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如何评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赏析,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评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赏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评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质朴,意象本色,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撇开海子的身世,以及令人触目惊心的写作时间,将欣赏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首诗的语言及意蕴揭示上

返回目录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人的真诚祝愿。
大海是作者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作者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作者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这个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人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当然,花应该开在炎热的土地上,作者却让他固执地(“我只愿”)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现实中的一切(“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只为了养活自己的躯体,以使自己的心能够跳动,使自己的想象能够飞扬。
全诗有两套系统。一套系统是由“喂马,劈柴”开始,经由“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结束。作者通过自己的描述,将明天的幸福生活降低到俗世生活的最低限,点明了今天的生活太为世俗繁琐所羁绊了,主要讲营造幸福生活所做的物质层面的事。全诗末尾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这套押韵系统的一次遥远的回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就外部意义而言,可以视作这套押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内部意义的探究与分析,十分显然,“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这两个短语也是存在押韵关系的。这套押韵系统以日常生活的画面的精心描绘,揭示了一种较为朴素的愿望与真挚的情感。另一套系统由“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开始,到“愿有情人皆成眷属”结束。这套系统承上启下,既是对第二小节中“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的承继,又是第三小节倒数第二句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先声。它所抒发的是抒情主人公的美好愿望与博爱的胸怀。

返回目录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意思和意境

大海指自己的理想,春暖花开,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祝福
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幅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我们姑且视动作为意象),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大海对海子既陌生(他出生、成长、读书、工作,都远离大海),又极有诱惑力(他有许多诗都写到大海)。在这首诗创造“大海”的意象,透露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在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蛰居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袤的大地,走向海边。他想望平凡生活,又不“和其光,同其尘”,而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然而这种生活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在独居一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或许今天过得有些暗淡?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在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
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写诗一向是很“自我”的,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如《黎明和黄昏》中说“那是诗人孤独的王座”,《秋》中说“秋天深了,王在写诗”。不过这首诗显示出诗人走出狭小的“自我”,走向广大的社会的意向。这两章由描绘意象转为抒发情感,而且由写个人化情感转为社会人情感,进一步肯定世俗生活,但是新的眼光和立场来看待和肯定世俗生活。第二章抒发的是亲情,第三章抒发的是友情。从第二章到第三章,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是总括性的,“尘世”二字透露诗人此时此地对于“幸福”的理解。两章四次提到“幸福”,这“幸福”不仅属于海子,更属于全社会的人,表明海子内心此时洋溢着博爱、泛爱之情。
然而细察之下,会发觉海子对尘世幸福的“热爱”是有限的。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有人分析海子说:“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强悍的第二自我的长时间的冲突,使他的诗一再出现雅各森布所说的‘对称’。”?所谓“对称”,无非指二重人格。也就是说,体现出外弱而内强的特点:诗之表有柔弱的外象,“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词情轻柔而清淡,此诗之婉约风派者也;然而诗之心也有强悍的本质,言词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崇高、骄傲的心,“只愿面朝大海”,让人们看到海边站立着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那是自封王者的形象。这种二重人格还可细分出:对众人和世俗生活的亲近与排拒,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喜悦与悲忧,在文情表现上的直致与含蓄……作进一步提炼,大约有三重意识: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这三重意识排在一起不太“和谐”,正好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另外,这首诗的审美意象也很值得品味一番。这首诗的意象并不多,这就是海子诗的特有风格:意象单纯而明净。有人总结海子诗的特点说,一是意象空旷,让人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其中第一、二条用于分析这首诗的意象也同样适合。唯其单纯明净,才有“空旷”“虚实”“远近”的韵味。请看,大海、房子,喂马、劈柴,三两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海子善于将诗中的意象美化。这种美,既不是那种“博喻酿采,炜烨枝派”?的夸饰之美,也不是那种“大圭不琢”?的拙朴之美,而是极其洗炼的纯净的美。单纯明净几近于洗炼。唐代司空图论及“洗炼”一品时说:“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反真。载瞻星氯,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杨廷芝解说道:“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解说道:“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洗炼之美多出于老练、老到之手,多见于老作家、老诗人之作。少年才子多有夸饰词情。海子才活二十多岁,诗作意象洗炼、纯净,可谓出手不凡,令人称奇。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以轻柔、明丽见长,却也不无稚嫩之处,缺少一点凝重感、厚重感。本该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创作的增多,海子可以逐渐走向成熟、完善。遗憾的是,他写完这首向往大海的诗之后不久,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不幸逝世,永远地“面朝大海”了。大海是安魂之乡。海子,海的儿子

返回目录

海子是现代诗人的代表之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了怎样的境界

海子是现代诗人的代表之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的境界:尽管作家在诗里幻想着世间的美好生活,并且用平白无故、温暖的话语表达对每一个人的诚挚祝愿,但是我们依然明晰觉得在那一份以诚相待的口气中暗含的忧愁。

这首诗的第一章中作家勾勒的是他想象中世间日常生活。“劈柴,劈材,环游世界”“关注粮食作物和水果”“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光明媚”。这幅图景即使是世间日常生活,也是一种充斥着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式世间日常生活:确实却不缺悠然自得,清贫却不缺乏烂漫。假如抒情主人公真的会在这幅图景的感化下摆脱封闭式,摆脱孤独,那样确实能够算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了。可是这一切期待反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代表着“今日”的不如意、不快乐,今日的注定孤独、黯淡,终究没法融进世间的美好生活。

这首诗的第三章,抒情主人公把三个最平民化都是最真挚飞祝福留给陌生众人:“愿你有一个绚烂的前途愿/你千里姻缘一线牵/愿你在世间获幸福”,却用一句“我只愿面向大海,春光明媚”,最后将自己阻隔到世间日常生活以外。“唯愿”二字可谓幸福快乐是你们的,“我”甘愿独面海洋,背对着凡俗。他把幸福祝福给了别人,而自己却难以在世间找到幸福日常生活。想到2个月后文人的自尽,阅读者心里还会不断涌现一份凄凉。本诗源于海子诗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该诗写于海子自杀前大概大半个月,能够得知孩子对人世的低沉绝望感。

“劈材、劈柴、环游世界”,这也是农耕时代十分古典风格、质朴、当然又浪漫的人生情景,如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们的生活状态。而作家所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期,这种景象也只能是一个梦想。作家还要“关注蔬菜和粮食作物”,回到现实日常生活。“和每一个家人通讯”,表明以前的作家十分孤独和自我封闭,好像已经被全球丢弃。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最温暖的名称”,是作家对这篇文章土地深深地恋情之心,可是,也暗示着作家的心灵极度寒冷而无奈。大家将会出现绚烂的前途,可是我仅有暗影和末日;大家千里姻缘一线牵,而我也只能孤冷向前;大家即将迎来尘世幸福快乐,而我的头上将也不会有好运来临。

返回目录

如何评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代表着海子精神和意境,是海子传播度最高的诗之一。

海子是当代青年诗人,从小在农村长大,15岁就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他的诗歌创作就开始于大学时期,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不过他25岁就离了这个世界,1989年3月26日,卧轨自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所创作的诗里面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同名诗句更是传播度极高,哪怕不知其所以然,听到上句也能对出下句。这首诗创作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

在诗的第一部分,海子描写了他心中的尘世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闲适而又浪漫,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富足,但是自己自己足矣。

第二部分,表达了海子要分享幸福的想法,“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不过这一切都是从明天开始,换句话说,这一切都不属于今天,一切都只是憧憬和向往,今天是孤独的、暗淡无光的,尘世的幸福只属于明天。

诗的第三部分,作者把祝福送给了陌生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唯独自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尘世的幸福与”我“无关。
大海上海子的诗的核心意向,是他的精神归宿,海子正诗取“海之子”之意,面朝大海,那里诗幸福的方向。

返回目录

谁能赏析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1964-1989),本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尽。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他自认为主要擅长写长诗,但他的众多的抒情短诗也斐然成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以轻柔、明丽见长,却也不无稚嫩之处,缺少一点凝重感、厚重感。本该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创作的增多,海子可以逐渐走向成熟、完善。遗憾的是,他写完这首向往大海的诗之后不久,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不幸逝世,永远地“面朝大海”了。大海是安魂之乡。海子,海的儿子。这首诗在那个瞬间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从明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样一个诗歌拼命装美,小说拼命装酷的时代,竟然还有人能用这么质朴无华的语言写出这么质朴无华却令人震撼的情感!这首诗,可以说是在一个拒绝抒情的时代回复了古老时代的人们拥抱世界的热情,在所有抒情语言都已死去的地方重新找到了一种诚实质朴的抒情语言。这首诗的第一节,是非常成功的,完全无主观痕迹。“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尤其是最后那句激动人心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词语里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自由自在、欢欣、喜悦、明净的新世界。谁读了这样的诗歌能不欢欣激动呢?但令人遗憾的是,紧接在这完美的第一节后的句子,却不是那么完美,甚至很差劲。即使在初读的时候我也感觉到了,诗人的笔力似乎越写越弱。第二节,已经有些令人感觉到不对劲了,但为何不对劲还细辨不出来,只觉得“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两句里多少带点油滑腔和庸俗味。第三节,“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实在很肤浅。诗人洋溢在第一节里的热情越变越肤浅,最后竟然变成了客套话似的“祝福”!如果光看第三节的这几句,我想谁也不会觉得这是好诗,或许根本就不会觉得这是诗歌。但所幸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神来之笔、全诗最重要句子的再次出现多少挽救了第三节里明显的败笔造成的庸俗气氛。我想,假如海子能把第三节写好,用同第一节里一样跳动真实热情的语言来写,写出一种真正的对陌生人的祝福,那这首诗就将成为中国白话文新诗最完美的一个典范。现在这样,还只是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个瑕瑜互现的半成品。从笔力的越来越弱推测此诗的创作过程。这首诗的第一节,海子应当是在一种突然爆发的灵感中写就的。灵感不会凭空出现,是作者许多年来在各种生活中获得的生命印象和在各种创作尝试中获得的对汉语的感觉慢慢凝聚,而后在某一个时刻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在作者心中突然涌出。这种状态下的作品,是超越作者本身的理解,无主观痕迹、浑然天成的。而后两节,明显是海子凭着自己的主观思想续下去的。假如他是一个好的思想家,那么后两节续诗便会凭着一个熟练语言工匠的技艺达到一种普通的水准,不至于损害全诗。但海子实在不是一个好的思想家。他一思考,一融进自己的痕迹,作品便显得庸俗。我后来读了海子别的许多诗,但没有一首能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读起来并不觉得是多伟大的作品。联想到海子在那个年代的声誉,我有时候想到,他和郭沫洛有类似之处。他们在他们的时代都是以纯正的抒情诗风哺育众多青年心灵,引导他们走上诗歌之路的大诗人,称他们为导师都不过分,但隔了一些年代去看,作品便不太经得起考验。郭沫洛的《女神》,今天恐怕再无一人会有兴趣吧?只有缩在大学里研究文学史的教授们还在煞费苦心,要引导读者“置身于当年的语境中”去读。海子的诗歌,在今天看来已经毛病甚多了,再过一些年想必也是《女神》的结局。这原因,在于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浮躁,一部作品只要能在主体上唱出它的时代心灵最饥渴之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就会接受它,不会对属于浮躁的成分太加苛求,并且大部分人在这些作品中寻求的只是能满足他们的浮躁成分。但另一个时代的人们回头看这些作品时,却不会对当年激动人们的浮躁感多少兴趣,只会对其中超越了时代浮躁的情感发生共鸣。海子的大部分诗歌里,对北方的土地、乡村、麦子、人们的热情正是带着太多那个时代的浮躁,在今天的读者里已引不起多大共鸣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心灵的饥渴在别处。唯有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抛开第三节里明显的败笔不论,总体上传达出的情感是去除了那个时代的浮躁,超越他所属的时代的。

返回目录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海子的真诚善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于是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也流露了出来。文字昂扬,内心悲凉,反映了诗人心中对现世的感情。

返回目录

分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创作背景
这首被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内容简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表明诗人要在尘世营造幸福的生活,但诗人又用实际行动拒斥了对生活的介入——这首诗,如果和诗人的具有诗歌史文本意义(或是作为诗歌文本的一种完成)的行为相比较,两个文本之间构成反讽式的分裂。在这首诗里,纯朴直白的诗句、清新明快的意象未能遮蔽诗人对于“幸福”的抒写中的内在分离和矛盾,对“幸福”的表述在诗歌情绪的延伸中产生了歧变。而诗中的自我申诉也构成反讽式的消解,呈现出诗人的生存及思考中无法逾越的困惑。
“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似乎意味着姿态和目光的转移;“从明天起”,语气的断然,像一个单纯的少年在下决心:“从明天起,我要如何如何……”然而诗人已选择了的理性自觉的心灵探索无法轻松地中断。
“做一个幸福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自主自为能力的人,诗人自然有选择生活的自由,他可以选择去感受“幸福”。这里的“幸福”被限定在日常生活的意义范围内,主要指向满足日常欲望(物质的以及情感的)、享受世俗快乐,例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与亲人通信,等等。可以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过程中,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欲望的满足具有接近幸福感的可能。从诗句表层含义看,似乎诗人正走出自我的心灵重轭,试图理解、接受、融入“每一个人”所能理解的“幸福”之中;但同时又矛盾重重。在诗人心目中,这种“幸福”更多是一种被体验的过程,它距离诗人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仍很遥远——“幸福”在这里仍然是一个等同于世俗快乐的、在“尘世”中被追寻的东西(过程)。“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祖国,或以梦为马》)的诗人不会停留、满足于此。这一点在第三章中得到明示。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告诉”意味着沟通,和人们交流、讨论关于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没有了“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舒婷《致橡树》)的清高和孤傲;“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精炼地表述了一种体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往往是在一瞬间,如同闪电一般的短暂;而就在“幸福”的那个瞬间,那种感受是如同闪电般的直击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样的激情甚至引发了诗人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的浪漫想象与冲动,显示了一种“走近”、“亲近”的姿态。“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我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诗中的种种奇妙而热烈的情感,都与这种审美判断有关。”(臧棣《向神话致意》)。因而,这种亲近,更多是在与自我生命的内在意识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关心的仍是抽象的命题(这些抽象的命题和思考同样普遍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观念的表述中),具有形而上的指向和自赋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在表面的亲近中透着本真的孤绝。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想象自己有这样一个既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房子(在现实生活——尘世中的位置),又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超越尘世的理想彼岸)的姿态和空间。也许,就像他喜爱的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拥有的那座木屋。这句话在诗的首章末尾出现,表达了既能融入尘世的日常幸福,又保持作形而上之观照和思考的愿望;但在第三章末尾,同样的句子,加了“我只愿”这一表示祈使的词语,却表达了另外一种选择,面朝大海,同时就是背对尘世,他将“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祝福赠予“陌生人”(或者说是“每一个人”),自己还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
“春天”,“春暖花开”都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春天”带来“光明的景色”,这是渴望“复活”的诗人(《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想走进的。
在关于“幸福”的感受和想象里,“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但是,“马”在海子诗中又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他喜爱以“马”作为自己到达理想之境的载体,如“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祖国,或以梦为马》);“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七月不远》)等等,“马”有时成为诗人高蹈理想的人格映证:“在长长的,孤独的光线中/只有主要的在前进/只有主要的仍然在前进/没有伙伴/没有他自己的伙伴/也没有受到天地的关怀”(诗剧《太阳》)。因此,“马”在诗中出现,暗示着对尘世幸福留有怀疑,即刻准备出走的“先行者”姿态。
综观全诗,诗人对“幸福”的抒写有一个潜在的转移过程:在第一节,抒情主人公的简洁明快的表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宣告了他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的行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等等;第二节诗人表述了“幸福”往往是一种瞬间的强烈体验,“幸福的闪电”,类似于本雅明描述的那种引起“震惊”感的“体验”(《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骑马周游世界(或这样的想念),甚或仅仅是关心粮食蔬菜,都会对尚未真正完全投入现世生活的诗人带来种种新奇的、触动平常心的体验。此在的“幸福”可以言说,是共同的经验,可以与他人交流、共享。而幸福的闪电所能告诉诗人的,诗人将乐于和别人分享的,本身不具备建立在个体独立而艰辛的探索基础上的独特意义,也无法从中实现主体意识。到了第三节,诗人最终从对幸福的渴望中间离出来,将自我和幸福的追求者区分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给”、“为”、“愿”都是表达祈愿、施与的动词,表明了诗人真诚祝福他人,但自己选择了离开、不介入、拒绝被尘世渗透的姿态和生存方式。诗中的“你们”最终变成了“他们”,成为对“他者”的观照。
在诗的起首的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幸福”的所指,在诗中被不断地延宕和消解。生存和经验的封闭、局限状态,会助长现实虚空感;或者诗人只能将自己的存在悬系于形而上的层面上,和对于“幸福”的想象感受比较起来,诗人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追问和内心矛盾困惑的痛苦:“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在火光中我跟不上那孤独的/独自前进的、主要的思想”(诗剧《太阳》)的痛苦——思考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更为沉重实在,构成了海子诗歌的精神核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难得流露的纯真明快,并不能表明诗人已走出困惑,对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寻以及随后堕入的怀疑已成为诗人无法摆脱的困境。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探索,到1989年诗人感到了疲惫,在最后的创作中写了不少抒情诗,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即表达了在春天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同意能够读到这种自我分裂——在情绪的延展中分离出差异化了的诗人内心声音。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于1989年3月14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
川端康成《临终的眼》里引用芥川龙之介《给一个旧友的手记》的话:“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杀,这样自相矛盾。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可否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长久以来感觉到“黑暗从内部升起”(《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的海子的一线游离的思绪。
无法复活的海子,随着20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精英意识的逝去而成为神话(诗人西川称他为“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在《怀念》的开头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从90年代初起,他的诗歌被批评家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海子热”。
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5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短诗是《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是真正完成中国近代诗歌改革的第一人,中国本土的田园现代诗人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