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游子吟的意思和游子吟孟郊全诗翻译 这里有详细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游子吟的意思
这首唐诗《游子吟》的意思:孤灯下,白发鬓鬓的妈妈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细细地缝啊,密密地缝,怕的是他一去几年迟迟不回。细细地缝啊,密密地缝,缝进了妈妈的牵挂和祝福。妈妈的爱,深如大海,高如蓝天,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做子女的将何以回报?
原文:《游子吟》
唐代诗人,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扩展资料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游子吟孟郊全诗翻译 这里有详细翻译介绍
1、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2、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孟郊《游子》原文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单干户内
②、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
④、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⑤、寸草心:子女的心。
⑥、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⑦、归:回来,回家。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母爱,描绘了游子临行前、母亲为其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无私。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具有真挚质朴的感情,虽然没有过多的藻绘与雕饰,但甚在语言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这真切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作品译文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新衣。
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一针针地缝补出细密的针脚,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创作背景
孟郊半生漂泊,在五十岁时上任成为了溧阳县尉,这首诗就是写于这个时候。孟郊想起自己长期的漂泊生活,感叹母亲对他的帮助,因此写出这首歌,歌颂母亲。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于河南嵩山。贞元十二年〔796〕始登进士,年已四十六岁。贞元十六年〔800〕任溧阳尉,后辞官。元和元年〔806〕迁为兴元军参谋,病死于赴任途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孟郊的诗四百多首,多是乐府和古诗,大多倾诉个人穷愁孤苦,表现愤世妒俗的思想感情。也有部分诗作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对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同情。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冷峭,为著名的苦吟诗人,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的开创者。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游子吟的译文
原文: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整体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游子吟“译文
"游子吟"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出处】《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扩展资料
1、《游子吟》创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2、《游子吟》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游子吟古诗完整版 全诗译文鉴赏
诗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有很多在外的游子读到这两句都会想念在家中的母亲。这两句是出自孟郊的游子吟。那你对于游子吟的印象还剩下多少呢?下面就带着大家去了解游子吟古诗完整版,有兴趣的可以来学学哦。 诗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作者 唐代: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糖老师,从事教育十几年,传道授业解惑,陪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十几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教育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好孩子是家里最大的幸福。如果您在孩子教育中遇到困惑,可以后台私信我,相互交流,教学相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因为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小学生的思想现在都是比较前卫的,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新潮的知识和思想。 虽然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学习很有好处,但是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就比如说小学生。写作文这方面,这两年经常小学生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写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作文 小学生改编《游子吟》走红,语言诙谐幽默,却被爸妈追打了3条街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出自于《游子吟》,是唐朝时代很有名的一首古诗词,也是小学语文课本上必背的一首古诗。 《游子吟》这篇古诗讲述的是母爱的无私,我们经常会用它来形容伟大的母爱,没想到这一次小学生却对于《游子吟》这首诗下手了。 因为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他对于这首诗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把《游子吟》直接改成了《孝子吟》,瞬间就在网络平台上走红。《孝子吟》 “慈母手中剑,游子身上劈。一秒十二剑,剑剑出暴击。父看子未凉,掏出七匹狼。子看七匹狼,瞬间透心凉,透心凉,心飞扬。” 很多人看到《孝子吟》的时候,都觉得这一定是一首小学生歌颂自己多么“孝顺”的古诗,可是没想到改编过却是这样的。老师都表示:等着回家挨打吧!你这不是“孝子”,是“逆子”。经过改变的打油诗听起来非常的幽默搞笑,但是这名小学生可真的是惨了,回到家中直接被父母追着打了三条街。 虽然说这篇古诗词让家长很是生气,但是不得不说经过改变的打油诗,语言很是诙谐,而且还吐槽了父亲和母亲,这名小学生的想象力还是相当丰富的。今天,咱们来学——《游子吟》。 简介: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孟郊,擅长五言古诗,因为他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 大家都听过这首诗吗?下面,咱们来一起读一读:《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怎么样?这首诗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下面,咱们先来学一学这首诗中不容易理解的词语: 诗题中的游子:是指出门远行的人。吟:是一种诗体名称。 意恐迟迟归,意恐:是担心的意思。 谁言寸草心,寸草:是小草的意思。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jīng gàn,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三春晖,报得:是报答的意思。三春晖:指春天灿烂的阳光,这里指慈母之恩。下面,我来讲一讲,诗词里的小故事吧: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卑微的官职。 他刚一结束漂泊流离的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可见爱母之情深。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慈爱的母亲啊,正用那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这样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就是儿子回来太晚把衣服穿破。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慈母那像春晖普泽万物的恩情呢?”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这首诗共六句三十个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缝衣服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首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译
导语: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作者介绍:
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对作者的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