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李清照诗集和李清照词传有什么不和读《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李清照诗集和李清照词传有什么不和读《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李清照诗集和李清照词传有什么不同

《李清照诗集》里收录的主要是李清照的几十首诗词,而《李清照词传》主要介绍了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中间穿插了她在不同时期的词作。

返回目录

读《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不一样的读后感

这两天在读《半世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词传》,书中以词为引,写了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这本书有很强的文学性,里面汇总了很多文学典故和诗词名句,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文学的盛宴。
读完本书后,我黯然流泪。远在异乡的好友问我为何,如此神伤?
我唉叹一声!对她说:再完美的爱情总归是一个分离!
她问为何?我说如果试想一下,你拥有世间你最想拥有的爱情,人生的归处,又有几人可以一同离世,定然是一个先走,那个还在世上的人,定然会伤怀于心。爱情再圆满,也定是要面对分离。缘起缘落,定是要面对分离。花开自有谢时,月圆定有缺刻。我们必须面对生命的自然规律,人生的自然起浮。
她说世间万物多变于无常,爱情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然短暂即逝,我也愿拥有片刻,它即便是多变无常,我也愿去品偿最后分离之苦。人生就是要试偿爱不得,离之苦,我愿人生因此而丰满。
听完她的话,我对她说,也许你说的对,但是如果世间没有圆满,我愿花慢慢开,月慢慢的圆。你我也如现在这般美丽。
u.W�?=m?�

返回目录

李清照传(节选)翻译

你找的是这个么
李清照传(节选)
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即溃塌之意。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1.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
2.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答案
1.①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过渡到写李清照后半生的艰难生活,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同情。②说明缺乏真情的生活了无生趣,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
2.背景:李清照随夫来到项羽自刎的乌江,抚昔思今,感慨万千。目的: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的昏庸无能。
3.⑴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生,要堂堂正正,出类拔萃;死,要轰轰烈烈,慷慨悲壮。(就写《乌江》诗而言)⑵在民族危亡时刻,不应计较个人的得失。(就“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而言)⑶在山河破碎时,不能苟且偷安。(就“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而言。)
(提到“李清照本人不南渡,不投降,充分显示个人的气节;其丈夫赵明诚抱病赴任,死于途中,为国之长城,显示其为国而死的气节”就可以给4分)

返回目录

《宋史》里有没有李清照传,在第几卷啊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
李格非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其幼时,俊警异甚。有司方以诗赋取士,格非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遂登进士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郡守以其贫,欲使兼他官,谢不可。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常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绍圣立局编元祐章奏,以为检讨,不就,戾执政意,通判广信军。有道士说人祸福或中,出必乘车,氓俗信惑,格非遇之途,叱左右取车中道士来,穷治其奸,杖而出诸境。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卒,年六十一。
格非苦心工于词章,陵轹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