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指什么和赢得仓皇北顾的意思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指什么和赢得仓皇北顾的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指什么历史典故
是指公元450年前后,南朝宋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打到了河南,想驱逐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封狼居胥是个比喻的说法),然而无功而返。随后北魏(评论区里说北伐“匈奴”的,我真的是醉了)的皇帝拓跋焘组织反攻,直接打到了长江北岸的瓜埠山,与南京隔江而望,刘义隆在南京北望,“仓皇北顾”。后来拓跋焘退兵,摧毁了淮南一带城池,屠杀百姓,史载“春燕归,巢于林木”——人死光了,房屋都没了,燕子只能巢于林木。
北伐对象不是匈奴,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北魏。北伐地点也不是漠北,而是中原。
赢得仓皇北顾的意思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在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元嘉”指代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而封狼居胥,则是指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封狼居胥山而还”的事件。
就是刘义隆匆忙想攻打北魏,建立功勋,却大败而逃
“仓皇”就是匆忙,“北”是败北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赢得仓皇北顾翻译
1.只落得“仓皇北逃”的哀愁。回头看2.回头看野外有一个打麦场。看。3.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拜访。4.子布、元表等人各人只顾念妻子儿女。顾念,考虑。5.大的行动不用考虑细小的礼节。考虑。6.考虑蓄积不好的东西最终没有什么用途,只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是。只是,不过。7.正确。8.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恨到骨髓,只是不知道该出怎样的计策。只是。9.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穷和尚吗?难道、反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话的翻译
意思: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参考资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百度百科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翻译是什么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翻译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原词选段: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出处: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特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的典故,除最后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大多数词人用典不尽相同。
宋文帝是由上文宋武帝气吞骄虏的北伐引出的,正好跟其父的功业形成鲜明对照,且宋文帝“赢得仓皇北顾”的“北顾”字面又照应了词题中的“北固亭”,佛狸祠行宫的建立又是宋文帝草率北伐引出的严重后果。
廉颇之典则是词人抒发受韩侂胄排斥打击的悲愤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全词典故运用可谓环环相扣。此词在以典故连缀全篇时,亦注意布局安排,以求章法之严谨。此词以典故结构全篇,突破了前人以典故罗列故实或仅限于局部运用的做法,从而使得典故成为词篇结构布局的崭新手段,表现出辛弃疾用典故对词体章法结构进行的积极探索。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