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伶官传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和画眉鸟宋欧阳修 诗中有几种鸟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伶官传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和画眉鸟宋欧阳修 诗中有几种鸟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伶官传序

宋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赏析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庄宗李存勖是一位英武果断之人,打仗时勇谋兼备。作者写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这段描述,言简意赅。随后,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仇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他先引用古书上的话,意在告诉读者,这个道理古人已经知道,庄宗没有记住前贤的话。然后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读者至此,会很自然地想起另一位先哲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都有些相同的见解。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言达哉!

《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諡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因事遭贬,他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转乾德县令,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降知滁州,又知扬州、颍州、开封府,后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归,赠太子太师。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其散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史论,或针砭时弊,或以古鉴今,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抒情散文,或寄情山水,或借景抒情,平易流畅、委婉曲折。(概述图片来源:)

欧阳修的其它作品

○醉翁亭记

○生查子·元夕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画眉鸟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更多作品

    返回目录

    画眉鸟【宋】欧阳修 诗中有几种鸟

    两种,一种是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种是关在笼中的鸟,不得自由就一种,这首诗不是描写鸟的,只是借一个名而已一

    返回目录

    《画眉鸟》(欧阳修)全诗翻译赏析

    画眉鸟欧阳修系列:古诗三百首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释1啭:鸟婉转地啼叫2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3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4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5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6始知:现在才知道。不及:远远比不上。解说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今译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著,(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赏析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返回目录

      画眉鸟 欧阳修 赏析

      赏析:

      这首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这儿以“锁向金笼”,可见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扩展资料

      北宋欧阳修《画眉鸟》,原文为: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

      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创作背景: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特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

      返回目录

      画眉鸟 欧阳修的译文啊!!!急需

      【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二世欧阳幼咸(立宰相欧阳通季子询季孙欧阳幼咸为嗣)→三世吉州剌史欧阳琮→四世温州长史欧阳衍→五世博罗县丞欧阳昌→六世欧阳詹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七世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八世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九世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欧阳澥季子)、迁闽县宝历进士欧阳衮(欧阳澥四子)子进士宰相诗人欧阳迥(炯)孙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俱登咸通进士→十世嗣子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欧阳偃(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十一世欧阳观封梁国公道州判官→十二世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欧阳修。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佑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观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注释】①啭:鸟声婉转。②对高低:时高时低地飞转。③金笼:贵重的鸟笼。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译文: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返回目录

      宋 欧阳修《画眉鸟》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画眉鸟:一作《郡斋闻百舌》。
      百啭:指鸟儿好听的叫声。
      随意移:自由地各处飞翔。
      始知:才知道,才明白。
      锁向:送到,这里应该就是装在华美的笼子里的意思。
      自在啼:自由自在地鸣叫。
      【古诗今译】
      看着鸟儿们一边在高低错落的树丛中肆意地蹦蹦跳跳,在争芳斗妍的山花丛中随意快乐地穿行,一边随心所欲地婉转歌唱,这时才明白,不论把鸟儿关在多么精致华美的笼子里,都比不上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鸣叫那样悠扬动听。
      【赏析】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今江西人。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了,各种鸟儿在和鸣。其中最出色的歌手是画眉鸟。听,这鸟儿“百啭千声”,它的鸣叫婉转悠扬,变化多端;看,这鸟儿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一会儿掠过红紫色的山花丛,一会儿跳跃在高树、低树的枝丫间。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从绿叶底流出,从花瓣上滑过,时而高昂,时而轻柔,伴着春风,伴着花香,传向四面八方。现在我才明白:把画眉鸟关在金丝笼里听它唱歌,怎么也比不上让它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鸣叫好听。
      诗人欧阳修借写画眉鸟,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摆脱束缚、冲出牢笼的愿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百啭千声随意移”。“随意”,即随心所欲,就是说鸟儿们自己喜欢在哪儿歌唱就在哪儿歌唱,喜欢怎么歌唱就怎么歌唱,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不受任何约束。作品在开篇句的背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自由的王国,一个属于鸟儿们的快乐的天堂。这是诗人极高超的功力所在。“百啭千声”“随意移”,鸟儿们在哪儿“随意移”??从哪儿到哪儿“随意移”?下一句诗人就为我们做了十分具体的描述。
      “山花红紫树高低”。山花,姹紫嫣红,争芳斗妍;树,高低错落,俯仰生姿。鸟儿们在花丛中穿行舞动,在树丛中蹦跳翻飞,这正是第一句中“百转千回随意移”的具体描述,是第一句铺开了的画卷,有了舞台的歌声。鸟儿们在树丛中,在花丛里,一边纷飞蹦跳一边悠扬婉转鸣叫的场面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就跃然纸上了。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个时候诗人才弄明白,原来把鸟儿们装在再好的笼子里养着,也不如把它们放回树林里活得那么自由自在,叫得那么欢快,那么悠扬,那么婉转,那么动听。金笼,精致、华美的鸟笼子。不及,就是比不上的意思。
      诗人原本是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在诗人的心中,始终还是向往回归自然的,无论是在朝廷为官还是在地方为官,对自己都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就寄托了诗人想要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里渴望。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