令:美好的节令,这里指中秋节。
⑷鸿音绝:音信已断绝。鸿即大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
⑸凯歌奏边城: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九月中旬,又收复青化砭、蟠龙等城镇。

返回目录

五律·喜闻捷报的作品鉴赏

此诗通过对喜闻捷报之后思绪的整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全诗婉转含蓄,铺陈有序。诗人把闻捷报的喜悦之情深沉地蕴藏在了对全国解放的更大的期待之中。首联点出时令,铺写近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衬托出心境和胸怀。颔联侧面描写喜闻捷报后的心情,即作者在中秋佳节得到收复蟠龙的消息,心情更增几份轻松。颈联借颔联所提的“明月”随势把情绪由轻松愉快转为沉郁,就像低吟,表达了诗人对第二故乡延安和延安父老乡亲的思念和关切之情。尾联承接颈联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捷报频传、解放战争争取得胜利更加深切的期待。

返回目录

五律·喜闻捷报的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返回目录

五律·喜闻捷报的创作背景

1947年初在国共内战之时,我军处于被动状态,敌强我弱。但在半年多的时间里,1947年秋,全国的战事已经扭转,各大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相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同年的9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离开陕北佳县张家崖窑,迁移至佳县神泉堡。中秋节那天,毛泽东漫步于神泉堡附近的黄河边,回想起这一年多来战局的重大变化,想起当年撤出延安的第一仗青化砭战役的胜利,以及我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养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等节节胜利,想到我军对西北战场主动权的完全控制,不禁思绪万千,将那种凯旋后的喜悦化为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儿女思念之情。于是作了这首诗。

返回目录

五律·喜闻捷报的介绍

《五律.喜闻捷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1947撤出延安以后,采取机了“蘑菇”战术,取得不错效果,毛泽东得到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的好消息作引发了诗兴而写此诗。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