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和诗句野火烧不尽存在出律需对句拗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诗句野火烧不尽存在出律,需对句拗救,这种说法正确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句诗一共有8句,这正好符合了唐诗律诗的格式。唐诗中的绝句和律诗都属于起源于南北朝的近体诗,它们的构成都非常固定,绝句由四句构成,律诗则由八句构成。这两种诗都要求对仗工整,对平仄对应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我们来看看这些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吧,这样也就能知道‘野火烧不尽’是否合符律诗标准了。
律诗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面说明律诗的规矩时就用它来做为范例吧。
第一平仄对应。
古韵声调中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需要注意一点,我们现在的轻声在古代是没有的,古代汉语只有四种音调。对联是由律诗发展而来,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就是律诗的平仄对应要求,律诗的上下句就是上下联。
1.135不论,246分明。律诗偶数位的字必须平仄对应,上句是平声字,下句对应位置就必须是仄声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句246的个鹂翠读音分别是仄平仄,下一句246的行鹭青则是平仄平,上下句平仄严格对应。
2.尾字必须平仄对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上句尾字柳是仄音,而下句尾字天是平音。以上两种也是对联的最基本要求,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必须遵守,办不到就是出律。
3.律诗中的一句必须‘替’,那何谓‘替’呢?
前面已经提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句的246的个鹂翠读音是仄平仄,下一句246的行鹭青是平仄平,就像这样律诗2、6位的字必须同是平音或者仄音,而4位的字必须和2、6位的字平仄不一样,这就叫做替。律诗一句只有五字,那么2、4位的读音仍需替。
4.不能尾三平或者尾三仄。律诗的规矩135不论,并非135的字就可以天马行空随便用了。因为律诗还有一个规定,尾三字不能全是三平音或者三仄音!鸣翠柳你用唱翠柳,上青天你用游青天那就是不行的。
第二词性对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所以倍受后人推崇,尊为律诗的典范,就是因为它的词性对应做的非常到位,上下句每一个同位置的字词性都是相同的。上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七个字分别是数词、单位词、颜色词、鸟名、颜色词、物名,下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完美对应无缝衔接。
词性对应的要求需要注意一点,词是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它们表达的却是固定的意思。因此对联和律诗在使用这些词时,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不需要一个个字去对应。像是杜甫《绝句》中后两句的千秋对万里,秋对里词性就对不上,但是千秋对万里词性就能对得上。
第三不能重字重音。
律诗上下两句和同一句中,都不允许出现一样的字。而且不仅是一样的字不能出现,读音相同的字也不允许出现在上下句和同一句中。比如睡在水中央,睡和水就同音了,这在律诗和要求严格的对联中都是不允许的。所以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种所谓回文联,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对联。
弄明白了律诗的规矩,我们现在转头来看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吧。
上句‘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平。从平仄来看,下一句‘春风吹又生’是合规矩的,而上一句显然就不合乎律诗的规矩失替了。但是我们再看看《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诗,不难发现全诗根本就不符合律诗的要求。
唐代只有近体诗吗?
当然不是了。
唐代时古体诗依旧流行,古体诗的代表就是乐府诗,古体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十分随性。所以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是八句,从规格上看似乎是律诗,但是它实际上是一首古体诗,因此也就不用去纠结它的对仗和平仄的问题了。
最后提醒一句,现在很多对联发烧友们喜欢用出律来评论别人的对句不佳,可出律在古代是不能乱用的哦。如果一个古代秀才你给他对句出律的评价,要是脾气不好他可是会挽袖子冲上来直接跟你切磋拳脚功夫的。
因为出律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你对得什么狗屁玩意啊!
春风吹又生的下一句是什么
春风指人民革命力量,表现了鲁迅精神后继有人,在革命胜利以后,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牺牲的人,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他们就像生机盎然的野草一样,为人民所广泛纪念。
这句话出自当代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
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诗手法非常简单,语言明快直接,观点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是一针见血,使人能够直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诗人从开篇到结尾,反复使用简明的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这两种人相互对照和映衬,因此而使其中伟大的更伟大,卑劣的更卑劣。
这样的对比不是从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角度展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首先指出这样一种现象,然后从这个现象出发,再一一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这两种人的灵魂、动机、行动、后果上来探究其原因。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