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对于郦道元孟门翻译和孟门山文言文全文翻译,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郦道元孟门翻译和孟门山文言文全文翻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郦道元孟门翻译

您好!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返回目录

孟门山文言文全文翻译

1.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孟门山》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出处:

出自《水经注·河水》,作者是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2.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3.《水经注》郦道元《孟门山》翻译

原文: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4.郦道元的孟门山翻译

白话译文: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

《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

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原文: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扩展资料:《孟门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由写水开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创作背景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这篇散文出自《水经注·河水》,是作者游历孟门山时创作的散文。

5.《水经注·河水·孟门山》的全文解释

【译文】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

《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

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bì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原文】《孟门山》北魏:郦道元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

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扩展资料《孟门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由写水开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

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6.文言文《山河之固》原文及翻译

原文: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翻译: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讥耽罐甘忒仿闺湿酣溅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返回目录

    孟门山 郦道元

    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

    返回目录

    文言文此石经始禹凿翻译

    1.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翻译如下:

    传说这块大石头是大禹开凿出来的,河中的河床因为常年水流的冲击变得广阔,河流在深邃的崇山峻岭间流淌好长一段距离,河水不断冲击崖壁又返回来,巨大的石头立在两侧山上,好像随时要掉下来一样但又好像有所凭靠。

    出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孟门山》节选。是作者游历孟门山时创作的散文。

    扩展资料:

    《孟门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郦道元,字善长。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2.孟门瀑布文言文翻译

    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译文:孟门,指龙门的入口。河中巨大的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叙述里,龙门是大禹凿出的,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夹着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悬挂在悬崖上,好像就要掉下来一样。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真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白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笼罩着,往云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瀑布好像有一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3.郦道元《孟门山》翻译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文言文翻译:(郦道元)龙门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5.孟门山翻译

    《孟门山》

    南北朝郦道元

    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

    《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译文:《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译文:《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

    译文: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译文: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扩展资料:

    《孟门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由写水开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整体赏析

    这篇散文首先叙述孟门山的地理位置及说明其地质情况,“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继而说明来历,既为水势怒涌绘出外观,也为下文叙写作好铺垫。

    接着是文章主体,分三层说明:以夹岸山势描写开头,继而说明夹岸山石奇特形状,进而说明由于千百年的水石相击,终于水击石穿。作者落笔于山,着意于水,写出黄河与孟门山搏击的壮美景象。

    第二层着力写水的白气如云,描***切生动,形象自然,如雾沾人,令人惊心动魄,奇特雄伟。第三层,着重说明波涛汹涌过孟门的气势,奔浪、悬流无比壮观,水势浩大,如狂如怒。水势鼓涌,如山腾起。

    奔腾的浪涛又向低处流去,水流之速,水势之大,实是气魄宏伟,这壮美既快人心意,又鼓人精神。其次,在于它美的丰富性。

    它不仅具有内在的无穷无尽的伟力,具有百折不回的韧劲,而且具有外在的色彩之美,声响之美和形体之美,给人以雄伟的美感,但有时它又呈现出温和与细腻。

    再次,在于它美的流逝性。水流在不同地段,从上口到下口,又具有“奔浪万寻”与“浚波颓垒”的变化。

    这篇文章第一段写风山。第二、三段写孟门山。先写孟门山的位置,次引书证,然后具体写它是黄河的天险。

    作者在描绘客观景物时,注意和游观者的心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水急浪猛,撞击山崖,山崖给人一种将要倾倒的感觉。

    崖岸的巨石,“若坠复依”,濒临险境,流水撞冲,激起如烟如雾如云的水气,飘飘渺渺,一旦窥探深流,更是令人魂悸魄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返回目录

    文言文孟门山的意思

    1.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孟门山》原文: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

    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出处:

    出自《水经注·河水》,作者是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2.郦道元的孟门山翻译

    白话译文: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

    《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阜阻挡,称之为洪水。

    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原文: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扩展资料:《孟门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由写水开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

    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创作背景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这篇散文出自《水经注·河水》,是作者游历孟门山时创作的散文。

    3.孟门山文言文要全文的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水经注》郦道元《孟门山》翻译

    原文: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

    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5.水经注河水注孟门山翻译

    只找到一半:抄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

    古人曾说:“水不是石bai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du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zhi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dao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6.孟门山的简介

    柳林县有个孟门古镇,为大禹治水第一门、万里黄河第二镇、中华蔺氏发源地,有唐太宗命尉迟恭所建的黄河古刹——孟门南山寺,位于孟门镇南的庄王山,以及大禹治水遗迹、冯家沟古村落、全国劳模陈步亮带头开发的刘家疙瘩生态旅游度假村。

    孟门山景区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

    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阴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

    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大孟门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

    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匾幅长2.5米,宽1米,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

    小孟门岛在大孟门岛上游10多米处。仅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

    据《地理知识》表明,孟门原是黄河河床上的一处裂点。壶口瀑布当时就出现在这里。

    由于长期以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溯源浸蚀,裂点上移,瀑布由孟门移动到现在的位置,瀑下深潭发展成今日的“十里龙槽”,而孟门山就是瀑布深潭上移残留下来的岩石块体。。

      返回目录

      郦道元《河水注·孟门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郦道元:河水注·孟门山

      郦道元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山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晋成公绥的《大河赋》,第一次以文学笔调从总体上展现出黄河壮美的风采,而郦道元的《孟门山》以特写的镜头,为写黄河流经孟门山的壮观景象,投下了精彩的第一笔。

      本文节选于《水经注·河水》中的两段,前段写山,后段写水;山水互映生辉,奇山以生险水,水险更显山奇。

      第一段写孟门山,扣住处于黄河险要地段的特征,由地理位置、地质、来历、地势,依次写来,具体而真实。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孟门山位于北屈县(今山西吉县东北)故城西面八十里处,这里特地点出近旁风山“略无生草”的恶劣环境,为写孟门山的神奇作了反衬。接着引《山海经》的记载,说明孟门山“多金玉”“多黄垩、涅石”的地质地貌,犹如镶嵌在万里长河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又引《淮南子》的记载,介绍孟门山神奇的来历,当龙门山、吕梁山没有开辟的时候,黄河从孟门山上流过,洪水泛滥,淹没了山陵高丘,后经大禹治水疏通了河道,才称为孟门山。孟门山同大禹的名字连在一起,富有不朽的传奇风采。再引《穆天子传》进一步证实孟门山的由来已久。这里三次引用古书的记载,既真实具体,又丰富了记游山水的内容,突出了孟门山悠久的文明史。最后简笔交待孟门山地势的险要:“实为河之巨阨。”可以想见,孟门山是黄河最大的阻塞地段,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河水,一旦受阻,必然“突怒无畏”,奔腾咆哮。因而,这险要山势的描写,为下文写水势的壮观,蓄足了气势。

      第二段写水,着墨于黄河流过孟门山时的三大特征:神奇的水力,壮丽的景象,迅猛的势态。孟门山自从大禹开辟以来,经过千百年的急流冲刷,“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两岸山谷高峻陡峭,石崖倾斜遮蔽了黄河,巨大的山石凌空而出,依附着峭壁,欲坠不落。这奇险山势的形成,正是河水的造化,作者引用“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古人之言,说明了黄河凿空孟门石壁的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接着从遥观者的目见和感受写孟门河水的奇异景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河水经过孟门峡谷时,水流迅猛,互相冲击,扬起的白色雾气,仿佛是天上的云在飘动,甚而远处观看的游客,身上好象被露水沾湿的一样,看久了令人惊心动魄。这里用天上的云、地下的雾两个比喻和游观的心理感受,真切地再现了河水所形成的奇异雾气。这是记实,又是侧面烘托,未见河水则令人惊心,那河水势态的壮观可以想见了。接下由远而近,从正面描写孟门河水的迅猛势态:“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孟门水势异常汹猛,万丈巨浪,腾空而起,一落千丈,从天而降;巨大的水差掀起了涛峰层迭,好象群山在奔腾,咆啸怒吼,直下龙门。这是孟门河水最壮观的一幕,因而作者先用奇山异露作侧面渲染,再用夸张、比喻、拟人从正面描写,最后又用《慎子》之言来证实,临近观看,方可理解《慎子》所说的话,黄河下龙门,流水比竹箭还迅疾,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本文以正面描写为主,又多有引证,写来真实而神异,生动而典雅,既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又能引起丰富的联想。这是作者实地考察和博览群书所形成的特点,它启发人们,读书而不旅游则不能真切领会山水美,旅游而不读书又会身临山水不知其所以美。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