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赏析和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及赏析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李白《早发白帝城》古诗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吧!

《早发白帝城》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文学鉴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名人鉴赏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古诗意思及赏析

早发白帝城古诗是李白所写的名作之一,在李白在流放后回归中所写的七言绝句,全诗描述了自己愉快的心情和祖国江山美景。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早发白帝城的注释及诗意。供您参考!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 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的古诗赏析

《早发白帝城》的古诗赏析1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的古诗赏析2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古诗解析

关于早发白帝城的解析如下:

早发白帝城全诗是这样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朝辞白帝彩云间”气势不凡,深得李白奔放之风。

高高的白帝城矗立白云霞光中的形象展现眼前。

一个“辞”字拟人了白帝城,传神,难怪大散文家余秋雨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把白帝想象成一个穿着白袍的长者了,“辞”字隐含诗人对山水一贯引为知己的态度(可参看我的以前赏析李白的作品类),也表现了诗人欣喜情态。

“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惯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言船行极快,反映了诗人舒畅自由的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尽”,此猿声当不是悲啼,有前人说此句借悲哀的猿啼反衬诗人的喜悦之情,很是牵强。

从整首诗看,诗人融情与景,情景浑然一体,不存在反衬、“以衰写乐”与整体气氛相违背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反衬说”在这里很不和谐,如果是反衬,应该把猿声写的更悲切才对,但在翻译上显然不通。

合理的翻译应该是“两岸猿声不停,平时感觉悲凉这时却没有,反而感到有些清脆了”,实际上还是融情与景,诗人的愉悦心情冲淡了猿声的悲凉。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写法一样,但更加显得诗人心情之轻松,一幅“轻舟”顺流直下,轻飘飘的越过“万重山”的动态画面犹在眼帘,让人无限轻松。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古诗赏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3.啼:叫。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的赏析是什么

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

后两句是此诗的精华所在。第三句的境界非常神妙。从奉节到江陵,中间要经过长江三峡,两岸连山叠嶂,“常有高猿长啸”,特别容易引起羁旅之人的伤感。

《早发白帝城》名家点评

桂馥《札朴》:友人请说太白“朝辞白帝”诗,馥曰:但言舟行快绝耳,初无深意,而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若无此句,将不得为才人之作矣。晋王廙尝从南下,旦自寻阳,迅风飞帆,暮至都,廙倚舫楼长啸,神气俊逸,李诗即此种风概。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赏析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词赏析: 乍一看这不就是一首写景的诗嘛!就写写李白在船上看到的风景罢了,为什么这首诗却能成为李白上千首诗中的名篇呢?那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要想读透这首古诗,可不是仅仅知道诗句大意这么简单的,要想读懂这首诗,我们就先得了解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写这首诗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都知道,李白被我们现代人称为“诗仙”,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唐朝鼎鼎大名的人物,那时的另一位大诗人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诗,都夸他是“谪仙人”,说他是老天爷遗落凡间的神仙,这个评价真是忒高了。而事实上,李白不但是一代文豪大诗人,却一直是一个想要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人。他曾经也当过官,玄宗皇帝让他“供奉翰林”,可是呢,李白这个人太傲慢不羁了,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他玄宗为他擦嘴,杨贵妃亲自为他调醒酒汤,高力士为他提鞋,因此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嫉妒和怨恨,这些官员常常在玄宗皇帝的耳根旁说他坏话,皇帝也越来越受不了他了,所以很快,李白才就被皇上随便用了个理由赶回家了。可是前面我说了呀,李白是一个很想建功立业的人,这下好了,官位本来就不高,才当官一年,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赶回家了,李白哪里甘心啊!后来唐朝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那时候玄宗皇帝由于暴乱从长安跑到成都避难,于是就让太子李亨负责收复长安,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又让他的第十四个儿子李璘,负责统领江南方面的军队,随时援助太子。结果没过多久,太子就膨胀了,他觉得自己现在有权有势了,于是没经过他爸爸唐玄宗同意就自封皇帝,还要命令弟弟李璘交出长安的兵权。可是李璘哪是那么容易服从的呀,他想啊:这怎么能行,这可是老爸分给我的兵,我们都是老爸的儿子,凭什么就要交给你啊? 见弟弟敬酒不吃吃罚酒,不愿意交兵权,李亨能不生气嘛?于是一怒之下下令要剿灭李璘,强行收编他的军队。 可这事儿又跟李白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听我继续把故事讲下去。 李璘一听大哥要杀我,于是一路率军沿江东下,往扬州去了,在去扬州的路上啊,路过庐山的时候刚好碰到了李白,还要邀请李白入伙,共谋大事。李白一听这事儿,内心高兴得不得了啊,因为他早就想建功立业了,这回如果李璘打仗胜利了,保不准能立下大功,以后怎么的也是个宰相了啊!可能是李白想要一展雄心的心太强烈了,一时冲昏了头脑,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就上了李璘的船。谁知道后来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不但没有实现他当宰相的梦想,还受到了牵连,从浔阳(江西九江)出发,开始长流夜郎(贵州)。 遇到这样的事,李白也真是要哭了,都怪自己一时脑热,上了贼船,这个时候,李白都已经五十八岁了,他想着,这一生恐怕都已经没有翻身之地了。 一直到了公元759年,国家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旱灾,皇上大赦天下,朝廷决定将死刑的赦免为流放,将流放的人予以免刑。正在被流放的李白接到这个赦免令后,立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马上就来精神了,我的人生还有希望! 于是他在被赦免那天怀着畅快的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这首千古名诗。 在这首诗中,无处不透露着李白的愉悦之情,现在,我们让来重新审视一遍这首诗吧。诗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你看,李白马上就要离开白帝城(重庆市奉节县)了,这天早上,他看到了希望的朝阳挥洒在大地,照到了他的心里,他感觉白帝城的天空中都飘满了彩云!可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彩云满天呢?如果今天是李白被流放的日子,大概就算有彩云,也会被写成乌云吧?这就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呀!再看“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今天就要回家了,他要走的可是千万里的水陆,古时候的交通这么不发达,怎么的也得十天半个月吧?结果他在诗中却说是“一日还”,一天就能到达,这是一种多么急迫着想要回到家的心情啊!我们常说的“归心似箭”也不过如此,船还没到江陵呢,可他的心早就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声,是猿猴的叫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猿猴的叫声,猿猴的叫声在没有人的山谷里回荡,会给人一种特别凄凉的感觉。有一个成语叫做“鹤唳猿声”,就是用来形容凄凉、孤寂的场景的。“猿声”这一意象在大多数诗里也都是用来衬托凄凉之境的,比如“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猿声断肠夜,应向雨中闻。 ”,光读起来就让人心情沉重。 可在这句诗里呢,却被用来衬托李白愉悦的心情了,你看,人在高兴的时候,真的是听到什么见到什么都是美好的,即使是这么凄惨的叫声,在李白眼里都是音乐,是伴奏,是一路送他回家的欢呼声,哪里有半分的悲伤之感呢? “轻舟已过万重山”,有猿声的一路相送,清扬的小舟不知不觉就已经驶过千万座大山了。假如今天李白的心情不好,大概再轻飘飘的小舟,也能被他说成“沉舟”,再快的船速也要被他说得摇摇欲坠。但在这一刻,李白虽然已经年近花甲,但却能从他的诗中读出蓬勃的朝气,仿佛获得了新生。好像突然之间我们一夜梦回,回到了李白年轻的时候,看到了他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模样。如果没有了解过这首诗的背景故事,大概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李白年轻的时候做的诗吧?因为全诗丝毫不见老态,反而用一种李白要重新起航,东山再起的畅快感。可是又有谁知道,李白在写下这首诗之后的三年,就病逝了。这首《早发白帝城》所映射出来大诗人李白的气节和风度,也使得这首诗被流传千古。 2020.2.27 作者 | 时绥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诗意解析

早发白帝城诗意解析: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

《早发白帝城》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表达了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赞美了江山的壮丽多姿。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赏析1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赏析2

早发(宋·宗泽)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注释

(1)繖幄:指伞盖。繖,同“伞”。

(2)策:战术、方略。

(3)徐行:慢速前进。哗:嘈杂的声音。

作品译文

马后垂着伞盖,马蹄踩着黄沙,沙沙,沙沙。山遥遥,水茫茫,沿路见到那么多的野花。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方略早已成竹在胸。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赏析:

宗泽是宋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陆游有两句著名的诗“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剑南诗稿》卷二五《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就是把两人相提并论的。他的诗虽所存不过二十来首,但一部分诗从一个抗金将领的角度反映了宋朝的抗金战争,很有特色。《早发》便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首。

《早发》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全诗的气氛可以用诗中的一个“静”字来概括。这“静”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宁静,又是纪律严明的宗泽部队行军时的肃静,更是一场激战即将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三种“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繖幄垂垂马踏沙”,写的是行进中的军队。“繖幄”是主帅行军时所用的仪仗,“垂垂”是张开的伞有秩序而无声地移动的样子,给人以静悄悄的感觉。“马踏沙”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那战马踩着沙地所发出的沙沙声,更衬托出行军队伍的整齐与肃静。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而行军队伍的肃静不哗,正是反映了宗泽部队的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水长山远路多花”写了行军队伍周围的自然景色。悠长的流水、绵亘的远山、点缀于路旁的野花,这三者所构成的意境,是一种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静谧。大自然的宁静与行军队伍的肃静互相映衬。“水长山远”既是说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军路线之长。而宗泽既有闲情雅致欣赏周围的山水花草,则表明他对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早已成竹在胸,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眼中形势胸中策”,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动。“眼中形势”,是指当时的抗金形势;“胸中策”,是指他将要采用的战略战术。宗泽骑在马上,分析着当时的形势,考虑着自己的对策,觉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缓步徐行静不哗”,让部从放慢速度,坚定而又稳重地向前行进,静悄悄地没有喧哗之声。最后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名将指挥下的部队的风貌。在“静不哗”中,既表现了严明的纪律,也表现了激战来临之前的肃穆气氛。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实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一直脍炙人口。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赏析3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返回目录

早发白帝城赏析

赏析:

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城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猿声回荡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

这首诗通过行舟顺流而下的疾速,表达了诗人轻松的喜悦的心情

大意:

早晨,我告别了彩霞缭绕的白帝城,乘着小船,顺着江水东下,只一天功夫,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船过三峡,两岸的猿啼声此起彼伏,可轻快的小船如脱弦之箭,转眼间就越过了万岭千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百度百科-早发白帝城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