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反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诗人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反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诗人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吗
-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
-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社会变态吗,杜甫当时是什么心理
-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联想有哪三种方式 分别是什么
-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社会变态吗杜甫当时是什么心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这是杜甫对当时的现实环境最好的描写状态,而且也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艰苦以及官场上的腐败。杜甫生活在唐朝中后期,也就是唐朝走向灭亡的时候,这时期的百姓大多都是流离失所的,对于朝廷百姓是极度不信任的。
杜甫和底层人民一起生活的时候,对底层人民的艰苦深有体会,并且还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以及令人厌恶的场景。在当时的环境下,杜甫亲自见证了官僚地主阶级对百姓的压榨和剥削,虽说杜甫当时是很有名的诗人,文采很高,但是因为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杜甫也是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
杜甫在小的时候家境比较优越,而他小时候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后来,当杜甫家道中落之后,便深刻的感受到平民百姓的艰苦,以及对上层阶级的人的厌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官员家庭中放置的酒肉堆满了仓库,而平民百姓却因为没有吃的饿死在路边。可见当时的官场是非常腐败的,而百姓则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官僚子弟,最后因为对百姓的贫苦生活感同身受,所以最后便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选择和百姓站在一起。
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杜甫想要通过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和百姓连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唐朝的黑暗时期。而杜甫也是想要通过这首诗,能够唤起天下人的良知,同时也深刻的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残暴以及百姓生活的艰苦。而且,杜甫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厌恶,毕竟当百姓都在受苦的时候,杜甫却过着优越的生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对下层民众生活境况的同情和对富人高官只顾自己快活,不顾他人死活的愤慨。
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意思是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赏析:对比,以强烈的反差对比来形容贫富悬殊异常巨大
借代 用“朱门”代指有钱奢侈。
2.对比 第一句和第二句对比 是对比,贫富的强烈对比 这是对比.对比也称对照,是将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对照,相得益彰.
对比是甲乙两事物的对照比较,甲乙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起着相互突出的作用,可以说两个都是主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人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此句名言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对比和借代,用酒肉代那些统治阶级的达官贵人,冻死骨则是下层普通老百姓 。
原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社会变态吗,杜甫当时是什么心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五言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联对,是他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已在北方发生,但消息尚未传到长安。
这个时侯,诗人正从长安赶往奉先县,虽然描写途中所见所闻,其实是为了抒怀,以“穷年忧黎元“贯串全篇,忧“怀“国家前途、人民命运。从诗中,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有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杜甫用诗歌写实,是他的长项。他写过三吏、三别,都是如实地揭露当时的社会现象,暴露社会尖锐的矛盾。但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联对,用现在人去理解,无外乎2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中国古代文学辞典》(贾传棠等编,文心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的注释,“朱门酒肉臭的臭读音为(chòu)骨“。
它的意思是指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这种说明就有些变态,可以说为富不仁。第二种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和《杜甫诗选译》(倪其心、吴鸥译注,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一版)的脚注,作“朱门酒肉臭的臭读(xiù) “。
臭是一种气味。’酒肉臭’是酒肉香味。它的意思是指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不管哪一种读法与理解,反正是对现实的描述。
杜甫的身份让他更加能够真实感受社会的不平等与差距。毕竟他是从富裕的家庭跌落到贫困线上,这其中的体验让他更加能感爱世态冷炎。他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他的爷爷杜审言曾经是高官,名将杜预之后,到了他这一代却只是一介小官吏。
杜甫曾经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来到长安,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与愿违, 屡受挫折, 连生活也难于维持,“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鲁迅曾经就为过一样深的感受,在呐喊中描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所以他写的小杂文很有哲理,意蕴深厚,若是没有这种亲身体会,自然写不如此深刻的小品文。杜甫的诗也是一样,就因为他有着切身体验,且亲眼所见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才写如此生动,洞察了“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见证社会的事实,所以人民称他的诗为诗史,他的人为诗圣。
他心系人民,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既对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深恶痛绝,同时又对广大人民群众怀有深深的同情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是人的感情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先国家之忧而忧,后国家之乐而乐 。
联想有哪三种方式 分别是什么
联想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相似联想,一种是相对联想,还有一种是相关联想。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联想的两个要点
1、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2、知识的积累
相反联想-----快乐--悲伤(实质相反)
相似联想-----春蚕--老师(精神相似)
相关联想-----桌子---椅子(空间关联)
因果联想-----播种----收获(逻辑因果)
多项联想-----以某一事物作为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注意联想的时候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联想方式有哪几种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对一件事的感受引起的同该事物性质形态相似事物的联想。如《绿》中写到“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栽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带”与“眼”分别显示舞女与盲妹的活力,人们又爱把“绿”视为生命的象征,形态与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者巧由潭的绿波颤动,联想到“带”的飘举和“眼”的流转。这样的相似联想自然、优美、精巧。学生在写作寓情于景,或具象征意味的作文时,通过相似联想,便很容易完成由物及人的思维过渡。
追忆联想
追忆联想是指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引起人们对经历过的生活、见闻、知识等的回忆。徐迟写作《在湍流的漩涡中》,对周培源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经历,先是按时间顺序写,像记“流水帐”一样。后来,他丢弃长达两万三千字的原稿,抓住“一刹那”,把事件集中在一个晚上,以回忆加以展开,通过追忆联想的方法,将材料组织得紧凑凝练,最终以七千字的篇幅,表现了人们坚定的斗争精神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相邻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段文字:“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时,当你扛着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室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这一组排比句写的事情都发生在清晨,是因时间相同而生发的联想。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如杜甫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就是对比联想。中学课文中的对比联想很多。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用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来反衬对比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再如《苏州园林》,作者采用对比联想的写法来突出事物的特征,效果极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社会变态吗杜甫当时是什么心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我们可以从标题的角度理解一下这首五百字的长诗的创作背景。
标题中 “咏怀”二字指的是诗人借助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自京赴奉先”又表明了这首诗带有的“纪行”性质。
纪行,指的就是古人在周游或是旅行的过程中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类诗往往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奉先”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县,位于现在地陕西蒲城。“自京赴奉先”指的就是杜甫从京城到奉先县一路的所见所感。
杜甫本人曾经写过一首十分经典的纪行诗——《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叙写了他面对挚友离世,自己解除职务后带着家人一路东下,颠沛流离的凄楚心境。诗作和诗人心境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寄情于景,也就是说由心境影响所见。
欢喜的时候所见皆为乐景,不快之时所闻皆为悲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另一种就是触景生情,诗人的心境受所见所闻的转换而产生变化。纪行诗中,诗作和诗人心境的则以后者居多。
回到这首诗本身,它的创作时间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的十月初,时值“安史之乱”的前夕,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杜甫的个人际遇
如果完整地了解过杜甫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中,在官场上混迹的时间里都并不如意,空有热血和报复而不得施展。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43岁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然而当时他在长安担任的官职只是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通俗地解释,这就是一个负责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在杜甫的人生蓝图中,这个职位充斥着道不尽的屈辱和心酸。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开篇的表达也印证了这种心情。他在开篇写道: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在杜陵这个地方,有我这么个老百姓,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我私下里下了决心想要为社稷谋贡献,可又总是与周遭格格不入,显得愚蠢而滑稽。
天宝十四年,任职不久后的杜甫由长安出发,前往奉先县探望妻儿,一路上他目睹了很多残酷的社会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同年十月,唐玄宗正和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不曾想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
杜甫途经骊山时,那里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统治者殊不知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反叛,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朝廷尚没有意识到危机所在,可是杜甫已经把这些前兆看在眼里,为统治者的麻木,忽视百姓之疾苦,也为自己不能有所为,拯救百姓和国家于深深叹息。
家国的民生凋敝与个人的落魄潦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一组醒目的对比,让当时社会的残酷性昭然若揭,这种掷地有声的抨击一针见血,使它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纵观全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有杜甫对自己凄凉人生的慨叹。
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的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此类表达虽然平实,却屏“真实”二字有着万钧之力。 “朱门 ”指的是朱漆的大门,一般指代古时候的官宦,富贵人家。
在寒冷的冬天里,那些富贵人家里传来酒肉的香气,可是仅仅一门之隔,路边却有无数流离失所,冻死在冬日里的贫寒百姓。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写下这个句子之际可能是涕泗横流的,这个句子饱含了对底层百姓的无尽同情和对国家统治者的失望。
并且,杜甫同情百姓之际,也带入了一种自怜情绪。一方面,杜甫在官场上空有鸿鹄之志而不得施展,就像上文提到的,他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那些直接关乎民生,于社稷有重大意义之事他都有心无力。不在其位便不能谋其职。
另一方面,就杜甫的个人生活而言,他的一生贫困潦倒。晚年的时候,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的正是这样的窘境。他低吟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然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定只能成为他在有生之年的一个愿景。
本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写到了回家之后的场景: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当诗人带着沉重的思念,归心似箭地冒着漫天风雪归家,想要同家人有难同当时,他却发现一切都晚了。他只见小儿子已经死去,家人们在一旁恸哭。可悲的是,小儿子死去的原因不是其他,竟是因为吃不饱饭而活活饿死。
这样看来,他们一家又和那些在路边冻死,饿死的悲苦老百姓们有什么区别呢?作者虽然做了一个小官,可是最后却连自己家人地生计也无法保证,他甚至都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却半生沉浸在服务百姓,服务国家的宏伟梦想之中,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悲哀!
可见,作者在全诗中表达了于国于已两个层面的悲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既是对整个社会残酷现实的揭露和不满,也是杜甫对自己人生的凄凉境况表达的一种愤慨。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