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金楼玉衣的穿者是和金缕玉衣是哪个朝代王侯的入藏习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金楼玉衣的穿者是和金缕玉衣是哪个朝代王侯的入藏习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金楼玉衣的穿者是

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
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楚王刘戊(一说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的一件、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腾(曹操祖父)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
以满城汉墓的二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 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返回目录

金缕玉衣是哪个朝代王侯的入藏习俗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帝王级)、“银缕玉衣”(诸侯王级)、“铜缕玉衣”(公侯级)。
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丝缕玉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 “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缀玉人形
图片所示是刘胜的那件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耗费无算
全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1968年河北省满城中山靖山墓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返回目录

金缕玉衣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汉代皇帝要穿上它下葬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穿的寿服,其外观基本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身份的象征,古代皇帝或者位高的大臣是用金线缝起来的,叫金缕玉衣。而其他贵族大臣则是使用银线或者铜线缝制,称为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那么这玉衣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皇帝他们死后要穿着这衣服呢?

按照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水平,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就拿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来说,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窦绾玉衣比较短小,也用了2160片,金丝700克。刘胜的一件玉衣,就是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所谓的人力和物力都是十分的惊人。

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2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我国考古出土中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两套金缕玉衣,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全世界考古界为此震惊!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葬殓用具,因古人相信玉可以防腐,墓主人死后到达“极乐世界”,还能继续保持原样,过着美好的生活。在西汉时,下葬玉衣的穿戴等级并没有规定明确,不管是皇帝还是王公大臣都可以穿玉衣,例如被发现的赵眜的墓中,他便是穿着丝缕玉衣下葬的。

返回目录

上海汉唐陶俑风华里的金缕玉衣是谁的

靖王刘胜夫妇。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二千四百九十八片,金丝重一千一百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二千一百六十片。

返回目录

金缕玉衣起源于何时为什么皇帝死后要穿着这衣服呢

金缕玉衣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不过那时候还没有金缕玉衣这一说,只有人的面部会被玉给掩盖。比如在西周晚期的虢国墓地发现了一种缀玉面饰,这种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状排列,缀饰在织物上,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

到了战国时期,缀玉面饰已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丧葬礼俗,皇帝与贵族死后,都要用玉覆面做陪葬。缀玉面饰算是玉衣的雏形了。真正的玉衣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时期了?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各国的和田玉开始运往内地,玉衣的制作材料也就多了,于是就有一套完整的玉衣,包括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组成。玉衣从此成为汉代皇帝和皇亲国戚专用的殓服。

而为什么皇帝死后要穿着这衣服呢?在汉代的时候,百姓往往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同时玉也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而且有的皇帝还认为玉能养精,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可以使尸骨不腐,来世再生。于是“金缕玉衣”就成为殓服随葬。

而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可以说是非常的麻烦。而古代皇帝们为了能永远地活下去,为了死后能穿着这身衣服无所不用其极。“金缕玉衣”盛行于汉代,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为止,共流行了400年。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