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山中问答》及其意思和读唐诗 学写诗 《山中问答》赏析,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山中问答》及其意思和读唐诗 学写诗 《山中问答》赏析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 1、《山中问答》(李白的诗)及其意思
- 2、读唐诗 学写诗 《山中问答》赏析
- 3、李白的《山中问答》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 4、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带拼音
- 5、古诗《山中问答》
- 6、李白 山中问答
- 7、《山中问答》古诗赏析
- 8、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是什么
- 9、《山中问答》(李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山中问答》(李白的诗)及其意思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回答者:高楼居士-大学士十七级12-1121:53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回答者:玉栏坞-同进士出身六级12-1123:23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何以见得?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之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受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所以,要说这首诗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我们读这首诗倒是颇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读唐诗 学写诗 《山中问答》赏析
山中问答
李白(唐)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余:我。栖:居住。碧山:湖北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为李白读书处。
窅yǎo然:远去貌。别:另。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的是诗人的隐居生活。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开元十五年(727),时李白东游归来,在湖北安陆入赘许府,隐居在碧山中,以诗酒会友。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首句对应诗题,抛出一问,此问意味深长,问我到底是什么原因居住在碧山呢?这问应是旁人,诗人只是引用旁人问话,于平淡中引出下文。这一问已是反衬出李白意在摆脱俗世的心灵追求,诗人当时约二十九岁,如此年轻,却选择这样的隐居生活,在俗世的眼中实难以理解,故常有人问“何意”,至此,读者也不免好奇了。首次句诗人用“笑”作为回答,答案就在这一笑中。“我”笑了笑,并不回答,内心安然自适,诗人只依照自己的心,去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心自闲”便是这主要原因了,旁人问诗人,诗人只问心。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第三句写眼前之景,但只见桃花朵朵,艳如彩霞,风过花飞,飘落在水里,随那流水去往那不可知的远方,落花流水,本是惹人伤感,然而在诗仙的笔下,翩然飘飞于尘世之外,不见丝毫人间烟火气。“窅然”二字极妙,不觉间已将读者的视线引领到神秘的远方,思绪也已飘流到天之涯了。尾句诗人直抒胸臆,只因为另有一番天地,不是人间。诗人所向往的生活在尘世之外,那里的世界,没有功名利禄,没有违心奉承,只有真实的,回归本心的自我,无拘无束,放飞心灵。
此诗犹如一幅淡淡的写意画,诗人淡笔勾勒,展现在眼前的已是一个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明代李东阳评:“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李白的《山中问答》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的诗往往给人一种深沉之感,这也正是他作品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他的这种深沉,也正是由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此也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山中问答》这首诗是李白所有诗词中少见的一首深沉,却又豁达的作品,短短四句,就将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展现出来。
桃花流水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古绝,是诗人隐居时闲情逸致的描写,但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早年间的李白,人生理想伟大也遥远,可唐玄宗当他为小丑,这也让他不得志,有才情,无用处。得不到重用,他不上仕途,李白也过上隐居山林的闲逸生活。但是离开了长安,对于李白来说又是痛苦的开始,毕竟如此有才华的一位诗人,他是想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可是现实却丝毫没有给他一点点的善意。
这首《山中问答》虽然同样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那一份豁达的人生态度却又是令人感动,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李白的很多作品都很是抒情,也很是唯美,而这首诗通篇的孤独,却也是李白真性情的一种体现。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那份诗仙的气度,和与众不同的人生观。
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带拼音
山中问答唐李白古诗带拼音如下:
wènyúhéyìqbìshān,xiàoérbùdáxnzìxián。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táohuāliúshuvǎoránqù,biéyutiāndìfeirénjiān。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全文翻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山中问答阅读答案:
一、《山中问答》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引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二、《山中问答》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
“心自闲”三字既是诗人山居心境的写照,表现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也隐含了诗人心中对“非人间”的多
少伤和恨。
三、“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四、结合《山中问答》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窗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感情是欣赏、赞叹。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道循自然法则的“天然”美,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借此表现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古诗《山中问答》
《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译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山中问答》赏析: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全诗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山中问答》创作背景: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李白在碧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李白 山中问答
【作品介绍】
《山中问答》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第5首。
【原文】
山中问答
作者: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⑴余:我。
⑵栖:居住。
⑶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⑷闲:安然,泰然。
⑸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⑹别:另外。
⑺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白话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山中问答》古诗赏析
1、原文:《山中问答》
作者: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注释:
余:我。
栖: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
闲: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别:另外。
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3、翻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4、赏析:
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原诗是什么
意思是: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唐代李白《山中问答》,原文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