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郭守敬的历史贡献有哪些和郭守敬简介资料 郭守敬的简介,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郭守敬的历史贡献有哪些和郭守敬简介资料 郭守敬的简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郭守敬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郭守敬的主要历史贡献和成就有以下几方面:

1、数学:参与制定的《授时历》。

(1)废除上元积年;

(2)以万分为日法;

(3)发明正确的处理三次差内插法方法;

(4)发明弧矢割圆术。

2、光学: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3、水利学:有很多治水经验,其中包括设计了通惠河。

4、天文学: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其中较为知名的即为四海测验。

5、地理学:提出“海拔”概念;制造天文仪器。

扩展资料:

郭守敬人物简介:

郭守敬(1231-1316),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返回目录

郭守敬简介资料 郭守敬的简介

1、郭守敬的生平简介: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佑二年。
2、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3、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返回目录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个人介绍

郭守敬个人介绍

1.郭守敬(1231-1316),名若思。邢州市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

2.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茜,为国史官,昭闻派大学者,熟知国史事务。他被称为“国史郭”。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86岁。著有《推卜》、《李成》等天文、历法著作14部。

3.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4.自致远十三年(1276)起,他受命修订新历法。四年后,他编制出了《时间服务日历》,该日历已经使用了360多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日历。为了修改历法,郭守敬还改革发明了简易仪、高表等12种新仪器。

返回目录

郭守敬的介绍

郭守敬,邢台人,元代大科学家。他以毕生精力在天文、水利、数学、测绘,以及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

返回目录

郭守敬简介,做过什么贡献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修订历法,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扩展资料:

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生于顺德府的邢台县(今河北邢台)。郭守敬父亲的情况史传未载,有可能是早逝。他是由祖父郭荣抚养成人的。

西夏治水:中统三年(1262年),因时任左丞的张文谦的推荐,郭守敬在开平府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面陈关于水利的建议六条,每奏一事,忽必烈都点头称是,对他颇为赞赏。

返回目录

郭守敬简历

分类:娱乐休闲》》明星
解析:
郭守敬
文字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