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和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和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 2、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 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 4、九年级语文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人教版
- 5、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安排
- 6、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
- 7、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
- 8、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9、《外国诗》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 10、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古诗词的整理,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必背语文古诗词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九年级必背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我们在九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过的大家还记得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一)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注释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⑻“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⑼“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聊:姑且,暂且。狂:豪情。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指作者自己。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微霜:稍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会:定将。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满月:圆月。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猜你喜欢:1.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大全2.中学生必背的古诗3.9年级上册语文古诗4.李白写过的古诗九年级5.初中生语文的必背经典古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必背古诗词有以下几首:
人教版九上语文必背古诗词:1、范仲淹《岳阳楼记》。2、欧阳修《醉翁亭记》。3、张岱《湖心亭看雪》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杜甫《月夜忆舍弟》。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8、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9、温庭筠《商山早行》10、李白《行路难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字串3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是古诗词。
唐雎不辱使命
陈涉世家
出师表
隆中对(一些)
孟子二则
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移山(选一些)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史传。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附录:《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2.阅读三至四部名著。本册要求阅读《水浒》、《傅雷家书》及培根随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补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
是上册的吗?新鲜出炉,2021年秋季部编人教版:
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和语文新课标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着重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在教学中落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要求,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制订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二、班级学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九年级1班、2班,共有学生83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40人。本学期开始,进入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第五、六学期)。班上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一方面,大多数孩子基础较为扎实,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深入,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孩子基础比较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不强,短时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学期伊始,我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本学期主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采取“分层式”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孩子们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为学生的中考语文应试服务。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2021年秋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人文主题贯穿,依次是:“自然之音”“砥砺思想”“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人物百态”。
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第二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三单元是古诗文,第四单元是小说,第五单元是议论性文章,第六单元是古典白话小说。
本册教材共有24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6篇。写作在每个单元都有安排,体现出对写作的重视,主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教学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比较全面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
2.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
3.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于教便于学;
4.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音”,主要文体是诗歌。要求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学习诗歌朗诵技巧,学写小诗。
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砥砺思想”,主要是议论性文章。要求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游目骋怀”,主要是古诗文。要求熟读成诵,积累掌握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年少”,课文都是小说。要求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
更多详细内容word打印版,请见百度文库:最新2021部编(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码字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
初三是学校的窗口,是检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和能否提高人气的最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毕业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位初三教师面前的课题。为此,新学期伊始,认真地思索和总结了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特制定初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学生方面:初三3、4共有100个学生左右,由于是重新分班,所以两个班的水平应该没有差距。另外,从上学期县里的水平测试来看,整体水平处在全县的的前列,基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据以前的惯例,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
3、教材分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4、自身方面:思想守旧,未能紧跟教改步伐,总是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总是想偷闲,幻想让学生不做题就能提高。
二、教学设想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在毕业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上好课。
2、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4、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举行演讲大赛等。
5、重视阅读训练,加强写作训练。
6、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
7、实施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把每一项活动都列入小组的评价之内,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进行,我特制订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总体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材目的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九年级(17)(18)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知变通。为此以后的教学工作,我会重点去纠正学生的学习陋习。
从学生目前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个别学生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老师重点教育和督促并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培优补差措施,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四、方法与措施
1、备好课。
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布置有效的作业。
这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当天完成。教师对考试和作业要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
《外国诗》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蚰蚰》一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教学设想
1.两课时
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I生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教学难点: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能够读准字音、停顿。或者准备好教材配套朗读带,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多种背景音乐。根据学生情况,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
2.第二课时前,查找英文原版诗歌及郭沫若的《静夜》。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分工找蝈蝈、蛐蛐的资料,找诗人、诗作的资料,找背景音乐。进行朗读,理清诗作中的字词,读通全诗,能够做到读准字音和停顿。在朗读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示出来。
2.第二课时前,查找英文原版诗歌及郭沫若的《静夜》。
第一课时蝈蝈和蛐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描写了两只草虫的呜叫,为什么说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教学设想:
1、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济慈诗歌的特点。
2、这首诗诗中有画,立体感甚强,诵读时要很好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将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和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溶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设计问题:
1.这首诗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明确: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蛔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六.深情朗诵
七.拓展创新
1、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写自然讴歌自然的诗作,课处再阅读几首在班里交流
2、模仿课文,仿写几句诗句,抒发自已对地球或自然的独特感受。
第二课时夜
课文简介:《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设想:这首诗意境非常美,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重视朗读体会体会诗歌的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试验着写一首小诗。如《月光下的`校园》、《静静的公园》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交流课前搜集的文学常识信息(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教师资料助读: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二.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先听配乐诗朗读,营造诗歌氛围,再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
静谧、美丽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问题设计:
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教师明确:
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本课总结
本诗是自读课文,与此单元其他诗歌不同,是来自国外的诗歌。此两首外国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是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蝈蝈与蛐蛐》较后首诗稍难理解些,这包括蝈蝈、蛐蛐意象是如何叠加,使之融为一个整体的;蝈蝈、蛐蛐唱歌的意象与大地诗歌之间的联系;“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与诗人创作思想的关系等。第二首诗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的,诗中意象也需要结合个人想象慢慢琢磨才能有所领悟。
随堂练习设计
1.请同学介绍济慈和叶赛宁,并说说他们所代表的诗歌流派的风格。
2.在《蝈蝈与蛐蛐》中,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发出的声音比作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有:《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岳阳楼记》。
1、《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2、《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权、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3、《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4、《出师表》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5、《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